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城市荒山造林技术推广应用

2019-02-12 21:03梁玉萍
山西林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鱼鳞坑运城市荒山

梁玉萍

(运城市林业局,山西 运城 044000)

近年来,运城市在打响打赢国土绿化硬仗的同时,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通过研究运城市国土绿化工作,发现平川丘陵地区的通道绿化、园林村建设和干鲜果经济林栽培基本到位,今后可不断提升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主要薄弱环节在区域面积较大的吕梁山、中条山荒山绿化上。荒山造林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石砾多、土层薄、坡度陡、含水量少、土壤瘠薄、草灌丛生,立地条件较差;二是适生树种少,树种选择困难;三是整地、栽植、管护难度大,有的需要换土,有的要有防止水土流失措施,施工中大部分区域无法浇水,苗木成活差、保存差、成林差。所以,加大国土绿化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绿化荒山是啃硬骨头、打硬仗。本文拟对荒山绿化关键环节的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全市乃至全省荒山绿化提供参考。

1 预整地方法和时间

1.1 预整地方法

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应在造林实施前一年或一个季节进行预整地,按照造林作业设计,预整地的方法一般为带状、块状。整地是荒山造林的必要环节,根据不同的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实地条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

1.1.1 带状整地

带状整地适合坡度较小(≤15°)的平地或山地,在作业区域内,按照作业设计的行距,沿等高线整理栽植带。栽植带宽度一般为水平距1.0m,长度可根据地形决定,清除带内杂草、树根和石砾等杂物。

1.1.2 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适合坡度>15°的荒山荒地,在栽植带内按照作业设计的株距挖鱼鳞坑。每个栽植点挖一个鱼鳞坑,等高线要求内低外高,鱼鳞坑标准内径长100cm、宽80cm、深60cm(栽植点深度),鱼鳞坑外沿用石块、水泥砂浆或土砌成埝,底部宽30cm~35cm,上部宽 25cm~30cm,高 25cm~30cm,将表土回填至鱼鳞坑内,或用客土回填,清除坑内树根、石块等。如果一个鱼鳞坑内设置两个栽植点,鱼鳞坑长度要达到120cm以上。

1.2 预整地时间

预整地时间最好在栽植前的春季树木萌芽前或秋季树木落叶后进行。也可全年进行预整地。

2 树种选择和苗木准备

2.1 树种选择

运城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貌类型多种多样,以平原为主,其他还有山地、丘陵、盆地、台地等地貌。荒山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选择乡土树种,树种选择的标准是适地适树和针、阔、乔、灌树种混交。在适地适树中,一是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发育的乡土树种;二是依据土壤厚度、坡向、坡度等立地条件选择栽植树种。运城市荒山造林主栽树种有侧柏、油松等针叶树种;刺槐、皂荚、椿等阔叶树种;连翘、黄刺玫等灌木树种。

造林树种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树种,例如桃、杏、核桃等,在实现荒山绿化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以为当地林农提供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类是常规造林树种,例如油松、侧柏、刺槐、山杨、旱柳、垂柳等,这类树种在当地大面积存在,对当地气候、地貌有很好的适应性。

2.2 苗木准备

荒山造林由于土壤含水量低加之无法灌溉,最好选用根系完整的营养杯苗、穴盘苗等苗木,以提高苗木栽植后的成活率。近年来,运城市大力进行苗圃建设,培育了大量优良苗木,造林苗木可提前与苗圃进行协商,就近购买,以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过程中对苗木的损伤。

3 栽植造林

3.1 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一般在春、秋两季,但秋季造林优于春季造林,一是秋季造林时间长;二是苗木栽植后,根系经过初冬的充分愈合,利于来年春季苗木正常生长,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对于营养杯苗、穴盘苗造林,可以在雨季的雨前及雨后进行作业,成活率较高。

3.2 造林密度

油松、白皮松、侧柏等针叶林一般适合栽植在山地的上坡位或山脊,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栽植密度约为每公顷4 500株;核桃、桃、杏、刺槐等阔叶林一般适合栽植在山地的下坡位,采用带状整地,栽植密度为每公顷2 000株~2 500株;山地中坡位可根据土壤条件选择栽植树种,土壤条件较好的可栽植阔叶林,土壤贫瘠的可栽植针叶林,亦可采用针阔叶树种混交的方式,栽植密度控制在每公顷3 000株以内。

3.3 造林方法

荒山造林使用的营养钵苗木,在起苗前要浇足浇透水,再进行运输栽植。起苗时要注意先用铁锹将营养钵外侧的土壤挖开,尽量保证营养钵内的土壤不松动;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土球破散;栽植时,栽植坑的深度要比营养钵高出3.0cm~5.0cm,以保证营养钵可以被全部掩埋。裸根苗木起苗前5.0d~7.0d,首先要对苗圃地进行大水灌溉,保证苗木自身水分的充足;起苗时,用铁锹进行深挖,尽量保证根系的完整性;起苗后,根据苗木高度和胸径对苗木进行分级,相同等级的苗木打捆,然后在水中浸泡10h以上,等根系充足吸水后再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用湿布遮盖苗木,减少苗木水分的散失。

在栽植过程中,苗木要做到随用随起,最大限度防止苗木根系脱水。荒山造林的基本方法是直壁靠边栽植法和“三埋两踩一提苗”法。栽植时要将苗木竖直放入到坑穴中央,苗木根系自然平铺到整个坑穴,然后逐层覆土,最底层回填疏松、湿润、肥力充足的土壤,轻轻压实,然后中上层将剩余土壤回填,逐层压实,使土壤和根系紧密结合,减少水分的蒸发。营养钵苗木栽植时,要进行脱袋,使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保证根系的功能发挥和正常发育,促进成活率、保存率和幼苗的健康生长。栽植完成后,用塑料薄膜或杂草、石片覆盖穴面。

4 抚育管理

4.1 松土、除草

造林完成后3年内,要及时进行松土并清除幼苗周围的草灌,满足幼苗对生长环境和光照条件的需求。一般每年夏季7月-9月松土2次~3次,每年6月、8月各进行1次除草。松土除草时切忌不要对苗木的根系和表皮造成伤害。

4.2 穴面覆盖

栽植作业完成后,可在地表覆上一层虚土,然后用塑料薄膜、杂草或石片覆盖,达到保水保墒的目的,可以有效促进苗木生长。

4.3 浇水排涝

苗木栽植后3.0d浇水1次,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随后可根据当年的降水量适量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涝,防止苗木根系长时间浸泡出现烂根等现象,当苗木在雨后出现倾斜时还要及时将苗木扶正。翌年春季,如果久旱不雨要适量浇水,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墒情。

4.4 病虫害防治

林木病虫害是影响造林成活成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提高苗木保存率,促进苗木快速生长。运城市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病虫害种类也相对较多,常见的森林病虫害有桑天牛、柳毒蛾、油松扁叶蜂、光肩星天牛以及多种经济林病虫害等。每年要定期对病虫害进行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其消灭在发生前期,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鱼鳞坑运城市荒山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太行山区困难立地“五步造林法”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不同规格鱼鳞坑坡面侵蚀过程及特征研究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黄土高原地区鱼鳞坑坡面侵蚀演化过程及水力学特征*
工程措施条件下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水动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