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孤独

2019-02-11 10:36毕斯惠
杂文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朱安屈子鲁迅

毕斯惠

“我姑且举黑暗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鲁迅

屈子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两千年后,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近代历史上,又屹立起一位文化巨匠,他以瘦弱之躯支撑着积弱祖国的茫茫暗夜,以饱蘸血泪的文字照亮国人日益幽暗麻木的内心,如杜鹃啼血般面对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高擎旗帜、铿锵呐喊。他便是鲁迅,他并不高大,却那么伟岸。

而今天,当我们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字和精神钦佩、赞叹甚至膜拜之时,我頭脑中总会浮现出那样一个孩子: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异地谋生,日本留学,失望弃医从文,彷徨京城抄古碑,愤起为《新青年》呐喊。他的一生,经历了幼年家败父死的凄凉、中年绝望婚姻的束缚与逃离、世人的冷眼甚至欺诈、友情亲情毁灭后的悲凉、希望若有若无的郁闷愁苦。他,也是鲁迅。

人们一贯很欣然于看到先生作为“民族魂”,表现出来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坚毅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执着,欣然于从这种坚毅与执着中汲取激励自己奋进的营养,欣然于从先生的文字中获得某种慰藉,而未曾认真地设身处地体味先生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家国命运不济之时内心的苦苦挣扎以及由此而来的敏感、脆弱和深重的孤独,不去想多少个黑暗的深夜,他在昏黄的灯下呕心沥血、孤苦为文。

我在想,可能先生这种周围人们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度本身,便造就了他的孤独。

博尔赫斯说:“一个民族的精神的代表人物,往往与这个民族当时大多数人的精神背道而驰,如莎士比亚与英国人优雅的绅士派头相去甚远;塞万提斯无情嘲弄的正是西班牙传统的骑士精神。”而是否,这种背道而驰更加重了他们内心的负载?

回溯整个文明史,凡先言者、先行者注定孤独,也注定承载更多质疑、否定、排斥。由此,我固执地觉得,鲁迅与当年面容枯槁、步履沉重地徘徊在汨罗江畔的诗人屈原有着极其相似的情怀和觉醒,不同的是,屈子无奈以最为惨痛的告别宣告了他“宁为玉碎”的绝望与决绝,而鲁迅先生始终未曾妥协,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在先生看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他有关。他要用自己的笔鼓励青年,警醒、疗救沉睡中的国民,他要为万千国人重铸魂魄与精神,让人看到希望,慨然高歌前行。他别无选择!以或锋利或温婉的文字,于生活无希望的黑暗底版中寻得一抹亮色。

然而,夜是如此深重沉寂。曾几何时,无数次在灯下椎心泣血的呐喊只能摇醒并且感动自己。面对那个年代那些充斥着腐朽、凌乱、坍塌的断壁残垣,他也经历过幻灭的挣扎,他也有深藏于骨子里的敏感与脆弱。某些时刻,越走近先生的作品,越能感受到他如一个骑士般的孤勇。

1922年他在《彷徨·题辞》里写到:“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可能那时那刻,唯有先生自己能够了解并且记录下他内心挥之不去的软弱与踌躇,寂寞与孤独。

我总在想,倘若先生在治世,倘若先生有众多同志相协相和,会如何?然而这只是一个假设,先生放眼所见之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怎么看都是一片沉默。他想从友情里寻求慰藉,然而老年闰土的一声“老爷”,将他远隔在了千里之外;他想从婚姻中寻求寄托,然而朱安只是他“母亲的儿媳妇”,与他咫尺天涯!

若干年后,人们因为朱安的一句“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谁来收留一下我?”而对她投去了无限的怜悯,却忽略了那年那月,在朱安的对面,站立着的是另外一个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他也有着同样的无助与孤苦!

于是我们便理解了先生生命中的那七年!

在“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的寂寞中,鲁迅的人生有七年(1912-1919)在抄古碑中“暗暗的消去了”。在北京宣武门外绍兴会馆的一隅,“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百年前鲁迅的寂寞,借冰冷的槐蚕与密叶缝里一点一点的天空,注入了当下我们的心中。只是,我想,现在难有如此不着任何色彩的寂寞了吧!

那七年,先生是压抑且沉默的。于人生起落间,他相对别人更早更深地看穿了人性,洞透了世事沧桑,明白了所谓“希望”的渺茫。

然而他于《呐喊》自序中讲到:“希望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指当时来劝说他的钱玄同)之所谓可有啊!”更何况,他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他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他觉得必须用一些文字鼓励“正在奋斗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行”。

理智、担当如鲁迅,在先生笔端,小说《药》中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看见儿子的梦。他想歌颂的、想痛斥的、想悲悯的、想毁灭的,便都抹上了鲁迅的影子,鲁迅也便由此成为了鲁迅,他倾尽毕生心血,将希望的光芒植入人心。

尝尽世态炎凉仍心怀悲悯,历尽生活沉浮仍兼怀天下,亲见满目疮痍仍追寻亮色,直面彷徨孤独而摇旗呐喊,正是鲁迅!

余秋雨说:文化,永久地寻求和祈祷着世间的无伤害,而一旦伤害形成,他又会挺身而出进行治疗。

而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那个时代成就了鲁迅,同时轻描淡写地敛去了他内心最深刻的孤独,而使得他的文化人格获得了某种独特的色彩和永恒!

猜你喜欢
朱安屈子鲁迅
天马寨两咏
秋月登岳阳楼悼屈原
鲁迅原配朱安:一只被遗忘的蜗牛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