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2019-02-12 22:29张人俊张双翔王柏林程振涛
兽医导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兽医疫病

张人俊 张双翔 王柏林 程振涛*

(1.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1;2.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3.贵州省动物疫病研究室,贵州贵阳 550025)

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规定,一类动物疫病发生时,二类动物疫病爆发时,已消灭的动物疫病再次发生时,或国内从未发生的动物疫病传入国内时都可称之为重大动物疫病。主要包括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疯牛病、狂犬病、炭疽、马鼻疽等。当前我国畜牧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动物及其动物产品跨区域、长距离调运频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难度增大。据畜禽疫病普查表明,我国发生和流行过的疫病有200多种,而像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更是时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传播迅速,危害巨大,不仅造成畜牧业的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许多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并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而重大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于及时、准确寻找疫病风险因素、判断疫病扩散趋向、评估防控效果,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相关规定,结合工作中遇到的突发疫情实例,认真梳理、归纳,总结了重大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法及步骤。

1 最初调查

1.1 目的

核实疫情、提出对疫点的初步控制措施,为疫情确诊和现地调查提供依据。

1.2 组织与要求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在接到养殖场(户)、动物运输车辆、屠宰场、交易(集贸)市场等怀疑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报告后,应立即报县(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派兽医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指导养殖场(户)做好临时隔离、消毒等措施,等待县(市)级兽医技术人员到来。县(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怀疑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报告后,应立即指派2名以上兽医技术人员,携带临床诊断、采样必要的器械、用品和容器等,在12小时以内尽快赶赴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核实发病情况。被派兽医技术人员至少3天内没有接触过该病群及其污染物,并做好个人防护。

1.3 内容

检查发病病例的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做出临床诊断。调查发病场的辖区及地理位置、存栏数、饲养动物结构、发病数、病死数、病死率、预防接种的病种、免疫数、免疫覆盖率、免疫合格率、过往病史、环境状况、3公里范围内畜禽饲养品种、数量等。对临床诊断为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或不能排除为重大动物疫病的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2h以内将情况逐级报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同时建议上级部门指派兽医专家作进一步诊断,并配合做好后续采样、诊断和疫情扑灭工作。对疫点实施控制措施,动物产品和可疑污染物品不得从养殖场(户)运出,并限制人员流动。在地图上标出疑病疫点周围10公里以内分布的易感动物养殖场、养殖量大的村/组屠宰场/点、交易市场、人工屏障等,连同最初调查表一同报告县(市)级兽医主管部门。

2 现地调查

2.1 目的

在最初调查无法排除重大动物疫病的情况下,对报告养殖场(户)做进一步的诊断和调查,分析可能的传染来源、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以及影响疫情控制和扑灭的环境和生态因素。

2.2 组织与要求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怀疑发病报告后,应在1h内,向省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所属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应立即派流行病学专家、兽医人员配备必要的临床诊断、采样器械、容器和防护用品于24h内赴现场,指导疫情处置和作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地调查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实施,流调专家技术指导。

2.3 内容

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发病养殖场(户)的动物品种、发病数、死亡数、动物开始发病/死亡时间、周边地理地貌、野生动物分布、防疫、天然屏障、易感动物饲养、屠宰场/点、加工厂、产品、饲料、近期人员流动等开展详细的调查。完成病料样品的采集、包装及运输等。

3 追踪调查

3.1 目的

追踪疫点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扩散趋势、自然宿主的发病和带毒状况,为阻止疫情进一步蔓延或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害提供预警预报。

3.2 组织

当地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流行病学专家指导下对可疑感染动物及产品、可疑污染物品和带毒宿主、人员流动进行追踪调查。

3.3 内容

追踪第一例发病畜禽发病前1个潜伏期到封锁之日以来人员、车辆、易感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流动状况,并对其作适当的隔离观察和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对疫点、疫区的动物及易感畜禽等重要疫源宿主进行发病情况调查。

4 风险因素分析和风险因素调查

4.1 流行特征调查

根据发病时间制作流行病学曲线,推断暴露时间、传播方式、传播周期,预测可能的发病趋势,评估所采取的措施效果;根据空间分布,利用地图找出疫病暴发的地区范围,提出可能的暴露因素与暴露地点;根据种群分布分析疫情分布的范围,统计发病率,死亡率,具体发病日期,发病高峰,流行尖峰,疫情波动以及发病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性别、用途。

4.2 暴发原因分析

分析对象包括水源、饲料源、发病动物及产品流动、人员流动、车辆、虫媒、空气等。

4.3 风险因素

在流行特征调查和暴发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的初步风险因素。

5 疫情处置

5.1 疫情处置措施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处置措施包括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封锁、免疫、监测、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等。疫区内染疫和同类动物扑杀后经过一定时期(该病的潜伏期),再无新病例发生时,经过全面的终末消毒后,根据专家意见,向政府提出解除封锁的报告,政府发布解除封锁的命令,彻底解除封锁,该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5.2 评价措施效果

评价疫情处置措施效果,要在措施实施后经过一个该病常见潜伏期,见到疫情上升或下降情况时才能确定效果与实施有关。在评价疫情处置措施的同时,对暴发趋势作出预测。调查完成后参与疫情调查处置人员将采取的控制措施、效果评价、应汲取的经验教训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进行座谈交流而后将结果反馈当地行政主管部门。

6 报告

在疫情解除封锁前形成流行病学调查书面报告。调查报告主要侧重于描述事件的发生、发现、发展过程,重要问题的深入介绍,应急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和分析,所采取的措施建议等。常用的格式包括标题、前言、正文、附件和落款等几个部分。

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情可能随时爆发,省、市(州)、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疫情发生后必须按照“早、快、严、小”的处理原则,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所以,紧急流行病学调查不仅是研判重大动物疫情形式的重要科学依据,也是省、市(州)、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承担的职责。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兽医疫病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