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模化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几个要点

2019-02-12 16:53林爱丽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产区规模化猪场

林爱丽

浅谈规模化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几个要点

林爱丽

(山东省平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3300)

非洲猪瘟号称养猪业“头号杀手”,一旦发生,无药可治,必须扑杀,损失巨大。并且从国外经验来看,很难在短时间内根除,今后势必对中国养猪业产生深远影响。现在疫病已成为我国养猪业面临的最主要挑战。而规模养殖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就是为阻断致病病原(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侵入畜(禽)群体、为保证动物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范措施。也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胁,保护猪群健康,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发挥最大生产优势的方法集合体系的总称。也是目前比较经济的有效控制疫病、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的手段;是现代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这已经在国内外养猪行业中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生物安全体系涉及众多因素,在建立自己的生物安全体系时就应该考虑成本控制及其有效性,从设计建场时就认真考虑人、畜的安全及猪场的真实情况,因地制宜。笔者对山东临沂地区规模化猪场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中比较关键的几点供养殖户参考。

1 猪场环境控制

1.1 选址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 (1)猪场选址应须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乡村建设发展规划;(2)具备处理和消化粪污的防疫排污条件;(3)具备符合畜禽饮用标准的水源,电源条件;(4)具备交通,通风向阳条件。

1.2 猪场内规划布局要合理 一般将猪场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隔离区,这四个区域要严格分开。(1)生产区是整个猪场的主要部分,猪舍建设按配种—妊娠—产子哺乳—保育—育肥—隔离—放弃物处理区域的次序,从上风向往下风向分布;道路布局要合理,净道与污道要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2)隔离区要与生区和生活区相距至少100m的距离,包括隔离舍、粪污及病死猪处理地点等,(3)生活区四周要用围墙与生产区隔离开,与生产区处于平行风向,办公区要建立在生产区进出口的外面。

1.3 猪场大小适度 在固定猪群数的前提下,高密度养殖会增加患病风险,因此空间布局要合理,以减少猪群的疫病感染风险。

1.4 猪场的小环境控制 猪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避免外来人员参观,防止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场内。此外,场内严禁饲养其他动物。

2 猪群健康控制

2.1 做好选种计划 选种前必须做好疾病检测,严格检疫,确认无任何疫病,特别是对布氏杆菌病、伪狂犬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重要的传染性疾病,检测通过放置隔离区进行隔离观察。引入猪场前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

2.2 规模化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外引种猪(精液)的次数 因生产需要,确需引进时,要对目标场日常管理、生产成绩、健康状况及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详细考察和综合评估,同时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必要时进行毒株分离和测序,不合格绝不引进。引进时,必须隔离观察。混群前要做再次检测合格方可。

2.3 做好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使猪群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而获得保护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讲,规模化猪场除国家强制免疫的口蹄疫以外,猪瘟、蓝耳病、伪狂犬、圆环病毒病等是需要重点防控的疫病,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疫苗种类及免疫程序。疫苗要选择大品牌、口碑良好、安全性有保障、性价比合理的疫苗厂家,一味地追求便宜或非进口不用都不是理智的选择。尤其是蓝耳病疫苗的选择或者更换更要慎之又慎。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定期(每季度至少一次)进行血清学检测,评价免疫效果;定期进行病原筛查或针对性的监测。根据检测结果,适时调整免疫程序。

2.4 及时淘汰病猪 猪群发生疾病时,要准确诊断,及时隔离治疗,没有价值的猪只要果断淘汰。

3 科学饲养管理

3.1 人员管理 定期培训,让每一个员工理解和遵守生物安全规定,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因行业的特殊性,现代规模化猪场大多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实施人员隔离制度:进入场区的所有人员一律到门岗洗手、消毒。禁止携带猪、牛、羊及其他肉类制品,门卫做好监督检查。

3.2 车辆管理 车辆实行分区、分类管理。主要措施就是洗车、干燥、消毒等。所有运猪车辆先洗车、消毒,检查合格后才能到二次转运台装猪,未经此流程的车辆一律不接待。洗车要彻底,车厢、厢板、驾驶室、车顶、车底、轮胎及挡泥板等等,车内及驾驶室不能有杂物。

3.3 消毒管理 制定规范的消毒制度,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场区大环境根据预警等级调整消毒频次,每周至少2~3次;场区主要路口等区域铺洒生石灰;空舍消毒按以下步骤进行:清理、浸泡、冲洗、消毒、风干,必要时可增加消毒的次数或熏蒸消毒。消毒要彻底,不留死角,记录清晰,有据可查,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选用2%~3%火碱液、卫可、三氯异氰脲酸烟熏剂等或其他消毒液,定期更换,统筹考虑性价比。

3.4 舍内管理 生产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饲养人员经更衣、洗澡,穿生产区专用工作服和水靴进入猪舍。严禁不洗澡或穿个人衣物进入生产区;严禁携带除手机以外的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工作服定期高温清洗,保持干净整洁,靴子天天刷洗,定点摆放。管理人员巡舍巡场要遵循安全等级原则:公猪站→繁殖区→生长育肥区;同类舍:按日龄由小→大或健康→疾病。

3.5 全进全出,批量生产 越来越多的猪场采用此饲养方法,尽可能做到同日龄范围内的猪只全进全出。只要不重新引进猪只,在一定时间内出完,也算全出。全进全出并不强调一场一地的大规模全进全出,强调的是一栏或一舍的全进全出。

3.6 无害化处理区域管理 胎盘、病死猪及其他生产废弃物等由生产人员送到各区指定区域,再由后勤人员统一收集并送到无害化处理设施处理,禁止随意丢弃!解剖室建在无害化处理设施附近,场区其他区域严禁解剖,要有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及消毒设施,做好个人防护,防止疫病扩散。

3.7 饲料饮水和物资管理 病从口入,饲料主要做好原料把关,成品料由专车运输,避免污染。饮水系统也是疾病传播的一个源头,须纳入日常管理中,定期检测、定期消毒,保证水质。需进入内部生活区及生产区的所有物资物品均需在后勤大库臭氧熏蒸消毒12h。对于不能熏蒸的物品,可用酒精等擦洗或喷雾消毒。

4 建立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制度

了解猪场周边猪病流行情况及发展态势,及时发布预警。设立生物安全专员的岗位,监督检查生物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达到效果;利用微信等现代技术,建立生物安全工作群,实现动态管理。

5 小结

生物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打折扣的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才有可能做好此项工作;生物安全是一个概率问题,没有铜墙铁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生物安全工作是长期的、时时的,人人有责,贵在落实,贵在坚持;细节决定成败,生物安全要抓住关键、研究细节,讲究程序,关注实效,避免流于形式。

[1] 胡天正, 杨锁柱. 浅谈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J]. 中国动物检疫, 2008, 25(4): 8-9.

[2] 高天宇, 贲百灵, 高睿. 动物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内容[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11): 48-49.

[3] 刘栓江, 李巧芬, 刘侠英. 现代化种禽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J]. 中国家禽, 2005, 27(14): 5-8.

(2019–04–09)

S828.4

B

1007-1733(2019)07-0028-02

猜你喜欢
生产区规模化猪场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标准化羊场建设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