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例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分析

2019-02-10 06:43吴厚淑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电极家属

吴厚淑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重庆 40006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疾病,其以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为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中老年期患者较为多见[1]。现如今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 ulation ,DBS)几乎取代了毁损术[2],认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 ulation ,DBS)手术[3],手术的最佳点位是丘脑底核。但手术治疗并不能根治疾病,只能解除或减轻患者症状,该机制尚不明确[4]。我科从2016 年 10月至 2017 年 12月采用DBS 技术治疗PD 患者5 例 ,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治疗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有男 3 例,女 2 例。年龄 53~75 岁,平均(64.8±11)岁。病史 5~14 年,平均 7.8 年。其中以震颤、运动迟缓为主的有3例,以强直与震颤为主的1例,以强直、双侧肢体无力为主的1例 ;该5例均以丘脑底核(subthalamus nuclear,STN)为治疗靶点。术后5例患者的病症均得到了显著的好转,且药剂用量有所减少。1例患者术后出现异动症状明显,经过治疗一周后明显好转。

1.2 DBS适应证

①入选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典型的PD;②年龄30-75岁;③多巴胺反应性良好;④无手术禁忌症;⑤病程>4年;⑥采用药物控制症状不满意、药物疗效下降或出现运动并发症;⑦患者依从性良好,能够配合完成手术后回访要求;⑧患者或家属能够充分理解该疗法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电极植入方法

局麻后对患者进行Leksell立体定位头架的安设,由MRI三维扫描来对靶点坐标进行确定 ;首先经额部进行颅骨钻孔 ,于丘脑底核处植入测试电极,用以术中测试 ,以此掌握PD症状控制情况 ,同时对副作用进行评估。然后对DBS 电极进行植入并固定。

1.4 治疗方法

待手术结束一月余、基本没有手术的微毁损效应后,打开刺激发生器 ,并对其展开连续电刺激。即手术后至半年内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手术半年之后每3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若患者病情有所变化,立即安排门诊随访,如发现电量不足,及时手术更换新的刺激发生器。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PD患者的病程长 ,发病症状由轻至重,药物治疗不佳,副作用多,患者深受疾病折磨,加之手术材料费用高,护士应积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及其术后有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 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完善各项检查,且于术前1d 晚理发、胸部皮肤准备 、洗漱更换洁净衣物 。术前 12 h 内禁食且停止服用抗帕金森药品,术前8 h禁水。术前按照MRI或CT检查前护理常规行术前准备,检查并做到不带金属物品,以便DBS术中能够进行需要的MRI或CT定位。同时应将术中的配合方法以及术后的康复须知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做好术前宣教工作。

2.1.3 术前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教会患者缩唇呼吸及咳痰方法,防止术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给予床头抬高 15~30,减轻脑水肿。植入脉冲器侧上肢制动、禁止量

血压,避免大幅度扭动颈部,以免造成电极移位及局部皮下血肿。

2.2.2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有报道显示,DB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 42.86%,需加强术后护理与观察[5]。手术之后应对术员瞳孔、意识状态和生命特征的变化及肢体活动状态注意观察,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出现颅内出血及癫痫。

2.2.3 安全管理 PD患者由于运动障碍,故改变体位时应遵守“三步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DBS术后患者可在帮助下对四肢接受进行被动活动。患者于术后 1~2 d 可被鼓励开展自理能力训练,进行自立行走能力锻炼。由于PD致使患者步幅过小,且平衡感缺失,故此患者应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扶持下进行活动,以免发生摔倒。

2.2.4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①四肢肌肉按摩由物理治疗医师或家属进行,周期为3次/d,每次30min;②对患者大小关节的顺位活动,周期为3次/d ,每次安排10min,③行走锻炼:待病情逐步稳定后 ,患者可选择在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帮助下开展锻炼,改善体质状况,加强体力,使患者达到康复全面化。

2.3 出院宣教

2.3.1 出院指导 ① DBS术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和药物是协同作用,需继续服药;②待术后一月开机,患者应回医院开始首次开机程控,以免出现因电极植入引发的神经细胞水肿、损毁效应等;③定时随访:术后前8周,为实现最优症状控制以及不良反应达到最小,调控频率为每2周一次;之后每年安排1-3次随访,对患者开展调控检测。

2.3.2 日常生活指导 ①活动:避免抬手过肩和过度拉伸颈部;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不要从事强烈的活动;跌倒可能会导致植入系统的部件损坏。②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改换药物。③随身带“识别卡”。该卡有患者佩戴的脉冲发生器的基本情况,以及责任医师的信息。发生意外时,这张卡会提示医护人员患者体内植有器械;向安检人员出示该卡,可以避开机场等的安检门或扫描装置。

2.3.3 DBS装置相关教育 ①电磁干扰(EMI) 指导:远离会产生电磁的设备或物体;若可能,关闭该设备或物体;若必要,可将刺激器关闭后再接近。②告知患者生活中会对DBS装置造成干扰和不会影响DBS装置的设备。③患者在进行其他诊疗时告知医护人员体内有DBS装置,以避免相关禁忌检查。④因患者控制磁铁会损坏电视机、信用卡、手表等,应妥善保存。⑤出现下列症状需立即就诊 :植入部位有痛、红或肿等现象出现。

3 结 果

5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 ,术后未出现颅内出血、感染、癫痫、电极移位、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明显减轻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肢体无力及运动迟缓等症状,药剂用量明显减少,出院后通过延续护理,按照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评定,均达到无需依赖。仅l例患者术后出现异动症状,经过治疗10d后消失。

4 讨 论

帕金森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病程迁延、病情较重。DBS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有效而创伤小的特殊治疗方法,对患者症状的控制可达到最佳,具有可调节性 ,可逆性。但由于刺激器的价格相对较高,加实施该疗法的患者须要与医院保持终生实时随访与维护,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很多患者很难接受。本组5例患者正确的评估与选择均采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相结合方法来进行,术前全面收集病人资料,了解掌握病人基本病情,认真落实手术指针,必要时进行全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并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若有异常及时发现,通知医生处理,把风险降到最低,保证了病人手术成功。因此,对于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不论术前术后,都需要给予针对性护理和宣教,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对于术后的患者,在出院后为患者提供延续性的护理,可以有效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8]。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电极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针对电极事故的控制系统方案应用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三维电极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