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11 06:03李红梅
神州·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散文诗歌读书

李红梅

语文,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读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情感、揣摩人物心理的最有效的途径。在语文的教学中,通過多种形式的读,采用恰当的读书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小说教学,通过默读,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学习小说,应该帮助学生把握全篇的故事情节,所以,就需要快速并且准确的浏览文章。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这篇文章写了主人公小时候的一次经历,因为不甘心被同伴说自己是“胆小鬼”,于是就与同伴冒险游玩,最后在小伙伴们成功爬上悬崖顶峰的时候,自己卡在了在悬崖与山顶的中间,上不去,下不来,最终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文章篇幅较长,不太适合学生读,但是又需要学生通读全文后把握故事情节,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所以,我就让学生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手指,只是自己默读,快速浏览,通过默读,勾画文章的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从而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内容,学生对于文章想要说明的道理就把握的非常准确了。

2、散文教学,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散文是文质兼美、情感非常丰富的一种文体,虽然文章的篇幅不长,但是,无论是写景散文,还是叙事散文,作者的遣词造句都十分精准,表达的情感也十分强烈。很多时候,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就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了。教学朱自清的《春》,我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文章本身画面感极强,在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后,能对文中的“春风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人图”五幅图画印象深刻,从而更好的理解感情。教学《背影》时,我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之上,又播放了电视散文的视频,学生在听画面、听朗读的过程中,看到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笨重的背影,更好的体会了父亲对于儿子那种深沉的爱,也就更好的理解了作者对于父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3、诗歌教学,多种读法相结合,由浅入深的理解

诗歌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结晶。阅读诗歌,不仅仅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更要深入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多种方式相结合,就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例如教学《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首词非常经典,词前的小序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及缘由,词中有写景,有抒情,有哲理。为了让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我首先让学生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对于整首诗歌整体把握;第二,要求学生小组互听互读,读准节奏,读准节奏是体会情感的基础;第三,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是的思念,对家人的美好祝愿,以及自己乐观旷达的情怀。不同要求的三次读书之后,学生对于诗歌的内容有了准确的伴我,对于作者的情感也理解的十分到位。

4、戏剧教学,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好的揣摩人物心理

戏剧,以其独特的舞台艺术、激烈的矛盾冲突、强烈的画面感、鲜明的人物性格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节选戏剧的一部分进行课堂教学却并不容易,因为戏剧内容具有连续性,而节选的内容缺少前因后果的叙述,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情节,更不能体会人物性格和揣摩人物心理。这时候,进行分角色朗读就十分必要了。教学《威尼斯商人(节选)》部分时,第一次朗读,就是学生逐段进行朗读。因为缺少对人物的理解,所以学生朗读时,对于文中人物的对话的语气、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把握的都不够准确。所以,我又进行分角色朗读,这一次,因为有了之前对于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把自己代入了角色,所以,夏洛克性格中的吝啬固执、法庭上要求割肉时的得意洋洋不可一世、半数财产被充公时的绝望,鲍西亚的聪明机智、执法如山,在法庭上诱骗夏洛克走入自己的解释时所表现出的冷静、机智、聪慧,学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更好的揣摩了人物的心理,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千法,但是又教无定法,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寻找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散文诗歌读书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七月诗歌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