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粮改饲的背景及效益

2019-02-12 21:34王春霞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2523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2期
关键词:饲草料饲草秸秆

张 勇 王春霞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

粮改饲是农业部开展的农业改革,主要引导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同时因地制宜,在适合种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粮食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本文主要阐述粮改饲出台的背景、目标、效益及几点建议。

1 粮改饲出台的背景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农业一直在围绕“吃饱”做文章,种植业首先要满足口粮需求,畜牧业处于从属地位,只能用剩余的粮食和农副产物作饲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但直到1990年,全国粮食产量中用作口粮的比例仍高达67%,饲用量仅占10%左右。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人均口粮消费持续下降,饲料粮消费快速增加。2004至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1.52亿t,其中玉米占63%,这是适应粮食用途变化的第一轮种养关系调整,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是主要驱动力。

伴随着人均口粮消费持续下降,猪禽养殖对玉米的需求增长也趋于平稳,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的问题最突出,国内玉米仓储粮改饲政策已连续多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从2015年开始试点,2016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017年以来,粮改饲工作又上升为政府工作报告36项需要量化完成的工作之一。这充分表明了粮改饲工作十分重要。粮改饲之所以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因为粮改饲不单单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事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问题,粮改饲已成为当前“三农”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政策之一。

2 推广粮改饲的目标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调减5000万亩以上,青贮玉米面积增加到2500万亩。扣除2015年已有约900万亩基数,“十三五”期间青贮玉米面积要增加1600万亩左右,粮改饲将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做出30%以上的贡献。从畜产品方面看,我国人均牛羊肉和奶类占有量分别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和1/3,是今后市场需求增长最有潜力的品种。好牛吃好草,当前发展草食畜牧业,优质饲草料不足是主要制约瓶颈之一,实施粮改饲正好补齐了这块短板。据测算,粮改饲面积达到2500万亩,可以保证我国农区奶牛都吃上优质青贮饲料,肉牛和肉羊规模养殖场的饲草料结构也将大幅优化,实现牛奶质量全面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牛羊肉增产160万t等目标都有了基本保障。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核心任务是推进玉米结构调整。玉米作为粮食,60%被用作饲料,其农作物秸秆也大量用于畜禽养殖。当下,优质饲草有效供给不足成为制约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业发展提出的潜在需求,也是玉米结构调整的方向——在玉米主产区发展全株青贮玉米,有效减少牛羊等草食家畜饲草料供需缺口,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其基本路径是,以玉米为突破口推动粮改饲,适度引导玉米利用方式的转变,改籽粒收储利用为全株青贮利用,让玉米从跨区域销售转向就地利用,促进玉米优势产区向牛羊生产基地转变。

3 粮改饲的效益

3.1 经济效益 通过粮改饲发展全株玉米青贮,能够改土增粮,藏粮于地。按平均水平测算,种普通玉米一亩地收获400kg籽粒,进行全株玉米青贮能在收获籽粒的同时利用玉米秸秆,增加收入约150元。发展玉米全株青贮,用玉米全株青贮饲喂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玉米籽粒和秸秆分开饲喂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牛羊等草食家畜饲草料供需缺口,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能使1头肉牛的日增重提高0.4kg,全程饲料成本降低950元,折算到每吨牛肉的成本相应会减少3150元,出栏时间缩短30d以上。在奶牛上应用玉米全株青贮饲喂,日均产奶量增加3kg,能降低每吨牛奶饲料成本300元。一头单产6t左右的泌乳奶牛,每年可增加效益2000元左右。肉羊饲喂青贮玉米后,饲料成本降低40元左右。

3.2 社会效益 由于全株青贮玉米收获省去了脱粒、晾干、秸秆处理等环节,可有效缓解农村青贮玉米收获中青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通过粮改饲试点示范和推动,使周边农民和散户尽快摆脱贫困,增加农民收入。对促进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优质牧草的推广和示范,提高了肉牛、羊、鲜奶的质量,提高了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3 生态效益 落实的粮改饲面积中,养殖场流转土地自种、种养一体化经营的比例得到进一步提高。青贮玉米的饲料原料可以转化,增值。草场粪便经处理后,可回流到附近的田间进行培肥利用,既能丰富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又能减轻粮食收储压力(减少对秸秆焚烧造成的影响),促进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推广粮改饲的几点建议

(1)加强技术研发,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强化试点示范,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技术路线和组织方式,为粮改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从技术层面,要支持鼓励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机手调试检修作业机具,现场指导青贮制作,全株青贮切多长、怎么压窖、如何封窖都要手把手的教,摸索出适宜当地的技术。同时要注重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根据玉米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培育青贮专用品种,培育替代种植的高产优质杂粮、饲草等品种,为粮改饲提供更多的种源选择。(2)针对试点县饲草种植、收割、加工机械不足,青贮设施缺少,资金紧缺的现状,县级政府应投入部分财政资金撬动贷款用于饲草青贮相关机械设备购买贴息和青贮设施建设贴息;采取“项目资金担保、企业借用周转、补贴发放返还”的方式,支持青贮饲草龙头企业周转资金用于购买饲草加工机械和修建青贮设施。(3)从国家层面,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直接采取中央财政调控的方式,推动政府和银行间的合作,提高对粮改饲参与主体的授信额度,降低贷款门槛,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同时,提升粮改饲补贴额度,设立粮改饲专项技术支撑资金,鼓励各地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开展适宜当地种植和当地畜种饲用的优质饲草种植和青贮等系列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饲草料饲草秸秆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饲草料加工调制方法及今后发展建议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