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的诊断和预防

2019-02-12 21:34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2523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犊酮体精料

吕 镇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在本县较为常见。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

1 流行病学

(1)本病多发生于产犊后的第一个泌乳月内,尤其在产后3周内。各胎龄母牛均可发病,但以3~6胎母牛发病最多,第一次产犊的青年母牛也常见发生。产乳量高的母牛、产乳量高的品种发病较多。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发病较多。(2)饲料种类、品质好坏、日粮组成、精粗比例等与发病有直接关系。日粮不平衡,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易造成瘤胃机能减弱,进而引起食欲减退,使瘤胃内环境发生改变,采食量减少,能量水平不能满足需要,故发病增加。矿物质如钴、磷缺乏,也会导致酮病的发生。大量饲喂过度发酵、品质低劣的青贮料,因其丁酸含量较多,促进本病的发生。(3)有些母牛有反复发生酮病的病史,这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也可能与牛的消化能力和代谢能力较差有关。

2 病因

2.1 乳牛高产 在母牛产犊后的4~6周已出现泌乳高峰,但其食欲恢复和采食量的高峰约在产犊后8~10周。研究表明,根据母牛摄食碳水化合物及从泌乳中排出乳糖的情况,适合的产奶量为22kg/d。

2.2 日粮中营养不平衡和供给不足 饲料供应过少,品质低劣,饲料单一,日粮不平衡,或者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而且精料属于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饲料,使机体的生糖物质缺乏,引起能量负平衡,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

2.3 产前过度肥胖 根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奶牛场习惯于将干乳牛和泌乳牛混群饲养,使干乳牛采食较多的精料,引起母牛产前过度肥胖,这是引起奶牛酮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其它有关因素 酮病的发生与肝脏疾病以及矿物质如钴、碘、磷缺乏等有关。

3 症状

3.1 临床型酮病的症状 常在产犊后几天至几星期出现,包括食欲减退,便秘,粪便上覆有黏液,精神沉郁,凝视,逐渐消瘦,产奶量也降低。乳汁易形成泡沫,类似初乳状。严重者在排出的乳、呼出气体和尿液中有酮体气味,加热更明显。病牛呈拱背姿势,表示轻度腹痛。大多数病牛嗜睡,少数病牛可发生狂躁,表现为转圈,摇摆,无目的地叫,向前冲撞。这些症状间断地多次发生,每次持续1h,然后间隔8~12h重又出现。尿呈浅黄色,水样,易形成泡沫。酮病牛不仅乳产量急剧减少,造成明显经济损失,而且常常伴发子宫内膜炎,引起繁殖功能减弱,休情期延长,人工授精率下降。

3.2 临床病理学特征 表现为低糖血症、高酮血病、高酮尿症和高酮乳症,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增高,肝糖元水平下降。母牛血液中酮体浓度从0~1.72mmol/L(0~100 mg/L),升高到1.72~17.2mmol/L。继发性酮病时,血液中酮体浓度也升高,但很少达到8.6mmol/L(500mg/L)以上。

4 诊断

4.1 原发性酮性 发生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血清酮体含量在3.44mmol/L(200mg/L)以上,血糖降低,并伴有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易诊断。

4.2 检测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快速简易定性法检测血液(血清、血浆)、尿液和乳汁中有无酮体存在。所用试剂为亚硝基铁氰化钠1份,硫酸铵20份,混合研细,方法四取其粉末0.2g放在载玻片上,加待检样品2~3滴,若立即出现紫红色。也可用人医检测尿酮的酮体试纸进行测定。但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测定结果必须结合病史和临床症状才能进行诊断。

4.3 实验室诊断 亚临床酮病必须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诊断,其血清中的酮体含量在1.72~3.44mmol/L(100~20mg/L)之间。继发性病(如子宫炎、乳房炎、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等因食欲下降而引起发病者)可根据血清酮体水平增高,原发病本身的特点以及对葡萄糖或激素治疗不能得到良好反应而诊断。

5 治疗

大多数病例,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痊愈。不过有些病例,治愈后可能复发。还有一些病例属于继发性酮病,则应着重治疗原发病,治疗方法包括替代疗法、激素疗法和其他疗法,但对严重病例(例如低糖血症性脑病)没有效果。

5.1 替代疗法 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ml,对大多数母牛有明显效果,但需重复注射,否则可能复发。葡萄糖溶液皮下注射虽可延长作用时问,但通常不主张采用,因为皮下注射能引起病牛产生不适之感,同时大剂量进入到皮下时,又能引起皮下肿胀,造成局部不良反应,所以有时可以选用腹腔内注射(20%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0.5g/kg体重,配成50%溶液,静脉注射)可延长作用时问,但有些果糖制剂会引起特异反应,呈现呼吸急促,肌肉震颤,衰弱和虚脱。而这种反应更常于注射过程中发生。重复给与丙二醇或甘油(2次/d,500g/次.用2d;随后250g/d,用2~10d),灌服或饲喂,效果很好。宁可用饲喂方法。而勿用灌服方法。因为后者有引起吸入性肺炎的危险。这些给药方法,最好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之前运行。从理论上说,丙酸钠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口服120~240g/d,但作用较慢。另外乳酸钙、乳酸钠和乳酸铵都有一定疗效。

5.2 激素疗法 对于体质较好的病牛,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00~600IU肌肉注射,效果是确实的,而且方便易行。因为ACTH兴奋肾上腺皮质,促进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既能动员组织蛋白的糖原异生作用,又可维持高血糖浓度的作用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当于1g可的松,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来治疗酮体也非常满意。5.3 其他疗法 奶牛酮病和绵羊的妊娠毒血症应用水合氯醛。首次剂量在牛为30g,加水口服。继之再给予7g,2次/d,连续几天。首次剂量较大,通常用胶囊剂投服,继则剂量较小,放在蜜糖或水中灌服。水合氯醛的作用是对大脑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兴奋性,同时破坏瘤胃中的淀粉及刺激葡萄糖的产生和吸收,并通过瘤胃的发酵作用面提高丙酸的产生。氯酸钾(30g于250ml水中,2次/d,口服)具有特效的抗酮作用,但常常引起严重的腹泻。补充钴(100mg/d硫酸钴,放在水中或饲料中,口服)有时用于辅助治疗酮病。用5%碳酸氢钠溶液500~1000ml静脉注射,也可作为牛酮病的辅助治疗。此外还可用键胃剂、氯丙嗪等对症治疗。

6 预防

(1)对高度集约化饲养的牛群,要严格防止在泌乳结束前牛体过肥,全泌乳期应科学地控制牛的营养投入。在为催乳而补料之前这一阶段,能量供给以能满足其需要即可。在产自4~5周应逐步增加能量供给,直至产犊和泌乳高峰期,都应逐渐增加。在增加饲料摄入过程中,不要轻易更换配方,即使微小的变化也会影响其适口性和食欲。随着乳产量增加,用于促使产乳的日粮也应增加。浓缩饲料应保持粗料和精料的合理比例。其中精料中粗蛋白含量不超过16%~18%为宜,碳水化合物应以磨碎玉米为好,因它可避开瘤胃发酵作用而被消化,并可直接提供葡萄糖。在达产乳高峰期时,要避免一切干扰其采食量的因素,要定时喂养精料,同时应适当增加乳牛运动。在泌乳高峰期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可用大麦等代王米。应供给质量优良的干草或青贮饲料。(2)在酮病的高发期喂服丙酸钠(120g/次,2次/d,连用10d),也有较好的防效效果。

猜你喜欢
产犊酮体精料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山羊短期育肥有高招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冬季绵羊咋补饲
冬季绵羊咋补饲
中国荷斯坦牛青年初产年龄和成年母牛产犊间隔遗传参数估计
高职生物化学“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实验的教学
非遗传因素对西门塔尔母牛繁殖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