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作中对矿产资源分析鉴定的评价探讨

2019-02-11 07:40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3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矿物评价

张 剑

(镇江市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 镇江 212000)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矿产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对矿产资源的分析鉴定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在地质工作当中,通过合理的分析鉴定评价,能够帮助矿山企业快速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果,减少资源浪费,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矿产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偷盗采执法查处鉴定问题。鉴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地质工作当中矿产资源分析鉴定评价要点。

1 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随着矿产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对矿产品的需求继续保持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一次能源、粗钢、水泥等矿产品继续居世界首位[1]。

截止到2018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耗量大约占据全球的22%,矿石开采总量超过310亿吨,原油的采收率保持在27%左右,居世界最高水平,铁矿回采率保持在80%以上,铅锌锡锑钨等有色金属回采率超过90%以上,铜、铅锌、金、锡、锰、磷、石墨、萤石等多个矿种回收率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水平,铁矿保持在75%以上。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超过70%,尾矿和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也在不断提速,共伴生矿的利用成为矿山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潜在综合利用价值[2]。但是,随着矿产资源的消耗,快速增长的矿产品需求远大于矿产资源储量的增速,这就需要我们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分析、鉴定,并作出合理评价,借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2 地质工作中对矿产资源分析鉴定的评价分析

在地质工作中,我们是从矿产资源的形态、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等矿产资源特征入手,将其物理性质为重点,采取合理方法进行分析鉴定,从而对矿产资源整体进行评价。

2.1 矿产资源分析鉴定方法

在分析鉴定时,要先从矿物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掌握矿物的基本特性,然后根据所涉问题的性质和精度要求,选用合适的方法做进一步工作。在肉眼观察时,一定要结合矿物的各种物理性质,查看其颜色、光泽、条痕、透明度、解理、硬度、端口以及磁性、吸水性、导热性、脆性、弹性等,注意对共伴生矿物规律进行统计总结,分析其特殊性,综合各种特征,作出适当鉴定结论。在野外,借助专家的丰富经验也是实现对矿产资源分析鉴定重要方式,往往这是对矿产资源分析鉴定的基础,实验室数据分析是对专家分析鉴定的佐证。

鉴定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双筒显微镜,辅助于微化分析、油浸法、比重测定法和荧光分析法等手段,对于鉴定比较困难的矿物,可以选取单体矿物,辅以X光分析、差热分析、激光显微光谱分析、化学分析、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等等。为了有效提升矿产资源分析鉴定水平,可以选取矿物元素进行有效测定。

按照不同矿物的测试规范,选取有代表性的矿物样品,选择合理的相应的分析方法。

目前人工智能发展较为迅速,许多学者基于仿生学原理,研究出BP网[3]、Hopfield网、Kohonen网等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对矿产资源份分类鉴定。

2.2 矿产资源分析鉴定在矿产资源破坏案件中的评价作用

在全国各地,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有无证开采、违法违规开采、偷盗采现象的发生,执法机关在查处各种破坏矿产资源案件中需要对造成的矿产资源破坏价值进行鉴定,作为地质工作单位和地质工作者,经常会受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委托,进行矿产资源破坏价值进行分析鉴定,鉴定结论作为处置非法采矿者、破坏性采矿者处置的关键依据[4]。

一是提供矿产资源破坏分析依据。通过技术分析鉴定,确定矿产资源破坏的类型、细目、程度、数量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分析由乱采滥挖造成的矿床破坏程度、影响范围,评价在储存有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矿产地资源状况,论证不合理开采方式造成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的关系,提出破坏价值分析结论,为案件查处提供借鉴依据。

二是提出矿产资源破坏修复建议。根据矿产资源破坏类型、程度以及影响,提出矿床修复评价建议、综合利用方式、修复采矿各项指和有效保护措施,避免矿产资源的进一步破坏和浪费。

2.3 地质工作中矿产资源鉴定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3.1 专业鉴定人员较少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地质工作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地质工作中的矿产资源分析鉴定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矿产资源分析鉴定工作具有特别强的专业性,对分析鉴定人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素养,而且具有坚定的毅力[5]。因为矿产资源鉴定专业人员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工作效率,故有关部门要结合矿产资源分析与鉴定人员的工作情况,制定完善的奖罚制度,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地质工作中对矿产资源分析鉴定水平。

地质工作者自身应当充分研究矿产资源特征,抓住重点鉴定环节,借助野外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水准,利用各种检测仪器,通过资料综合整理研究,研究矿体属性特征、变化规律,进一步指导自身鉴定分析能力,有效减少错误矿产分析鉴定数据的出现。

2.3.2 矿产资源鉴定质量不断下降

地质工作者,尤其是野外普通地质工作者越来越少,老一代和新一代衔接不景气的原因,目前从事矿产分析鉴定工作的人员比较年轻,理论与实践不成正比,对矿产资源鉴定的能力较差,导致鉴定质量下降,鉴定结论不牢靠。

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新老交替,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应用,提升信息化工作程度,强化技能考核,开展技术讨论,借助老地质工作者的丰富经验,有效提升地质工作的整体素质,从而整体提升矿产资源分析鉴定质量和水平。

3 结语

地质工作专业人员技术素养、道德素质决定着矿产资源分析鉴定的质量。通过梳理矿产资源分析鉴定方式、评价目的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矿产资源分析鉴定在矿产资源破坏案件中的评价作用,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今后地质工作和矿产资源管理提供借鉴依据。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矿物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煤泥水中煤与不同矿物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
对我国矿物加工工程技术的研究
基于NAIRS和PCA-SVM算法快速鉴别4种含铁矿物药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矿业权出让转让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