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品质院校”领导干部治理能力高质量提升的思考—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

2019-02-10 12:32钮雪林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一流领导干部

钮雪林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进入新时代,苏州市职业大学要开启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建设全国“一流品质院校”,首先必须要有一支一流的领导干部队伍,以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高质量保障和推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本文所述的领导干部,是指学校中层以上的校院两级管理干部。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采用新举措,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一流品质院校”建设,要立足于培育“高品德”人才,打造“高质量学校”。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奋斗,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国家现代大学制度为保障,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制订具体的可执行的方式方法,实施规范有效管理[3]。在这个进程中,学校要从一般层面的“管理”向更高要求的“治理”转变,在“品质”建设方面下功夫。

1 创建一流的思想观念,做到“三高三强”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观念的新旧、优劣,决定着工作的胜负、成败。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事业的大发展,促进治理能力的高质量提升。

1) 大局站位要高。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胸襟要宽、眼界要高、视野要广。要从迅速发展的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全球背景下来思考和研究问题,进行对标分析,不仅看到今天 ,还要看到明天、后天,每走一步棋都要考虑以后的几步棋。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专业建设、团队平台培育、项目推进、成果转化、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质量文化塑造等方面,都要站得高、看得远,料事要早、行动要快。

2) 标准要求要高。苏州市职业大学办学早、基础好,地处苏州这一改革开放先进城市,应该力求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以高水平发展、创一流品质,来定位发展愿景和发展目标。不能小富即安、小胜即满,而要瞄准全国一流先进院校虚心学习、追赶发展。要积极实施已确立的“861内涵质量指标体系”(8个一级指标、60个二级指标、100个三级指标),不断推进内涵质量建设。同时要坚持依法治校,按学校章程办事,执行好工作规范,建设法治学校。

3) 干劲热情要高。领导干部是学校工作的带头人,工作上要想在前、干在前,要率先垂范。做事情、干工作,不能吞吞吐吐、无精打采、慢慢悠悠,而要有一股满腔热情,要有一团朝气、锐气,要有一种闯劲、韧劲,只争朝夕,朝气蓬勃,像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那样富有强大活力。

4) 进取竞争要强。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创新争先、创优争光,敢于面对挑战,善于展开竞争,在竞争中锤炼本领、增强才干,在竞争中壮大实力、提升能力,在竞争中获取业绩、发展进步。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全校师生竞争意志和进取能力的培育,构建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追求一流发展目标。

5) 与时俱进要强。不能用老思路、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新矛盾。要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洞察力,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向、新脉搏,紧紧把握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新规律,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内涵质量建设的新变化、新态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主动出击、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与时代同呼吸、同发展、同进步。

6) 服务意识要强。“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要率先增强服务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以服务师生为己任,甘做“服务员”,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治理能力,在服务中提高治理水平,在服务中增强发展活力。

2 创建一流的领导方法,做到“三个善于、三个勇于”

推进“一流品质院校”建设,迫切需要领导干部具备与时代相适应、与学校实际相吻合的,科学、有效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

1) 善于学习明思路。领导干部要不断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加强理论研究,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要经常向教师、学生及同事们虚心请教,听取意见建议;要深入经济社会第一线,了解发展态势,汲取工作营养;要向全国的先进院校学习取经,补缺、补软、补短,并在学习中善于总结思考、分析研判,梳理出工作思路、发展举措。

2) 善于激活建机制。作为领导干部,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调动和激发基层、师生的干事激情、学习热情。要达到这一程度,取决于几个方面:领导干部的人格作用、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以及有无推动人们奋力实现的目标愿景,能否建立有效激励的政策机制,是否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考核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良好的政策机制、营造出良性的生态环境。

3) 善于发现解难题。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调研,善于帮助师生和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对师生和基层的诉求,少说“NO”,多说“YES”。要破除工作上“堵、推、拖”现象的发生,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也不能用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复杂问题。管理部门要多为学院(部)排忧解难,两者应是“一家亲”,而不是“两张皮”。

4) 勇于用人树正气。用什么样的人,是根指挥棒。我们虽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用得非常得当,但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德才兼备、公正用人,不能以自己的好恶选人用人,更不能搞“小圈子”。人无十全十美,要用人之长,避其之短。既要注重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干部,又要用好各年龄段的人员;既要发挥好学校培养的人才作用,又要用好引进的各类人才,不能顾此失彼,为广大管理人员、教师成长成才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平台,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5) 勇于担责敢作为。领导干部,既要用好权,更要担当责任、敢于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特别是我们身处苏州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学校党委要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全校要形成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良好氛围。对破坏发展、败坏师德师风的行为,要敢于管理、勇于亮剑。

6) 勇于严管强党建。要切实推动从严管党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党建引领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领导干部必须从严自律保清廉,这是基本的底线,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治理到位。学校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每位领导要落实“一岗双责”,坚守廉洁阵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3 创建一流的工作举措,做到“六个大力度”

要围绕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积极实施强有力的、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

1) 整体规划要大力度。学校层面要从长远发展目标出发谋划发展,要有系统性的规划、整体性的联动,寻求重点突破的领域,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不能零敲碎打、东一榔头西一棒、缺乏关联开展工作。二级学院(部)要按照学校的整体布局,抓好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发展。

2) 团结共事要大力度。一个单位、一个班子内部,要加强团结、协作共事,形成合力,减少内耗。强化平时的沟通,要在会前协调上多下工夫,统一意见,达成共识;会议上集体决定的事项,要落实、要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可保留,但会后不能出现影响团结的言行。不能把工作上的不同意见,变成个人之间的恩怨。

3) 协同融合要大力度。全校各管理部门、各学院(部)之间工作上不能单打独斗,而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人才培养、专业提升、团队平台培育、项目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要力求跨专业、跨学院、跨校界合作实施。学校内部资源与校外社会资源要协同融合、开放共享、互惠互用,大力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校地合作,谋求校地的双赢发展。

4) 创新争先要大力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学校的新发展,必然要求工作上进行创新探索。要用创新来推动创优、争先,使苏州市职业大学的发展与苏州在全国全省的地位相适应,与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相适应,与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态势相适应,推动“一流品质院校”目标早日实现。

5) 精准发展要大力度。学校发展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精准确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精准选取改革重点和工作举措,精准打造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最近几年,学校将着力建设五个基地:先进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新兴应用技术研发基地、吴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服务地方建言献策基地、国际化人才合作交流基地。

6) 督查考核要大力度。学校部署的工作,要明确具体项目和指标、推进路径、时间要求,持续抓好督促检查、落实收效工作。考核工作要贯穿科学性、严肃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性,体现发展进取的激励性。要坚持日常督查与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用实绩和数据来评价优劣、兑现奖惩。

4 创建一流的体制机制,实施“放管服”改革

教育行政管理领域的“放管服”,教育部、江苏省的有关部门已经部署,并正在推进。高校内部自身的“放管服”改革,有些学校已迈出了较大步伐,学校这方面提出的要求比较早,有些方面也有了动作,但还未真正全面展开。这项工作,既是领导方法问题,也是校内体制机制的改革问题,要推进下去,让责权利有效统一,让办事流程更加透明,让基层活力充分释放,加快“一流品质院校”建设。

“放管服”改革涉及学校、部门、学院(部)三个层级,学校对此要进行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系统推进。

“放”,按照逐级下放的原则,学校向部门、部门向学院(部)、学院(部)向系室、团队平台放权。该放的放掉,把该管的管好、管到位。逐级逐批放权,成熟一批下放一批,三个层级中已过时、不适用的规定,要梳理出来,发文废止。

“管”,要从履职监管的角度,把握好“管”的尺度。从三个层级分别列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管的内容、管的程度、管的责任,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要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敏锐性,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

“服”,这是重点、关键。要推进多层级协同融合的“服务型学校”建设步伐。一是要有服务的理念意识。下属单位不仅是管理对象,更是服务对象,做好服务工作是根本职责。二是要有服务的宽广胸怀。管理部门要向服务型组织转型,对广大师生要有服务的情怀,这是新形势下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之举。三是要有实在的服务举措。要推出切实的服务内容,是真服务而不是假服务,不能变相地“管、卡”。四是要有明显的服务实效。通过改革提高工作效率效能,展现服务成绩成效,增强学校内涵质量发展实力。

5 结语

“一流品质院校”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奋斗目标,要有一段持久努力的过程。为此,需要校院领导干部带头践行、广大教师学生共同努力,需要建设创新发展、精准发展的政策机制,需要推进依法治校、深化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谱写好新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本文根据苏州市职业大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学校中层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整理。)

猜你喜欢
一流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