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

2019-02-12 21:34刘桂青山东省齐河县畜牧兽医局251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病土霉素肌注

刘桂青 (山东省齐河县畜牧兽医局 25110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又称为“猪红皮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猪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细胞和血浆中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陆续见诸报道,1998年以后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特别是2001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报道有猪场爆发本病。但猪群对该病有一定抵抗力,多呈隐性感染状态,只有在应激或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才会发病。并且容易和弓形体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猪链球菌病、圆环病毒病(PVC)等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

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临床综合诊断,配合鲜血压片镜检,瑞氏染色镜检等,可正确地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如能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防治措施:用四环素类广谱抗菌素配合对症疗法,可有效地控制该病。预防:重在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在疾病高发期,用四环素类广谱抗菌素预防,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1 流行特点

1.1 流行形势严峻 我国江苏省于1972年发现该病,后来浙江、上海、广东、河南等省、市也相继报道了该病。特别是2000年我国北方数省、市养猪场,先后发生该病流行,2001年夏季南方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养猪场又暴发流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各种年龄的猪只都可感染该病,一般发病率为70%左右,死亡率为20%~25%。在猪群中以50日龄左右的断奶仔猪发病多见,死亡率为10%~15%。妊娠母猪发病时约有50%的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等。当前规模化猪场疫情较为稳定,多数呈隐性感染,流行性发生较少见,通常表现为该病与其他疫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而在农村的猪群中发病较严重,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的病例广为多见。

1.2 易感动物众多 附红细胞体能感染猪、牛、绵羊、山羊、马、骡、驴、骆驼、犬、猪、兔、狐、貂、貉、鸡及鼠等多种动物,人也可被感染。据有关资料表明:猪的隐性感染率为95%、牛为80%、绵羊为88%、山羊为82%、马为95.8%、驴为98%、骡为85.7%、犬为49.5%、兔为66%、鸡为75.8%、人为86.33%。在目前发现的14种附红细胞体中,猪与绵羊的附红细胞体致病力最强。但是,在猪的血液中发现有附红细胞体存在,猪只不一定就会发生附红细胞体病。

1.3 传播途径多样 据谷训国等[1]报道,猪感染该病可通过摄食血液或含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欧或喝被血液污染的水与尿而发生直接传播;通过活的媒介昆虫传播,如猪虱、蚊虫、吸血蝇、疥螨、蠓及蜱等,以及被污染的注射器、用于断尾、打耳号、去势的器械等发生间接传播。妊娠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发生垂直传播。

1.4 发病有季节性 在我国,发病主要见于温暖炎热多雨的夏秋季节,每年的6~9月份多发,冬季发病少见。因为高温多雨的季节吸血昆虫易滋生,有利于该病的传播与流行。

1.5 不良因素可诱发该病 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应激、饲养应激、突然改换饲料、饲养管理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恶劣、长途运输或发生其他疫病等,致使猪体免疫功能下降,均可诱发隐性感染的猪群大批发病,呈现地方性流行。在广大农村由于饲养条件差,存在许多不良因素,常引发该病的发生与流行,而且在疫情稳定后,间隔一段时间往往又会出现再度发生,致使疫病长时间存在。

1.6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多见 当前在临床上常见猪瘟、猪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耳病、呼吸道病综合征、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及副猪嗜血杆菌病等与附红细胞病混合发生或继发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增大死亡率,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在广大农村养猪户中由于缺乏兽医技术,免疫不科学,出现该病与其他疫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病例更为多见。

2 临床特征

据刘明寿等[2]报道,潜伏期为3~20d。发病初期多为急性病例,后转为慢性型,在农村养猪户中发病多见于购入断奶的的保育仔猪。不过在种公猪和种母猪以及育肥猪的身上也会发生。

2.1 断奶仔猪 急性病例表现为高热(达42℃)、体表苍白、有时出现黄疸,耳朵、颈部、四肢内侧、胸前腹下及尾部等处皮肤发紫。精神沉郁、不食、呼吸困难、卧地不起,病程3~5d,死亡率为10%~15%。转为慢性型时,表现为贫血、黄疸、全身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食欲不佳、机体消瘦。

2.2 哺乳仔猪 急性病例表现为发热、沉郁、嗜睡、贫血、腹泻,死亡率高达90%以上。

2.3 种母猪 妊娠母猪急性发病时主要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发病率在50%以上。临产母猪发病多在进入产房后或分娩后3~4d出现症状,表现为厌食、发热、乳房及外阴水肿1~3d,死亡率在10%左右。慢性病例母猪表现不发情,屡配不孕,乳头肿大坚硬。

2.4 种公猪与育肥猪 多呈急性型发病,但死亡率较低,多数在病愈后表现不良。转为慢性型后,种公猪表现为性欲减退,精子活力降低。育肥猪则表现为生长迟缓,延长出栏时间。

3 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只能对该病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

3.1 病理学诊断 据苏双,吕雪峰等[3]报道,剖检死亡病猪可见黏膜苍白,全身肌肉黄染、血液稀薄、水样、凝固不良,胸腹下及四肢内侧有紫红色斑点,皮下水肿。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液体发黄。肺水肿、淤血、出血、实质肉变、无弹性。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心肌变性。肝肿大、质脆、多汁、出血、黄染、表面有黄色条纹或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表面有一层假膜,呈暗红色或黄色,边缘不齐,有的有梗死灶或针尖大出血点。胆囊膨胀、充盈胆汁。肾脏肿大,外观发白,有出血点,肾盂水肿。膀胱黏膜有少数出血点,胃底部黏膜充血出血,小肠黏膜充血、脱落。全身淋巴结肿大。脑组织充血、出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

3.2 实验室诊断 (1)镜检:无菌采血放于干净玻璃片上,再加等量的生理盐水,用600倍镜观察,可见到变形的血细胞及呈淡绿色荧光的附红细胞体。血片染色镜检,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姬姆萨氏染色附红细胞体呈红色、瑞氏染色为蓝紫色或黄色。(2)血清学诊断:补体结合试验:病猪出现症状后的1~7d可呈现阳性反应,于2~3周后即可转为阴性。该法用于诊断猪的急性病例效果较好,检查慢性病例常呈阴性反应。间接血凝试验:该试验滴度140定为阳性,灵敏度较高,能检出补体结合反应转阴后的耐过猪,现已多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荧光抗体试验:发病后第4天出现抗体,并随着感染率的升高,第28d达高峰。用于诊断猪的附红细胞体病效果良好。

3.3 鉴别诊断 据孙波,王俊珍等[4]报道,窦续鑫在临床上病猪出现发热、皮肤上呈现紫红色斑点,耳廓边缘坏死、喘气、呈腹式呼吸等症状,以及剖检有败血症变化,与猪瘟、弓形体病、链球菌病和猪肺疫等疫病很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据辛晓星,杨丽萍等[5]报道,张君当前在发病猪群中附红细胞体病常与猪瘟、猪链球菌病、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圆环病毒Ⅱ型感染、蓝耳病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在临床上症状表现为多样性与复杂性,诊断时予以注意。

4 防控技术

4.1 预防措施 (1)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环境卫生;坚持消毒制度,彻底杀灭各种吸血昆虫,切断其传播媒介,可有效的防止该病的发生。(2)猪场严禁饲养其他动物,因为该病为多种动物与人共患的人兽共患病,以免造成动物之间相互传染。(3)仔猪断脐、剪尾、剪牙、去势、打耳号、注射、手术及发生外伤时要严格消毒,防止污染的器械及注射用具等发生间接传播。定期检查种公猪的精液质量,防止隐性感染的种公猪通过配种传染给母猪。(4)药物预防:疫情猪场在发病季节针对不同猪群可选用下列方法进行药物预防。种公猪: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头每次肌注10~15ml,每月注射3次;血虫净,每头肌注1g,每月注射2次,与长效土霉素交替使用;每次注射时同时肌注维生素B1210~15ml,2个月为一疗程。精液检查合格者,可参加配种。生产母猪:临产前30d注射长效土霉素,每次每头肌注10~15ml,每周注射1次,连续使用4次;同时配合每T料中拌入对氨基苯砷酸90g,连续饲喂1个月。仔猪:断奶仔猪,用水溶性四环素饮水10d,或于每T料中拌入四环素150g,加对氨基苯砷酸45g,连续饲喂7d,预防效果也很好。

4.2 治疗方案 发生疫情时,要早诊断、早治疗,病的晚期或继发其他疫病时治疗效果不佳。治疗时可选用下列方案:(1)单一治疗:血虫净,5~7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深部肌注,1次/d,连用3d;同时配合肌注四环素注射液,15mg/kg体重,2次/d,连用3~5d。病重者还应给予补血,静注右旋糖酐铁、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等。强力霉素注射液,肌注10mg/kg体重,1次/d,连用4d;5%氟苯尼考注射液,0.2ml/kg体重,肌注1次/d,连用4d;同时配合肌注猪用转移因子(多肽-核酸复合物),1ml/头·次,1次/d,连用3d。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时,黄芪多糖注射液,肌注0.2ml/kg体重,2次/d,连用3d;同时配合肌注排疫肽加转移因子,第1天注射1.5ml/次·头,第2天与第3天各肌注1ml;并按每t水中加阿莫西林200g,饮水7d。(2)西药疗法:砷制剂新砷凡纳明(914)。内服对胃肠黏膜有刺激,吸收少,必须静注给药。注射后排泄较慢,连续用药须间隔3~4d,以防蓄积中毒。砷剂毒性较大,有局部和全身反应。可在肿胀部位注射10%亚硫酸钠溶液或生理盐水,以减轻刺激;用量过大或静注速度过快,易导致心、肝、肾功能异常,表现为不安、出汗、肌肉震颤、后肢站立不稳、呼吸困难等症,轻者1~2h可自行恢复。如为减轻疼痛,可在给药前肌注20%樟脑油10~20ml。临床上常用供静注的粉针剂,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缓慢静注,也可直接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注。猪用量为15~45mg/kg,治疗时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制成5%~10%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一般用药2~24h内,病原体可从血液中消失,3d内可消除症状。抗血液原虫类药物。A.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通过抑制病原基体DNA的合成,阻断在体内的代谢而起到抑制病原的生长繁殖。肌注安全剂量的药物后可在注射部位引起肿胀,数日后可消失。全身反应表现为起卧、频繁排尿、肌肉震颤,呼吸和心跳加快,流泪等。临床常用的剂型为粉针剂,用灭菌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5%~7%的溶液,按5~7mg/kg体重深部肌注,间隔48h重复用药一次。也有水针剂在临床使用的报道,按药物说明书使用,每次肌注50ml(含药1g),注射2次,每次隔3天。该产品在发病的初期或感染率低时使用效果比较理想。B.磷酸伯胺喹啉。是治疗血液原虫的特效药物,该药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效果显著,为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来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土霉素,广谱抗菌药,除杀细菌外,对衣原体、支原体、各种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放线菌和某些原虫还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常采用注射法和口服给药,不良反应为在注射局部发炎、坏死和消化道紊乱。静注给药时,速度一定要慢,并观察家畜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兽医临床中常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按药物说明书使用,肌注10ml/次·d,连续2~3d,或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4~5次。也可在发病初期用土霉素、四环素,剂量按15mg/kg体重,分两次肌肉注射,可连续使用一周。或按强力霉素300~400mg/kg拌料或150~200µl/L饮水,连续使用,直至症状消失。或在确认虫体感染后用0.1%~0.2%土霉素拌料,连续投喂10d,停喂7d,然后根据症状决定是否进行第二疗程。强力霉素也是四环素类广谱抗生素,为长效、广谱、高效、半合成四环素族新抗菌素,作用与盐酸四环素相同,但抗菌作用较四环素强,排泄缓慢,维持血浓度时间长,给药后药物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易于渗透于胸腔和乳汁,也易于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该药是治疗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3)混合疗法:①血虫净与中药配伍。配制三种浓度的血虫净、盐酸土霉素、中药制剂(处方四)及其两两相互组合三个复方共12种药物方剂组,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血虫净+中药制剂组疗效最佳,经治疗6d后,红细胞感染率显著低于其他组,且死亡率为零,治愈率达到100%;中药制剂组红细胞感染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余组,而治愈率、有效率低于其余组。证明中草药与西药合用有协同增效作用。②血虫净与土霉素配伍:采用长效土霉素(10ml×2次)和血虫净(1g×2次)交替注射公猪,同时注射维生素B12注射剂(10ml×12次),而对于抽检血相异常的90头怀孕母猪,采取分娩前30d左右每周注射长效土霉素10ml,连续注射4周,在饲料中添加补血添加剂。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平均母猪产弱仔率下降31.8%,产后母猪无乳率下降83.9%,少乳率下降77.8%,平均窝产总仔数上升3.1%。育肥猪采用血虫净5~7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同时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效果显著。③砷制剂与土霉素配伍。在培育猪饲料中添加0.1%~0.3%阿散酸或尼可苏,并每月与0.1%~0.2%土霉素交替使用,连续用药7~14d后停药7d,然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在饲料中添加补血添加剂。症状严重的猪注射长效土霉素3~5ml或血虫净0.1g,每月注射1~3次。④土霉素、血虫净和中药配伍。对发病猪肌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5%的血虫净溶液(3.5mg/kg体重),1次/d,交替进行。对于食欲废绝,病情严重的病猪,交替肌注长效土霉素、5%的血虫净溶液6mg/kg体重,同时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等药物。同时大群饲料中添加阿散酸,每100kg饲料添加18g,连用5~7d,同时配合中药处方三煎剂口服。

5 公共卫生

(1)冯立明和崔君兆于1982年、张沼勇于1983年先后报道了我国人附红细胞体病。许多资料证实,与患附红细胞体病的犬和羊接触的人和兽医被感染发病,感染的蚊子叮咬人也可发生传播。人群的隐性感染率为83.33%,婴幼儿感染率高于成年人,男性略高于女性。人的附红细胞体可通过母体传给胎儿。(2)人发病表现为发热、黄疸、贫血、出汗、疲劳、嗜睡、淋巴结肿大、关节酸痛、食欲不振,骨髓增生,心电图有变化,肾功能不全,RBC、Hb,血细胞压积,血小板降低。小儿患病、尿色加深。(3)病人可用四环素类、庆大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效果良好。饲养员、兽医、管理人员接触患病动物时注意自身保护,防止感染。

猜你喜欢
体病土霉素肌注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残留检测研究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改良肌注方法在提高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分娩新生儿肌注成功率中的应用
土霉素降解菌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洪泽湖沉积物中四环素土霉素及相关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分析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UPLC-PDA-QTOF/MS分析肌注胆木注射液后大鼠血浆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