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主要疾病防治技术分析

2019-02-12 22:29
兽医导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口蹄疫病羊检疫

关 欣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畜牧综合服务站,内蒙古呼伦贝尔 165450)

1 羊瘟

羊瘟,也称为羊小反刍兽疫、假性牛瘟,由病毒引起,发病率高达60%以上,病死率为50%以上。羊瘟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另外饮水也会感染;主要发病症状是突然发热,发热后第2~3天表现为高烧高热(40~42℃)。发热的同时,病羊眼流分泌物,眼结膜炎;口腔粘膜充血,糜烂;发病初期鼻液呈水样,发展后呈粘脓性,阻塞鼻孔,呼吸困难,后期鼻粘膜坏死。多数病羊伴有严重腹泻或下痢,迅速脱水、体重下降,孕母羊易流产。死亡的病羊多集中在发热后期。羊瘟潜伏期多为4~6d,最长可达21d。羊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及被病羊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1]。

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养殖场要实施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因长途运输而引发疫病,避免羊群接触野羊、鹿等。加强养殖管理,细心饲养,发现疑似疫情,立即报告给当地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同时,对疑似病羊进行立即隔离,减少发病率和降低疫病发展速度。对已确诊为病原阳性的病羊,要坚决扑杀阳性畜及同群畜。深埋病死羊及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彻底清除场内粪便及污物后再进行杀菌消毒,以防止疫情的蔓延和传播,降低疫情迅速扩散后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防治方法:定期定时对场内、羊舍周围进行消毒处理。病区用碘制剂消毒药每日消毒2次;用羊全清配合刀豆素对病羊肌肉注射,1d/次,连用2d(孕羊一般按治疗量每天注射2次);对7日龄以上的幼羊可颈部皮下注射疫苗。

2 肺炎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羊支原体性肺炎,是典型的传染性疾病,在具有极强传染性的同时,还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在春冬低温季节。根据其病程和表现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其发病症状为高热,咳嗽,胸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精神萎靡,食欲锐减,甚至废绝。呼吸困难,痛苦呻吟。黏膜高度充血,眼睑肿胀流泪,有脓性分泌物。病羊卧地不起,头颈、四肢直伸,腰背拱起,腹肋紧缩。有的臌胀腹泻、口腔溃疡,唇和乳房等处有发疹。病羊濒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最急性型病程多为12~24h,一般不超过4~5d;急性型病期多为7~15d,有的为1个月。在低温、阴雨、羊群密集拥挤的情况下易导致疾病的传播蔓延。

预防措施: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因引入羊只携带病菌。如需外引,必须对引进的羊只进行隔离检疫,时间为1个月以上,在健康无异常情况下才可以混群饲养。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是预防肺炎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如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鸡胚化弱毒苗等。日常养殖过程中,在保持场内清洁卫生的同时,还要保持空气清新,对场地、器具等要定期消毒,要保证饲料饲草及饮水质量。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可疑病羊或病羊,对病羊、可疑病羊和假定健康羊分群隔离和治疗。对被污染的场地、器具等要进行彻底消毒或无害处理。

防治方法:及时接种疫苗,对病羊及时隔绝治疗,可用土霉素、泰乐菌素等,或静脉注射新肿凡纳明、皮下注射磺胺嘧啶钠等药物治疗。

3 口蹄疫

口蹄疫,民间俗称“口疮”、“蹄癀”,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危害大等发病特点。该病的潜伏期为1~7d,病畜和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空气传播是口蹄疫快速流行的主要推手。病毒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性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眼结膜、鼻黏膜、乳头及伤口感染,痊愈家畜可带毒4~12个月。临床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溃疡。病羊表现为发热高烧,脉搏和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骤降或不进食。口腔、蹄、乳房等部位生有水疱,逐渐溃疡、糜烂。严重时咽喉、气管、前胃等部位的黏膜出现溃疡。

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强制免疫,特别是种羊场、规模饲养场(户)必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是防控口蹄疫的最佳途径之一。加强日常养殖管理,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措施。要遵循“早、快、严、小”的原则,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紧急预防接种、检疫等综合扑灭措施,第一时间将病情控制在可控范围,才能降低蔓延速度,减少损失,确保养殖效益。场内、圈舍等可用2%火碱或10%石灰水进行消毒,粪便污物应通过生物热消毒(30℃以上)处理。

防治方法:口腔溃疡可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患处,然后撒冰硼散,每天2~3次;蹄部溃疡可用0.1%新洁尔灭液清洗患处,再涂1:10的松馏油,直到蹄壳脱落长出新蹄壳;乳头溃疡可用0.1%雷佛奴耳液冲洗患处,再涂磺胺软膏。

4 羊快疫

羊快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具有发病突然,病程极短,死亡率极高的特点。多发生在秋、冬季气候骤变,阴雨连绵的寒冷天气。羊只因受寒感冒或抗病力下降而引起发病,发病率为10%~20%,病死率为90%。往往突然发病,没有任何症状即倒地死亡。有的病羊体温发热到41.5℃,喜独处,卧地,运步无力或失调,昏迷等,发病后数分钟或几天内死亡。

防治方法:多数病羊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可用青霉素对病程稍长的病羊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也可给其口服磺胺嘧啶,每天2次。另外要对场内其它羊群给予预防性投药。

猜你喜欢
口蹄疫病羊检疫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技术和防治方法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对肉羊瘤胃积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
羊咳嗽怎么治
检验检疫学刊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