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探讨

2019-02-10 15:12王志勇杨琳
山东工业技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行车安全轨道交通应对策略

王志勇 杨琳

摘 要:通过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了人员、设备、管理、自然环境因素可能对行车安全造成的影响,并逐条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培养行车相关人员的安全心理,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精检细修,提高设备安全可靠度;落实行车安全责任,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密切关注气象预警,提前预防自然灾害。

关键词: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1 引言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安全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生命线,而行车安全又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生命线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直接关乎到乘客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关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安全,从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管理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等方面具体分析了轨道交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然后从培养行车相关人员的安全心理,提高设备可靠度,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前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也希望本文中的一些观点和意见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2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风险因素

2.1 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导致行车安全最主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行车相关人员的人为失误。主要表现在调度、司机、站务等岗位人员的人为失误,如司机在车场转线调车的过程中,因精力不集中看错信号机盲目动车而导致挤岔,构成一般B类事件;行车调度员因施工预想不足,导致调试电客车施工结束误入无电区等;二是检修人员工作失误。检修人员的工作失误主要表现在日常检修违章作业导致行车相关设备故障,上海地铁“9·27”区间列车相撞事件的起因就是违规施工导致信号设备断电。人员因素作为行车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无论行车相关人员的人为失误,还是检修人员的工作失误,归根结底还是人员的行车安全心理不强,岗位责任意识不够。

2.2 设备因素

设备因素也是影响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客流量的增加,行车间隔的缩短,这些都对行车设备可靠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流量的增加,导致车厢内的拥挤度增加,车门受挤压而变形的概率就会增大,而车门变形则有可能导致车门关不上或打不开。行车间隔的缩短,导致站台门的开关门次数增加,设备加速老化;折返次数增加,导致折返线道岔转动更加频繁,道岔失表的概率就会增大。分析笔者所在单位2018年以来的影响行车的故障发现,站台门、信号、车辆故障占比排前三,三者数量之和占总故障数量的63.3%。站台门故障主要表现在单扇/多扇门打不开或关不上,站台门关闭后无法向信号系统给出“门关闭且锁紧信号”;信号故障主要表现在列车定位丢失、道岔失表、進路无法自动触发等;车辆故障主要表现在单扇/多扇门打不开或关不上,制动/牵引系统故障、辅逆/PIS系统故障等。

2.3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影响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另一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轨道交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部分城市(如广州、武汉、成都、南京等)已经或即将一年开通一条线路,甚至一年开通几条线路。运营线路的快速增加,必然导致行车安全的现场管理力量被摊薄,行车安全的风险增大。同时,国内部分轨道交通企业(如郑州、无锡、青岛、杭州等)正处于单线(双线)向多线(线网)运营的转型期,组织机构、管理幅度的深刻调整,也会导致行车安全管理网络、行车安全管理权责的调整,这些都会影响到一线的行车安全环境。此外,国内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出现的时间均不长(10年以内),且行车安全相关的岗位大多以青年员工为主,包括部分管理者在内,都存在行车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行车安全责任不落实的问题,行车安全的各个环节,均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2.4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中比较难以控制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尤其是部分地面/高架区段,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台风、大雾、雷电、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都会对高架区段的列车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笔者所在的浙东沿海地区,每年的4—10月份属于汛期,每年都会受到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雷电天气的影响,今年汛期以来,共启动各类特殊天气响应22次,其中雷电响应8次、台(大)风响应8次,暴雨响应6次。虽然一些强对流天气例如雷电、暴雨等可以利用气息预警进行提前预防,但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比如雷击导致接触网停电、暴雨导致雨水倒灌等,如果处置不当,其对行车安全产生的影响往往是难以估量的。

3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应对策略

3.1 培养行车相关人员的安全心理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心理,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理念和岗位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减少违章作业,杜绝事故发生。培养行车相关人员的安全心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首先,定期开展事故/事件案例分析,开展现场安全问答、安全知识竞赛,培养行车人员良好的安全业务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凝聚作用。确保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通过企业文化的引领和凝聚,不断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最后,运用管理手段,制定奖惩措施,加强对人为失误、违章违纪的考核,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3.2 精检细修,提高设备安全可靠度

行车设备是行车安全的硬件基础,通过调整设备检修工艺、方法,可以提高设备安全可靠度。目前,国内成熟地铁设备检修逐步由计划修调整为状态修,将先进故障诊断技术和设备故障履历相结合,将设备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通过对行车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故障分析,对易发或严重故障节点进行预防性维修或有针对性的改造,能显著提高设备的可靠度。笔者所在的单位,就通过对全线计轴主机改造,将不可切除计轴与可切除计轴由原来的共用一台计轴主机控制,改造为分别采用不同的计轴主机控制。经过改造后,只有当两台计轴主机同时宕机,才会影响列车运行,从而大幅提高了计轴主机的可靠

度,有效降低了计轴主机宕机的影响。

3.3 落实行车安全责任,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落实行车安全责任,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行车安全对于轨道交通企业的重要性。轨道交通企业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市民,而行车安全是市民出行安全的最重要的保证,也是轨道交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企业快速发展时期,更应该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行车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行车安全指标、奖惩制度来倒逼行车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为企业的管理者、生产操作人员提供动力和约束,强制建立覆盖全员的行车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最后,针对青年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行车安全责任不落实处的问题,要充分借鉴铁路行业的发展成果,发挥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生产统一指挥、逐级负责、快速响应的优势,建立一整套行车安全相关的应急响应机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将行车安全落实到每一个岗位。

3.4 密切关注气象预警,提前预防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影响虽然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前预防。在实际的工作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与所在地气象部门合作,将气象预警信息发送至各部门负责人、值班主任等,提前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调整相关岗位的人员配备、作业内容、重点注意事项等,确保轨道交通的行車安全。对于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的高架区段,可以通过安装小型气象站,实时收集风速、风向、雨量等信息,供调度人员决策。同时,对易于遭受雷击的山区线路,可以通过加密避雷针布设数量、加粗避雷线横截面积等措施,提高供电系统的抗雷击能力。而对于地势较低的车站,则应多配备防洪挡板、沙袋,增加出入口水泵排水能力等,防止雨水倒灌。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防范环境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就成为了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特定时期的重点工作。

4 结束语

以上仅从人员、设备、管理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实际的运营安全管理中,上述四个方面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其实是交叉的。在实际的行车安全管理过程中,只有科学地处理“人、机、管、环”之间的相互影响,合理分配企业的人员及管理资源,并结合各因素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才能从整体上把控企业的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8号)[S].

[2]王希萌,孙玉杰.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管理综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15(01):25-27.

[3]李慧玲,田哲涛.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人员安全行为分析与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04):87-92.

[4]崔艳萍,唐祯敏,武旭.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05):99-102+2.

[5]张海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与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行车安全轨道交通应对策略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夜间驾驶机动车注意事项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马蹄环断裂故障的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