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再制造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2019-02-11 13:10田晓平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

田晓平

摘要:再制造业标准化建设需求迫切,应在突出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培育技术机构,构建标准体系,促进标准制定与实施,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关键词:再制造 标准化 建设

Abstract: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in urgent need. While highlighting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market, we should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cultivate technical institutions, build a standard system, promote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s, and promote the ‘outward expansion of Chinese standards.

Key words: remanufacturing,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1 引言

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是党和国家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赋予市场及其政府监管服务部门共同的使命与责任。伴随21世纪到来产生的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虽然晚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30余年,但因我国积极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府、市场、社会勇于融入国际保护资源环境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潮流,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经过20年的砥砺前行迅猛发展,已成为极具潜力与前景、呈现勃勃生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在产业聚合、转型升级、跻身国际前列的关键时期,市场主体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关键技术、建立标准框架体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向ISO技术管理局申请设立再制造业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标准引领和支撑中国再制造业发展、增强国际话语权与核心竞争力应形成共识和行动,亟须政府在法规、政策、规划、技术标准等方面支持赋能,为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腾飞丰满翅膀,提振动力。市场监管部门被党和国家与法律赋予统一管理标准和质量职责,服务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尤其应在加强方向指引、顶层设计、路径切入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2 培育独立的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技术机构

我国1999年提出的“再制造”概念因符合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迅速得到市场响应,标准化在培育再制造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成立了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再制造分技术委员会,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承担秘书处职责,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到2018年秘书处调整,已经组织制定发布30余项再制造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推动市场主体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再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再制造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承担单位调整变更为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

我国再制造业的产生发展有着自己鲜明特征,是战争和短缺经济年代军工和民族企业自力更生、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倡导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潮流有机结合产物,目前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基础,国家已制定20余项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发布了10大类189种《再制造产品目录》,在140家企业、5个集聚区,4个示范基地取得试点经验,已经成为国际再制造业的中心之一,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废旧零件和再制造零部件的寿命评估预测理论等为代表的再制造基础理论;研发出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形成了用于再制造的先進表面工程技术群以及以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为主的中国再制造模式;制定发布了再制造术语定义、工艺技术、质量检测等标准,标准框架体系逐见端倪,全国绿色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再制造分技术委员会已于2016年向ISO递交了申请ISO再制造技术委员会的提案,建立独立的再制造标准化技术机构愿望与需求迫切,环境和条件基本成熟。应积极培育独立的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技术机构,为产业和企业施展才智、聚集动能、做大做强和参与国际竞争搭建更加顺畅便利的平台,提供更具开放广度的空间。

3 构建世界青睐的中国特色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

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在市场发育和聚合过程中,已经为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标准文件做出了不懈努力,制定发布了GB/T 28619—2012《再制造 术语》、GB/T 27611—2011《再生利用品和再制造品通用要求及标识》、 GB/T 28620 —2012《再制造率的计算方法》、等再制造术语、通用要求及标识、再制造率计算方法等基础通用标准;GB/T 28676—201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分类》、GB/T 32811—2016《机械产品再制造性评价技术规范》、GB/T 32810—2016《再制造 机械产品拆解技术规范》等再制造零部件分类、再制造性评价、零件剩余寿命评估、拆解、清洗等再制造前服务标准;GB/T 33947—2017《再制造 机械加工技术规范》、GB/T 35977—2018《再制造 机械产品表面修复技术规范》等再制造加工质量控制技术标准;GB/T 28678—201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出厂验收》、GB/T 35978—2018《再制造 机械产品检验技术导则》等再制造新品检验、出厂验收、装配等再制造产品服务标准,为推动我国再制造业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总览已经制定发布实施或已经报批立项在研的30余项再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我国再制造业标准化当前正处于围绕再制造产品加工环节制定单个标准的应急阶段,根据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业态属性特征,从现代产业体系的宏观系统构建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标准框架体系正在酝酿孕育之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仍需再接再厉。市场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部门应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和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赋予的责任,在民族再制造服务业发展关键时期更好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各级各行业标准化领域应把中国再制造放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大背景下和国际再制造大环境中,引导市场主体全面认识民族再制造业现状,分析我国再制造有什么特点和优势,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哪些差距和不足,端正和明确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业态属性与定位,面向元/原装备全生命周期和再制造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着眼完善再制造业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国内外再制造科学、技术和经验综合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再制造企业通过ISO 9001、ISO 14001、ISO 18001、ISO 50001实践,以现有再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雏形,对接国际先进标准,开展更加全面系统、更为丰富充实、更有广度深度的研究,引导和帮助中国再制造市场主体完成对标准化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哲学的认识飞跃,制定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应引导中国再制造以优质的服务和过硬的质量技术面向全球再制造市场,彰显中国再制造贯彻ISO 26000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精神,昭示中国再制造诚实守信的服务信用优势,突出中国再制造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核心技术特色,体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反映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和再制造业发展趋势,努力为中国再制造业提供国际认同、世界青睐的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标准框架体系,明确再制造标准化建设发展方向和切入路径,增强中国再制造服务标准体系国内外市场信誉度和美誉度,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产品。

4 促进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国再制造服务业既面临有利的内外发展环境,又处在突破高质量发展瓶颈跨越提升的重要关口。从到再制造企业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掌握的情况看,再制造市场主体在推动产业发展实践中标准化意识很强,对标准需求旺盛,但对标准化知识理论和法律法规的认知还不全面,真正掌握标准化思维理念和方法手段精髓的人才还非常短缺和匮乏,再制造机构对标准还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普遍反映再制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少,实践中缺乏标准依据和遵循,而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自觉主动开展标准研究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能动创造性还不是很强,表现出对我国新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全面深化标准化改革的政策举措、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措施办法了解和掌握得还不全面透彻。各级统一管理标准的市场监管部门和主管行业标准的行政部门应在机构改革中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以推动民族再制造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积极构筑再制造服务业标准化技术机构平台、提供标准体系指引基础上,努力促进再制造市场主体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举办各种类型、各种方式的培训,宣贯国内外标准化政策法规和改革举措、再制造服务业标准化发展动态、国际标准化基础理论和方法规则等,让相关部门和再制造市场主体相关机构明确市场主体自主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法律地位和改革方向,鼓励再制造市场主体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趋势,自主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培养市场急需的再制造标准化专业人才,按照国际标准化一般程序规则开展活动。组织再制造标准化专题研讨论坛,开展完善再制造服务业标准体系、深化再制造服务业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标准研究制定,分析研究再制造服务业标准化发展规律,提出解决再制造服务业标准化遇到矛盾和问题的对策。组织各级开展再制造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再制造服务标准体系,制修订各项标准,狠抓标准实施,确保标准落实落地,提升再制造服务质量水平和技术能力,促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联动提升,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召开现场会、观摩会,扩大试点示范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国家层面加快再制造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督导各级贯彻落实,加强再制造服务业标准实施监督检查,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征集出版优秀案例,宣传推介先进典型,不断把中国制造服务业标准化水平推向新的台阶。

5 推动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标准“走出去”

在落实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地球宪章》《21世纪议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再制造”概念,1999年首次提出后又恰逢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把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作为千年发展目标重要内容,催生了中国再制造服务产业的快速形成与发展。2015年,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的实施,更为中国再制造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中国再制造服务业从开始孕育形成就一以贯之融入世界保护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先进理念和潮流,关注世界各国再制造发展动向和趋势,收集国外再制造先进标准,制定再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与ISO、WTO等国际组织沟通和与美国、日本和欧洲再制造起步较早国家和地区的交流,通过放眼全球综合分析和研究论证,2016年向ISO提出了申请成立国际再制造技术委员会的提案,表明了中国再制造市场主体坚定的民族自信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做出中国贡献的雄心壮志。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部门应加强对民族再制造服务业市场主体的关注与引导,顺应再制造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愿景需求,把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指示要求落实到支持民族再制造服务业发展的具体行动上。发挥我国担任ISO、IEC常任理事国作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宣传中国再制造服务业发展状况和特色优势,推介中国再制造服务业标准化开展情况和标准文本。加强与中国再制造服务业市场主体共同研究制定再制造国际标准的方向和具体项目,在与ISO成员国合作交往中,协调和呼吁成立以中国为主导的再制造国际标准工作组,暢通再制造市场主体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渠道,扶持再制造市场主体“提出更多体现中国主张,彰显国际正义的标准来”。把中国再制造服务业纳入贯彻落实《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要领域,在组织“一带一路”论坛和与沿线国家标准化务实合作中传播中国再制造服务业标准,推动与沿线各国再制造标准互换互认、相互采用和联合制定再制造国际标准,开展我国再制造服务业标准在沿线国家的适用性研究,推动我国再制造服务业标准海外应用。把中国再制造服务业标准列入中国标准外文出版工作计划,加快中国再制造标准外文版翻译力度,加快急需的中国再制造标准外文版出版。组织中国再制造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与世界各国再制造行业和标准化机构的多边合作与交流,为争取成立以我国为主导的ISO再制造标准化工作组和技术委员会,承担秘书处工作,担任技术机构职务提供便利条件,奠定坚实基础,增强中国再制造服务业标准的国际话语权与核心竞争力!

6 结论

标准联通世界,标准引领未来。以标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走向世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应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的良好意愿和迫切需求因势利导,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采取各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实施有力的宏观指导。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厘清产业属性定位,按照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特点规律开展各项标准化活动,增强标准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市场主体掌握标准化思维理念和方法原理,熟悉开展各项标准化活动的方向路径和程序规则,主动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条件,让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动不走迷路、少走弯路。支持市场主体自主制定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完善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为市场主体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创造条件,优化服务,推动中国再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以高质量发展跻身世界再制造强国行列!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研究室编写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

作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 徐滨士.再制造工程基础及其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

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安峰.绿色再制造工程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4] 装甲兵工程学院.徐滨士院士科研文选[M].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01.

[5] 田欣利.再制造与先进制造的融合及其相关技术[M].北

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6] 曹俊.再制造业产业化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

版社,2016.

[7] 徐滨士,董世运.激光再制造[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16.

[8]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再制造工程分会.再制造技术路线图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9] 施泰因希尔佩.再制造:再循环的最佳形式[M].朱胜,

姚巨坤,邓流溪,译. 北京:國防工业出版社,2006.

[10] 前田勇.服务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11] 徐晓飞,王忠杰.服务工程与方法论[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11.

[12] 计国君.服务科学与服务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

社,2015.

[13] 李春田.标准化概论:第四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5.

[14] 顾孟洁.标准化科普与学术文集[M].北京:中国标准出

版社,1999.

[15] 张锡纯.标准化系统工程 [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出版社,1992.

[16] 质量 标准化 计量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2001.

[17] 柳成洋.服务标准化导论[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18] 柳成洋.服务标准的编写[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19]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服务业标准部.服务业标准化[M].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20]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服务业标准部.服务业组织标准

化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1] 赵祖明.服务业组织标准体系建立务实[M].北京:中国

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22] 岳高峰,赵祖明,邢立强.标准体系理论与实务[M].北

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

[23] 徐滨士,刘世参,史佩京.再制造工程的发展及推进产

业化中的前沿问题[J].中国表面工程,2008(1):1-5.

[24] 徐滨士,李恩重,郑汉东,等.我国再制造产业及其发

展战略[J].中国工程科学,2017,19(3):61-65.

[25] 徐滨士,夏丹,谭君洋,等.中国智能再制造的现状与

发展[J].中国表面工程,2018(5)1-13.

[26] 陈翔宇,梁工谦.再制造及其生产模式研究综述[J].中

国软科学,2006(5):80-88.

[27] 李恩重,郑汉东,桑凡,等.我国再制造标准化发展现

状及对策研究[J].标准科学,2017(8):29-34.

[28] 习近平.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N].人民

日报,2016-9-13(1).

[2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N].人民日报,2017-

12-21(1).

猜你喜欢
标准化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