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 世界表达

2019-02-11 13:06李冰
出版参考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语种书展人民出版社

李冰

《习近平讲故事》于2017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荣获“2017年度中国好书荣誉图书”称号。至2019年3月,21个月的时间,中文图书销售逾253万册,外语版权输出21个语种(不计中文繁体版)。

本书共收入109则故事,分为对内篇和对外篇。对内篇包括廉政、品格、励志、治理等;对外篇侧重于人民友好、国家交往、文化融通、历史情感等。这些故事内容涵盖古今中外,讲故事的场所则遍布世界各地。本书在每则故事原文之外,还配有“延伸阅读”,丰富故事细节,还原故事语境,让读者更好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

本书署名为“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日报社社长亲选故事、谋篇布局;副总编辑组织编写,二人分作序、跋;评论部数人撰写了“延伸阅读”部分。人民出版社高度重视,社长亲自主抓;副社长亲任策划编辑,抽调不同领域的骨干编辑和校对十数人(其中编辑部主任、副主任即达5人),精编精校,进行了多达12次的编辑和校对,从内容的审读、文字的推敲到资料的查核,再到标点的使用和体例的规范,无不精益求精,确保出版质量达到优秀标准。

一、采取的主要举措

1.前期准备:学习理解,掌握精髓

讲好中国故事,内容是核心。为了把本书介绍给全球的读者,版贸人员首先必须深入学习文本内容,全面领会其主旨要义,深刻掌握其思想精髓。我们的学习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认真研读文本,清晰掌握古今中外故事的原意,深入了解各国背景情况,尤其是我国与各国的双边关系情况,对讲故事的语义环境有比较清晰的认知。第二,认真学习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本书的学习体会,多角度加深对本书的理解。比如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庹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的多次演讲等。第三,通过日常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中了解到的目标国家经济文化情况,认真分析本书对各目标国家读者的意义,将文本对不同受众的吸引力提炼出来。

2.设定目标:区分对象,有的放矢

在设定版权输出目标及线路方面,对于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大语种,我们的目标是和国际名社合作,而对于小语种的选择,侧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3.实施路径:不拘一格,精准施策

拓宽思路、因人制宜研究实施路径。关于大语种国家及部分影响力较大的小语种国家,人民出版社有长期合作伙伴,他们对本书的兴趣很强,英语、俄语、日语、韩语、法语等第一时间完成了签约。2017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办了本书英语、俄语和日语的签约仪式。俄语版和日语版已于2018年率先出版并取得业绩,英语版已完成了全部编辑工作,于2019年上半年内出版,韩语等七八个语种也在下半年完成出版。其次,通过参加国际书展拓展合作伙伴,比如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古巴、伊朗等国的书展。如2018年4月,人民出版社派版权贸易人员参加了伊朗德黑兰书展,与数家伊朗出版社进行了深入洽谈,签订了《习近平讲故事》的输出合同,并就其他若干主题图书达成意向。再次,通过委托国内机构和出版社代理的方式拓展合作伙伴。比如委托中图公司代理了尼泊尔语、蒙古语等10个语种。

4.后期工作:持续发力,有始有终

图书版权输出的后期工作主要包括翻译编辑出版和宣传推广工作。

人民出版社对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及其理论研究作品的编辑出版工作高度重视,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标准工作规范。版权输出业务也有相应的规范。在合同签订之后,人民出版社对于翻译、编辑加工全过程都跟进服务,在国外出版社、原作者和译者间做好充分的沟通工作,确保译文的高质量。其中付印之前的专家审读环节尤其必要,确保不出现重大问题,尤其是政治问题。目前这些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

宣传推广工作是个考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与国外出版社就外文版图书进行联合推广无疑难度更高。人民出版社整合对外合作部、宣传推广部和数字阅读部等多个部门的力量,采取不同策略,利用不同平台,实行差异化宣传推广,力求成效。

例如,波斯语版的输出工作就是在紧紧围绕主宾国書展平台基础上展开整体营销的。在获悉中国将作为主宾国参加2019年伊朗德黑兰国际书展之后,人民出版社进行了《习近平讲故事》波斯语版输出工作的策划。在中图公司的介绍下,人民社和伊朗数家出版社取得了联系,通过邮件对《习近平讲故事》《一带一路》及中国改革开放40年方面的若干图书进行了初步沟通。2018年4月,在伊朗德黑兰书展与伊朗出版社签订《习近平讲故事》波斯语版的输出合同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人民社和外方共同努力,完成了翻译、审读、编辑等工作,本书的波斯语版在2019年4月德黑兰书展上与读者见面。作为主宾国活动的第一场,中宣部副部长与伊朗文化部副部长共同向伊朗读者推荐《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伊朗出版社已经做好准备,希望在书展上可以实现销售开门红。

为了使活动更加生动活泼,人民社还专门请人民网在其制作的《习近平讲故事》同名动画微视频中增加了波斯语字幕,并在伊朗书展的推荐活动中播放,让受众 “参之有趣”,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取得的成绩和实效

《习近平讲故事》是人民出版社近两年最被国际市场看好的图书,创造了21项外语版权输出纪录(该纪录还将不断刷新,预计最终会定格在25种左右),成为人民出版社出版“走出去”工作的最大亮点。然而,坦率而言,目前谈成绩还为时过早。截至2018年底,只有日文版、俄文版和中文繁体版率先出版,大部分的语种还在翻译之中,已出版的版本也才刚刚开始销售,实效还待进一步检验。不过喜人局面正在形成中,总算初露端倪。《习近平讲故事》日文版自出版半年以来一直位居日本亚马逊中国主题类图书畅销书每日排行榜前30名,最佳位次是第五名。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将本书作为学习翻译的教材。原日本内阁总理福田康夫在为本书日语版所作导读里写道:“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追寻习近平主席的思想来源,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施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向大家推荐,请一定阅读。”俄文版由俄方出版社举办了新书发布会,俄罗斯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和热切赞扬,两位翻译者接受了轮番采访。俄罗斯通讯社报道:《习近平讲故事》俄文版一书得到了俄罗斯学术界的好评,中国治理国家的智慧成为了俄罗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该书不仅被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图书馆(新西伯利亚)等十余家图书馆收藏,也深受普通读者喜爱。一位名叫弗拉基米尔的读者在2019年3月1日留言道:目前我已经阅读一半,这本书收集了讲话中引用的中国典故的评价。如果对中国的政治感兴趣,这本书可以很好地帮助读者去理解。书中有很多文学方面的评价,阅读起来很轻松。

繁体版2018年9月在台湾地区出版后,进入实体书店、网络书店、图书馆等在内的主要销售网络,首印3000册,一个月内已经销售超六成。英文版、克罗地亚文版、波斯文版和韩文版等也在2019年上半年出版。全部语种计划在2021年完成出版工作。

三、心得、思考与感想

(一)讲中国故事,更讲中国哲学思想,讲中国立场、观点

《习近平讲故事》讲了什么?这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看山”的过程,是一个境界转换与提升的过程。首先,本书精心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109个故事。这些故事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大,有的恢宏,有的细小,有历史,有传说。故事讲得通俗晓畅、深入浅出、意蕴深刻。了解这些,即“看山是山”的第一重境界。可是,我们很容易想到,讲故事的人通常要讲的是道理。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为本书作的序里详细阐述了“故事载道”的观点,“这些故事贯穿着中国历史文化之道,中国改革发展之道,中国参与世界治理之道,承载了总书记对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深刻思考”。书名用的“讲故事”,实际上在讲道理。这就是“看山不是山”的第二重境界了。那么,第三重境界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这些故事,都是从历史传承中来,从文化经典中来,从现实生活中来,从人民群眾中来,从工作实践中来。这些故事高大上、接地气,既展现文化软实力,又具有实践指导性,是最值得点赞的中国故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说:“通过讲述中国故事,让后代了解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总书记讲述的都是“中国故事”,是中国的哲学思想精髓,是中国看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便是“看山还是山”的第三重境界了。

(二)讲中国故事,要讲好最高领导人的故事

梳理了书的内容,即可预设海外读者的收获了。海外的需求逻辑脉络可以概括为:想了解中国,先了解其最高领导人最为直接;欲了解其人,阅读最高领导人的哲学思维最为牢靠;想了解其思想,聆听他的故事最为便捷。因此,我们发给国外出版社的推介信为《〈习近平讲故事〉——深入了解习近平内心世界的捷径》。

(三)讲中国故事,要以小喻大,注意表述方式

很多人认为影响文化交流的最大障碍是翻译。翻译的确是个大难题。然而对于图书的交流,至少是对于主题出版图书“走出去”来说,最大的拦路虎是表达方式。对于相关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状态、文化脉络、宗教传承、风俗习惯等情况缺乏一定程度的认知,就没有办法掌握适合他们的表述方式。我们同许多出版社一样,一直在不断尝试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例如跟作者沟通,对作品进行专门针对海外读者的改写,有些成功的案例,但仍非常困难。对于《习近平讲故事》来说,表述方式恰恰是先天优势。本书摘取的很多故事本身就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国家的演讲。这些故事无不是针对各国读者的文化背景与风俗习惯,甚至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所在国国情精心挑选的,而且往往以小喻大,故而最能打动他们,使其产生共鸣。总之,表述方式本身是一个难题,也是一把钥匙。掌握好这把钥匙,才能成为合格的中国故事讲述人。

(四)讲中国故事,要回应国际社会主要关切

最后一个思考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推介这本书到海外去?我们常说,要讲述中国故事,回应国际社会主要关切。现阶段国际社会主要关注中国哪方面呢?恐怕主要是如何面对一个日益富强的中国,迫切希望预知富强后的中国会带给世界哪些改变,尤其是在美国表现得越来越自我,越来越不愿意承担起世界大国责任的时候,中国带给世界的是机遇还是挑战。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各种表述。例如多次讲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新加坡提到其海事博物馆有一艘按原尺寸复制的郑和宝船,在伊朗提到郑和船队曾3次到达过霍尔木兹地区。本书的延伸阅读部分这样表述:“尽管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下西洋却不是为了侵占掠夺他国,更不是要充当‘海上霸主。恰恰相反,郑和一直是东西方交流的‘和平使者。” 习近平2014年在德国演讲时引用了《司马法》里的一句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如果把后一句 “天下虽平,忘战必危”联系在一起的话,则清晰地表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思路。还有本书也从《之江新语》里摘录了《“和”才能“合”》的一小段文字。虽然当时讲的主要是“同舟共济”的意思,但和合哲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立文先生的《和合哲学论》里有这样的论述:“和合创新法不是一方消灭一方、一方打倒一方的单一法、唯一法,而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互补法、双赢法。任何事情,包括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种族与种族、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交往相处,都要以此为原则。”

四、推动出版“走出去”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不忘初心。不要在忙碌的工作中忘记了为什么要“走出去”,不要忘记了应该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怎样讲述,更不要一厢情愿地去自说自话。这一点是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警醒,也是同管理者、专家们的共勉。

第二,要进行高级的讲述,要“润物细无声”才能润泽更广人心,避免疾风暴雨好大喜功。这一点同样愿与大家共勉。

(作者单位系人民出版社对外合作部)

猜你喜欢
语种书展人民出版社
“空场”书展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抉择
人民出版社
“一个笑话可能要经过几秒钟才会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