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明视胶囊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研究

2019-02-08 12:06张晓徐菲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眼肌斜视眼球

张晓,徐菲

风痰阻络证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中的最常见的一种中医证型,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或眼肌本身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眼位偏斜[1]。该病病因较为复杂,起病急骤,以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为临床特征,常伴颈项拘紧、眩晕、眼痛,甚者上睑下垂、耳鸣、恶心、呕吐或步态不稳,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眼外伤、病毒感染、代谢性、血管性疾病的增多,本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既往多应用A 型肉毒杆菌毒素、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甲钴胺、甲强龙等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等[2-5],但疗效均不十分满意。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6-8],本研究通过应用我院自制中药制剂定风明视胶囊对166 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进行治疗,并与血栓通、能量合剂静脉滴注作对照研究,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2 年11 月—2017 年11 月山东省平邑县中医医院眼科门诊、病房治疗的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患者166 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治疗组86 例,其中男47 例,女39 例;年龄23~75 岁,小于30 岁者5 例,30~50 岁者27 例,50 岁以上者54 例,平均年龄(52.02±11.30)岁;病程3~75 d,平 均(26.34±5.08)d;斜 视 度5~35 度,平 均 为(21.29±5.49)度。斜视类型:上直肌麻痹10 例,下直肌麻痹8 例,内直肌麻痹13 例,外直肌麻痹39例,上斜肌麻痹7 例,动眼神经麻痹9 例。病因:糖尿病7 例,高血压病12 例,腔隙性脑梗塞16 例,动脉粥样硬化17 例;眼部外伤或颅脑外伤8 例,原因不明26 例。

(2)对照组80 例,其中男42 例,女38 例,年龄26~75 岁,小于30 岁者4 例,30~50 岁者24 例,50 岁以上者52 例,平均年龄(51.13±10.80)岁;病程2~90 d,平均(27.56±5.23)d;斜视度5~40 度,平均为(21.19±5.57)度。斜视类型:上直肌麻痹8 例,下直肌麻痹7例,内直肌麻痹16 例,外直肌麻痹40 例,上斜肌麻痹3 例,动眼神经麻痹6 例。病因:糖尿病6 例,高血压病12 例;腔隙性脑梗塞13 例;动脉粥样硬化15 例;眼部外伤或颅脑外伤6 例;原因不明28 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伴有的主要全身疾病等相关性资料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 年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制订[9],(1)后天发病,突发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2)眼球活动障碍,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活动受限;(3)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4)代偿头位,头向麻痹肌方向偏斜;(5)复视,双眼视一为二;(6)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风痰阻络证候标准:黑睛猝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头晕呕恶,舌红,舌苔厚腻,脉弦或滑。

纳入标准:(1)符合后天麻痹性斜视诊断标准且属风痰阻络证者;(2)年龄在17~75 岁者;(3)自愿接受试验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4)无眼球突出,外眼无急性炎症;(5)CT 或MRI 检查排除眶内肿瘤、颅内占位性病变及严重脑梗塞等;(6)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早餐前空腹血糖在4~10 mmol/L 之间;高血压患者血压基本稳定,收缩压140 mm Hg(1mmHg=0.133 kPa)以下,舒张压在90 mm Hg 以下。

排除标准:(1)病程在1 年以上者;(2)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和血液系统等全身性疾病者;(3)先天性麻痹性斜视者;(4)麻痹性斜视处于脑出血、脑梗塞急性期;因眶内肿瘤、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麻痹性斜视;重症肌无力等肌源性麻痹;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麻痹性斜视等;(5)过敏性体质患者;(6)精神病患者;(7)妊振或哺乳期妇女。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疗方法(1)治疗组:采用口服定风明视胶囊(由平邑县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生产,批准文号:鲁药制字再Z14080033)。主要药物成分有白附子、炒僵蚕、全蝎、防风、天竺黄、黄芪、黄精、川芎、丹参、天麻、蜈蚣、地龙、炒王不留行等。以上药物按照剂量的比例,依照制剂制作工艺对天麻、蜈蚣、全蝎、地龙、僵蚕等药直接加工为粉剂;黄芪、黄精、川芎、丹参、白附子、炒王不留行等进行浓缩,提取精制。以上全部药物混合后制成胶囊,0.25 g/粒,每次口服10 粒,每日3 次。(2)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血栓通0.6 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滴,每日1 次;能量合剂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滴,每日1 次。(3)基础用药:2 组均肌注维生素B1 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 注射液0.5mg,每日1 次;口服地巴唑20mg,每日3次,以促进神经恢复。同时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4)治疗及观察周期:10 d 为1 个疗程,随后休息5d,再进行第2 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后观察评价结果。

1.3.2 相关检查、观察项目(1)视力(标准对数视力表)、裂隙灯及眼底检查排除器质性眼部病变。(2)眼肌功能相关检查:角膜映光法、单眼及双眼眼球运动、同视机检查、复视像检查、三棱镜+遮盖进行斜视的定量检查等。(3)所有患者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血糖及血脂等,了解有无全身性疾病等;头部CT 或MRI 及颈部彩超检查等。

1.4 疗效评价

1.4.1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采用角膜映光、同视机等定性定量检查、马氏杆加三棱镜33 cm 和5 m斜视度检查;(2)复视像检查、视力;(3)观察眩晕恶心、各方向复视消失情况、眼球运动及代偿头位等。

1.4.2 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的判定 参照谢立科等[8]研究标准制订(表1)。

表1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判定表

1.4.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 年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制订[9]。治愈:复视及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眼位正位;代偿头位消失;眼球各方向运动自如;好转:复视偶见或出现于某个角度;头晕、目眩、恶心等症状较前减轻;眼位偏斜度减轻;代偿头位减轻;眼球运动受限大部分恢复;未愈:复视无改善;眼位仍偏斜;眼球运动仍受限;代偿头位无明显减轻;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较治疗前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各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值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配对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治愈率(73.26%)高于对照组(4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03,P=0.0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2,P=0.001),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例数(%)]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前的平均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4,P=0.127)。治疗后,2 组平均积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24.084,P=0.000;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10.27,P=0.000;治疗后2 组间平均积分比较,t=-5.45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平均积分比较()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平均积分比较()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积分差值比较,P<0.05

2.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斜视度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斜视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120,P=0.904);治疗后2 组患者斜视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591,P=0.000);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斜视度变化比较,治疗组(t=23.713,P=0.000),对照组(t=11.457,P=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2 组的组间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9,P=0.000)(表4)。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斜视度比较()

表4 2 组患者治疗前后斜视度比较()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积分差值比较,P<0.05

3 讨论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是以眼球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或视物重叠模糊为特征的一种眼病,多由外伤、感染、炎症、血液循环障碍、肿瘤、退行性病变等引起[10]。

该病的病因病机多为正气虚,风邪乘虚而入所致,所谓邪之所凑。庞赞襄[11]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阳气下陷,内有郁热,外受风邪,风邪客于眼睑而致眼球运动受限;或因感受风邪,侵犯目络,脉络受阻;或因肾阳虚损,脉络不通所致。陆南山[12]认为受风邪中于项而窜入经络,营卫不能流通,血行受阻所致眼球运动受限。唐由之[13]认为该病主要是由脾气虚,气血化生不足,血虚生风,痰湿阻络,血液瘀滞所引起。总之医家多认为本病责之于风、痰、瘀、虚,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风痰阻络证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中的最常见的中医证型。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的病机与以下三方面均有关系:一是风痰阻络,风是形成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的主要原因,风痰阻络是病机;百病皆由痰作祟,痰既为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风痰相合,易于阻塞经络、筋脉失养,导致眼球偏斜、复视、眼球转动不灵等;二是气虚血瘀,气虚血瘀,气血凝涩,气血运行不利,筋肉失养,眼肌变得松弛或拘挛,而失去对目珠的支配作用。另外肝主筋,眼肌属于筋膜,为肝所主,其运动全赖肝血、肝阴的滋养,肝血亏虚,筋脉失养,眼肌变得松弛或挛急,遂成目偏视之症;三是风邪侵袭,风邪侵袭或兼挟他邪是诱发本病的主要条件。因此提出了以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调理肝脾为治疗的总则。结合我院中医眼科专家陈宪民老先生40 年临床经验,创制了定风明视胶囊,具有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调理肝脾等功效。

定风明视胶囊主要成份由白附子、僵蚕、防风、天竺黄、黄芪、黄精、川芎、丹参、王不留行、天麻、全蝎、蜈蚣、地龙等药物组成。方中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善祛头面部风疾;配以僵蚕善息风止痉,祛风化痰;全蝎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既平息肝风,又善搜风通络。三药合用,力专效著,从而使风去痰消,经络通畅,则诸症自除;又佐以天麻、蜈蚣、防风以增强息风止痉,祛风通络之功;佐以黄芪补气益卫固表,脾主肌肉,且脾为生痰之源,补气益卫则邪气祛而正气固,益气健脾利湿以除生痰之源,有助于眼肌功能恢复;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与黄芪相伍既能补脾气,又能滋阴养血,从而达到气阴双补的功效,尚能制约白附子、僵蚕、全蝎、蜈蚣之辛性,防其辛散耗伤阴津;佐以川芎辛、温,以活血行气,助芪益气、扶正祛邪,舒筋通络;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丹参入血分,既能活血,于天竺黄相配又能制约白附子、黄芪等药物之温性,防其辛温生热,使其达到“阴平阳秘”;王不留行善通利血脉;地龙既能息风止痉,又长于通行经络。诸药合用则力专效著,通而不伤阴,补而不滞,可使风散痰消,经络通畅,则病证皆除。

本组研究显示治疗组治愈率73.26%,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治愈率41.25%,总有效率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斜视度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应用定风明视胶囊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疗效明显。进一步揭示了定风明视胶囊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在于从中药配伍上可达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调理肝脾的功效;从现代药理[14]上可能是药物的扩血管、抗凝、抗血栓等作用,改善了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的改善,并由于部分药物的中枢抑制、抗惊厥、镇静、镇痛、催眠等作用,而利于支配眼肌神经功能的恢复。

总之,定风明视胶囊对后天性麻痹性斜视风痰阻络证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加快眼肌功能的恢复,加速眼部症状的改善,缩短疗程。该制剂服用方便,长期应用无毒副作用,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眼肌斜视眼球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目不斜视
发现斜视后应该如何治疗,你知道吗?
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上帝”视角回顾2017年:8张照片震撼眼球
斜视手术后如何防复发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