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2019-02-12 22:29侯明飞
兽医导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鸭场雏鸭肝炎

侯明飞 范 涛

(山东省宁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山东宁阳 271400)

1 前言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3周龄以内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l953年开始蔓延到加拿大、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匈牙利、前苏联、印度、日本等国。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兽医科技工作者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病原分离等工作,目前养鸭比较集中的一些省区均有该病发生和流行。l965年英国诺福克已接种了I型DHV弱毒疫苗的雏鸭发生鸭肝炎,从病鸭中分离到的病原经交叉免疫试验证明与I型DHV不同,故命名为II型DHV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剖检肝脏有明显出血点和出血斑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并保护养殖业和人类的健康现对此病进行以下综述。

2 病原学

鸭肝炎病毒有3个血清型,其中I型和Ⅲ型属微RNA病毒科肠病毒属成员,Ⅱ型为星状病毒,我国流行的多为I型。Ⅰ型DHV又称古典株,分类上属小核糖核酸病毒属,此病毒流行甚广 ,可耐受乙醚和氯仿,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发生于雏鸭,死亡率为 50%~ 9 0%。Ⅱ型DHV属于星状病毒。 19 65年,英格兰首先报道了Ⅱ型鸭肝炎在雏鸭中的暴发,其它国家未见报道。Ⅲ型DHV仅发生于美国 ,且不如Ⅰ型DHV感染严重 ,死亡率很少超过 30%。以上三种病毒在血清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无抗原相关性 ,没有交叉保护和交叉中和作用。

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育雏室内能生存两个半月,在潮湿的粪便中能存活1个多月,在一20℃冻结状态下可保存9年,在37℃可活3周,但62℃半小时可致死,在未清洗的污染孵化器中至少存活10周。对消毒剂亦有明显的抵抗力,1%福尔马林几小时才能灭活。

3 流行病学

3.l I型鸭肝炎

在自然条件下,I型鸭肝炎仅发生于雏鸭,成年种鸭不发病,且不影响其产蛋率。雏鸡、雏番鸭和乳鸽人工感染后未见死亡,雏火鸡和鹌鹑人工感染后死亡率较低,而雏雉、鹅和珍珠鸡人工感染后死亡率较高。Reuss证实,该病不能传播给兔、豚鼠、小白鼠或犬。该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雏鸭的发病率为l00%,l周龄雏鸭的病死率可达95%,而l~3周龄雏鸭病死率为50%或更低,4~5周龄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低。

3.2 II型鸭肝炎

目前认为II型DHV只感染鸭,未发现有野生贮存宿主或媒介。病毒经口腔或泄殖腔感染,雏鸭于感染后l~4d内死亡。幸存鸭感染后至少排毒l周。

3.3 III型鸭肝炎

III型DHV可能只感染雏鸭,病情没有I型DH严重,病死率很少超过30%。

4 症状及病变

4.1 I鸭肝炎

I型鸭肝炎发生和传播迅速,死亡几乎都发生在感染后3~4d内。雏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怕水、眼半闭,呈昏睡状。其中约占发病数的一半,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多呈共济失调状,身体多偏向一侧倒卧,两腿抽筋呈痉挛状,死亡的雏鸭呈一种特殊的角弓反张姿势。可见肝脏肿大,质脆色淡或呈特有的色黄,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胆囊冲盈呈长卵圆形,胆汁呈褐色、淡茶色、淡绿色。脾脏肿大,外观呈斑驳状。肾脏肿胀呈灰暗色,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花斑肾"。

4.2 II型鸭肝炎

II型鸭肝炎通常在鸭出现病态的l~2h内死亡,且营养状况良好。病鸭表现为渴欲、下痢、粪便中尿酸盐增多,有时抽搐和角弓反张。幸存的鸭基本正常,仅有轻微的发育迟缓,成年鸭对该病毒不易感。眼观病变为肝呈浅粉红色,表面有许多小点状出血,常融合成带状。肾肿胀、苍白,血管充盈并凸于肾表面。脾肿胀,表面散布白色病灶。有时肠壁和心冠状沟有小出血点。急性病例的组织学变化以肝细胞广泛性坏死为特征,且常见胆管大面积增生。

4.3 III型鸭肝炎

III型鸭肝炎的症状同I型鸭肝炎,即两腿后伸呈角弓反张,眼观病变也同I型鸭肝炎。

5 诊断

5.l I型鸭肝炎

无菌采取病鸭肝制成悬液,或采集血液,经尿囊腔接种8~l0日龄鸡胚或l0~14日龄鸭胚,观察胚体的死亡情况和病变,收集尿囊液作为待鉴定材料。也可用l~7日龄雏鸭复制该病。快速诊断可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测自然病例的肝或接种病毒后的鸭胚。血清学方法有鸡胚、鸭胚、雏鸭或病毒适应组织细胞的中和试验、被动血凝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和SPA协同凝集试验、空斑减少试验、ELISA和琼指凝胶扩散试验(AGDP)。但有人认为AGDP的敏感度低,这可能与判定方法、标准不同有关。该病的鉴别诊断除注意与II型和III型DHV引起的疾病、与血清型变异相区别外,尚应注意与其他病原体(例如鹦鹉热衣原体和流感病毒)的合并感染相区别。

5.2 II型鸭肝炎

病毒鉴定可用电镜观察肝悬液,见有星状病毒样颗粒即可确诊。分离II型DHV较困难,需在鸡胚尿囊腔内连续传代。雏鸭对II型DHV攻击的反应性不同。有人曾经采用鸡胚适应毒以固定病毒稀释血清的中和试验检测病鸭的抗体水平。II型鸭肝炎的鉴别诊断同I型鸭肝炎。

5.3 III型鸭肝炎

检测III型鸭肝炎的有效方法是对10日龄鸭胚经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料,观察接种部位的变化和胚胎的病变。血清学试验可采用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测鸭肾细胞或鸭胚肾细胞,也可用鸭胚的中和试验。III型鸭肝炎的鉴别诊断同I型鸭肝炎。

6 防治措施

6.l I型鸭肝炎

用弱毒疫苗给种鸭进行2次或3次免疫,或用灭活油乳剂疫苗对种鸭免疫3次,或用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免疫,均可以使雏鸭获得被动免疫。对雏鸭用弱毒疫苗脚蹼刺种、肌肉注射、口服或气溶胶法免疫,使其获得抵抗力。但存在母源抗体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没有母源抗体的雏鸭才可进行免疫。对存在母源抗体或情况不明的雏鸭可肌肉注射超免疫血清或超免疫卵黄抗体进行预防和治疗。

6.2 II型鸭肝炎

给雏鸭注射感染II型DHV康复鸭血清,可取得良好效果。

6.3 III型鸭肝炎

给雏鸭注射感染III型DHV康复鸭血清,可有效地控制III型鸭肝炎的暴发。

药物治疗:中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双花、连翘,黄芩、黄柏、黄连,茵陈,甘草 各50克供1000只饮水。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抗菌消炎药物,控制细菌的继发感染,同时配以复合维生素,以增强雏鸭的抵抗力。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犬病辅助诊断系统。

7 种鸭防治

种鸭在产蛋前2~4周注射弱毒疫苗。孵化室及栏舍应定期应用1 9/6复合酚消毒剂消毒。应从健康种鸭场引进种蛋、雏鸭或种鸭,并作严格隔离观察。

严禁从发病鸭场、孵化场购买雏鸭,严禁场外人员不经过消毒进入鸭场或窜圈。育雏室门应设有消毒池。严格按卫生消毒要求处理病死鸭。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饲养环境的卫生洁净。

鸭场要提高防疫意识,严格进行特异性预防。购雏鸭前应了解种鸭场对该病的免疫情况,若母鸭免疫确实可靠,其雏鸭母源抗体可维持10~15d左右时间,基本上可度过易感染危险期,如鸭场饲养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提倡在10~15日龄进行鸭肝炎疫苗主动免疫,如果母鸭未经免疫,雏鸭应在1日龄进行主动免疫疫苗。小鸭群一旦发生本病应迅速注射卵黄抗体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即可控制本病流行,也可降低死亡率。

猜你喜欢
鸭场雏鸭肝炎
《世界肝炎日》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规模化鸭场防控鸭病的综合措施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鸭场的环境控制
云南部分鸭场鸭新城疫血清学检测与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