从“新高考”改革谈中小学生元认知的培养

2019-02-07 13:07王丽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高考改革中小学生新高考

摘  要:“新高考”改革作为当前教育制度改革的一大热点话题,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于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人才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学习过程将要求集自主、多元、整合为一体,因此,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将被逐渐重视。

关键词:高考改革  元认知  中小学生

一、“新高考”改革与认知负荷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分子,受一定社会和阶级因素发展的制约,同时也对其产生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各领域发展迅速。当前,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转型,高考作为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入门主渠道,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基。“新高考”改革势必也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于“新高考”改革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以福建省新高考改革方案为例,这场变革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考试录取评价方式的改变,还有教育教学理念、学业负担、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认知等。其中,取消“文理”分科,改以统考加选考科目组合的考试方式,是学生、家长与学校最为关注的一个变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职业倾向等进行学习的选择,同时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认知负荷。

学习的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心理资源,才能产生认知,并承载着一定的认知负荷。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组织与呈现方式等影响着认知负荷的产生。当认知负荷超载时,学习者将会对学习失去动力。学业负担客观存在于教育实践中;这些年关于“减负”的呼吁也从未停过。知识的学习是无穷尽的,未来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也更繁杂。所谓的“减负”并不是单纯地减少作业量或学习投入时间,这可能降低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提高学习效率,尽可能地减少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如:学习材料的冗杂、心理资源的过度消耗等,以实现高效的学习。

二、元认知概述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经历各种认知过程,同时也在不断对学习过程进行觉察、反省和监控,启动元认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多关注的是对于外部学习材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即认知部分;较少关注对不同的学习材料个体如何进行自我加工处理,即元认知部分。元认知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觉察、反省、评价与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三个成分,受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经验、智力水平、认知方式、性格等因素影响。

元认知知识是学习者在经历不同的认知活动后,不断积累形成的有关个体认知活动如何产生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包含对学习者自我、学习材料、学习策略的认知等。元认知体验是在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当学习者掌握了正确的元认知知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当学习者遇到问题时,可能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阻碍学习任务的完成,此时便需要元认知调节的介入,调整原有的认知活动,以适应当前的学习任务要求。元认知调节包括学习者对认知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三方面。

三、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元认知知识水平

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对学习对象的相关属性的认识以及所适合的学习策略等内容的认识,其类型有一般陈述型知识、程序操作型知识和条件应用型知识等。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少引导学生去认识学习背后所产生的有关机制。对于“新高考”改革中的“选科”问题,不少学生一时陷入迷茫,不知如何选择是好。自小学中年级开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教师可将各类元认知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促进一般陈述型知识和程序操作型知识向条件应用型知识的转化,通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优势、学习风格等,教会学生识别任务属性,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面对学习材料时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特征进行信息加工,以此促进学生元认知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增强元认知体验

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坚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传统的教学倾向于教师的主导性,学生要适应教师的教,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被压抑,难以得到发展。“新高考”改革下的学习观,更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让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给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而非替代,培养其积极主动地整合各类认知,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思维策略,在离开教师和学校之后还能继续有效地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提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范围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增强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若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感、高自我效能感等积极的元认知体验,有益于保持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培养探究精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元认知干预技术,引导学生利用元认知知识对当前元认知体验进行分析、评价,及时进行自我调适,继续完成学习任务,重新获得积極的元认知体验。由此可见,元认知体验伴随着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调节。

(三)多样训练元认知调节

元认知调节是元认知活动的核心部分,是学习者有意识地对自我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监控、调节与评估。培养元认知调节的基本方法可采用学业自我评价。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待自我评价的态度大体上认真、积极,但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真度有所下降。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但较少组织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维度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的目标与要求,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在着手完成学习任务前,基于自身的元认知知识水平对自我进行剖析,安排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学业自我评价,对学习进行及时监控和调节。

教师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反思技能,培养反思的习惯。一个思维活动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思维活动的开始。反思是针对在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体验对学习任务所产生的影响的反思。反思既可以是与自我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与他人进行比较,体验他人的思维过程,加强自身思维的调节能力。有研究发现,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任务表征异常,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想法,以及观点的不确定性,都有可能激活学生的元认知调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对学习任务进行反思总结、延伸和推广。

结语

“新高考”改革,对于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言将可能产生认知超负荷,产生更大的学业压力。为了适应未来人才选拔机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元认知的培养,也将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元认知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和家长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注重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从而成为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者。

参考文献

[1]Sweller,J,Van Merrienboer,JJG,& Paas,FGWC.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8,10(3):251-296.

[2]SAMUEL SONJA. Metacognition:Thinking About Thinking [J].The Review of Education,1982,8(2):133-141.

[3]JINQ,KIMM. Metacognitive Regulation During Elementary StudentsCollaborative Group Work[J].Interchange,2018,49 (2):263-281.

[4]DAUMILLERM,DRESELM.Support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With Digital Media Using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and Metacognitive Prompts[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18:1-16.

[5]孙崇勇.从认知负荷的视角看中小学生学业负担[J].教育探索,2016(04):31-35.

[6]魏晓旭.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培养优秀生的有效“技术途径”——元认知干预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与效果[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4):24-26.

[7]杨兰娟.概念思维图在小学生元认知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8]周迎春.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思维——基于元认知培养的STEM项目实施[J].人民教育,2019(12):54-57.

[9]张大均,苏志强.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3):89-95.

[10]刘梦雪.小学生元认知训练设计及效果评估研究[D].深圳大学,2018.

[11]刘海峰.新高考改革的實践与改进[J].江苏高教,2019(06):19-25.

[12]董晓宇,战菊.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元认知特征研究——知识、体验与策略[J].中国外语,2019,16(01):62-70.

[13]刘伟方,张佳佳,胡冬梅.元认知监测与算术知识制约小学儿童心算策略运用能力的发展:一年纵向考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04):439-446.

[14]王梦怡.元认知监控与反馈对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8.

[15]李静.指向自我调节学习的学生自我评价研究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08):48-58.

[16]高承鑫,李虹漫,陈思源.中小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及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447(21):7-8.

[17]项纯.中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8(11):56-61.

[18]李晶,张杰,朱莉琪.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34(3):619-624.

[19]韩翔宇.基于元认知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3(7):53-55.

作者简介

王丽君(1990—),女,汉族,籍贯:福建省福州市,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高考改革中小学生新高考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