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与路径研究

2019-02-10 04:01刘尚明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9年6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校企合作

摘要:根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属性,分析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需要、政策指向和实践基础,从机制建设、平台建设、企业实践、利益评价等方面,提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合作培养方法和路径,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依据和经验。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9)06-0071-02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当前,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在满足企业、学校各自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建设、平台建设、企业实践等实现校企合作培养,有利于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1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属性

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层面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还需具备应用性实践知识和能力。这是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必需具备的关键属性。根据关键属性,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属性具体表现在教学团队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

1.1 团队层面

对教学团队而言,双师型教师团队中要有负责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师。负责理论教学的教师偏重于学术型能力,同时要有专业实践能力;负责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指导教师偏重于技术能力。团队人员既可以是学校人员,也可以由企业和学校人员共同组成。团队成员分工应明确,职称、年龄应形成梯度。

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内涵是按需配置教师,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方式,使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效互补,形成高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2 个人层面

对教师个体而言,双师型可以表述为4个维度。一是本体性知识的掌握,即理解教育教学理论并能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工作,这是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二是条件性知识的掌握,即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专业教学能力,这是职业教育教师区别普通教育教师的主要特征。三是基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这是双师型教师认证的必备条件。四是具有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能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完成教学任务,是前3个能力的融合、深化和提高。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中具有信息化应用能力,能创造性的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即属于此项能力。

2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政策指向与实践基础

1995年,《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1997年和1998年的相关文件再次沿用该概念。但这些政策未对“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内涵做出明确释义。此后,国家及各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规范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标准,确定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提出以企业实践、培训、引进、聘请等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途径。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培养方法、引进途径、建设标准、保障措施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比例低于国家的规定。大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实践经验比较欠缺,即使取得了双师资格,实践能力也无法跟上技术发展和工艺更新。

3 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方法

3.1 构建培养机制

从制度、资源和运作3个层面创设合作培养机制。在制度层面,各级政府负责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如相关专业教师从具有3 a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明确每年教师深入企业的实践时间等。在资源层面,政府与校企合作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企业互为补充的培训资源环境,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培训服务。在运行层面,校企共同出台师资培训的指导意见及实施办法,规划培养过程,制定培养标准,明确相关待遇和企业、学校、教师的责权利。

3.2 打造合作平台

以专业建设为平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教师。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专业建设以学校为主体,用开发、包容的姿态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创设评价办法。学校教师通过去企业实践获得经验,企业导师通过教学理论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以项目开发为平台,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培养教师。政府根据地域或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统筹规划,科学设计纵向项目,校企共同参与项目实施。校企合作设置横向项目,教师通过深入企业革新技术、改造工艺、设计产品、参与经营,促进企业发展,获得成长、成才。

3.3 深入企业实践

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作为临时员工实践锻炼,了解最新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完成具体的生产或经营任务,验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切实提高综合能力。企业实践以岗位的真实性、环境的复杂性、体验的综合性,成为职业学校广大专业教师养成个人实践素养的重要途径。

4 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路径

4.1 培训需求

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结合学校和企业的实际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分析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结构和层次,界定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师类型,明确相关的能力结构和培训路径。

4.2 校企利益

校企合作的前提是自主自愿和利益平衡。在利益分析中,企业关注管理运行成本、工资补助成本、场地设备改造成本、生产资源重新分配成本,学校关注交流成本、执行成本、风险成本等。只有双方的成本与收益达到平衡,合作才能进行。

4.3 合作培养实施

校企双方在政府规范引导下创设培养机制,投入资源,开展培养工作。校企双方建立信息交流机制,通过平台共享培训信息,实时交互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进程、培训监管和培训结果等信息。校企双方建立动态培养机制,共同制定开放的在职教师和企业导师培训方案,并根据国家要求、市场变化及工艺技术发展动态调整相关内容。

4.4 培養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评价由教师、学校、企业三方面进行,评价对象以教师为主,学校和企业为辅。评价内容包括观察、访谈、问卷等主观评价,以及实际操作、试卷答题等客观评价。通过评估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企业的培训效果。通过教学质量、科研效果、校企合作等评估学校的培训效益。培训评价应注意实时性,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

5 结语

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表明,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维度有个体和团队2个层面,其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创新。只有在政府引导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力,不断创新培养方法和探索培养途径,才能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收稿日期:2019-08-12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科学研究立项重点课题《基于共生演进的中职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研究》(HG2019Z05)

作者简介:刘尚明(1971—),男,硕士,高级讲师,从事工机械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梦卿,刘博.我国省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建设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5):80-87.

[2] 郭静.“双师型”教师政策分析:文本、执行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8(2):64-69.

[3] 商丽莉,祝士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J].成人教育,2019(4):67-70.

[4] 王蕊,高翔.基于项目课程教学的食品类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49-51.

Research on Methods and Paths of Training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IU Shangming

(Benxi Chemical Industry School, Benxi Liaoning 117004,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attribute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eds, policy direction and practical basis of training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operative training methods and paths of high-quality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from the aspects of mechanism construc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actice and benefit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and experience for training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ethod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校企合作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