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2019-02-12 22:29郑书英
兽医导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魏氏梭初乳沙门氏菌

郑书英

(唐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南阳 473400)

1 前言

犊牛传染性腹泻被认为是养牛业的公敌,其具有高发性、致病因素广、死亡率高、危害大的特点,这对犊牛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构成严重的威胁。从发病原因来看,该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和寄生虫等病因所引起的,并且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这就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本文就针对不同病原体做出具体的阐述,以进一步提高诊疗技术和预防措施。

2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2.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时间早的特点,因为母牛携带该病原体,犊牛从刚出生就感染上此病。由于大肠杆菌具有多种血清型,会出现较多毒素,对肠道上皮细胞造成破坏,大肠杆菌在进入血液之后会损伤肠道。具体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犊牛拉稀,粪便呈现出黄色或白色,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脱水、严重衰竭直至死亡。发病后的3~5d迎来死亡高峰期,死亡主要原因是电解质和体液的丧失,也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毒血症、肠毒综合症等并发症而致死。

治疗方法:该病主要以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肠道微生态平衡为治疗原则。(1)抗菌:可选用氟哌酸口服液2.5g/头·次,服药2~3次/d,也可采用庆大霉素、土霉素、黄连素等进行配合治疗;(2)补液:把握好“多失多补,少失少补”的原则,将药液加热至犊牛体温相近,然后口服,当犊牛不能自吮时,可用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注射;(3)调节胃肠机能:为避免犊牛酸中毒,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活性炭、蒙脱石散、次硝酸铋等,连续调节2~3d即可缓解病情;(4)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待犊牛病情明显好转后,可停止使用抗菌药物,以内服促菌生、乳酸杆菌制剂的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这有利于犊牛的早日康复。

2.2 魏氏梭菌

因为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饲养场内,当外界环境适宜时,魏氏梭菌就会大量繁殖,造成犊牛腹泻,并且所产生的毒素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各个器官严重衰竭,甚至死亡。具体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无前驱症状,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四肢乏力,行走不稳,急性腹痛,尿频且口流白沫,甚至出现神经症状。最后倒地而亡。在实际饲养环节中,犊牛缺水、温度适宜、环境潮湿或饲料的频繁变动、霉变等都容易引发此病。

治疗方法:抗生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尽可能减少毒素释放和促进毒素排泄的原则。对发病犊牛可选用抗牛魏氏梭菌高免血清或患魏氏梭菌病康复牛血清进行治疗,并可辅以静脉注射磺胺嘧啶钠3~5d,1ml/kg·次,即可有效控制病情。另外饲养场出现该病后,应对该牛群进行紧急接种魏氏梭菌疫苗强化免疫,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3 沙门氏菌

犊牛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所引起的,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再加上犊牛的抵抗能力较弱,且与阴雨潮湿季节、饲养管理不当呈现出正相关。所以,大多犊牛在10~15d感染此病。具体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常卧地不起,食欲废绝,多数犊牛体温升高至40℃左右,且排出黄色粘液粪便,粪便中常带有血色。若不能及时对该病进行治疗,发病后的3~5d出现死亡高峰期。

治疗方法:在犊牛沙门氏菌病的初期,抗生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但因为发病较急,所以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在发病后期,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会明显降低,因为沙门氏菌会释放大量毒素,导致犊牛出现毒血症而死亡,所以需抗生素联合口服或静脉注射抗菌消炎药,以缓解犊牛体内毒素的作用,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4 球虫

犊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几种球虫寄生于犊牛肠道引起的以急性肠炎、血痢等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病。病因多为犊牛误食了有球虫卵囊的饲料,或者饮水受到污染。温暖潮湿季节该病发生率较高。发病后,球虫寄生于犊牛的小肠和直肠,致使肠道上皮细胞被破坏,营养吸收受阻。所以,牛球虫病轻则影响到犊牛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犊牛的死亡,给饲养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具体的临床症状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萎靡、呆立、弓背、迅速消瘦、甚至反刍停止,并且伴有严重的腹泻、血便和脱水症状。

治疗方法:因为犊牛球虫病的传染性很强,在发病初期就需要对所有犊牛进行药物驱虫,可内服磺胺氯吡嗪钠100~120mg/kg,用药3d。对发病初期的犊牛,可加倍剂量,并可配合抗营养剂使用。对发病后期的犊牛,还需要进行补充体液,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 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犊牛传染性腹泻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一是方面反应出了犊牛抵抗力较弱,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饲养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此,饲养场需要及时对该病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3.1 喝牛初乳

新生犊牛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喝初乳是提高新生犊牛被动免疫力、增强犊牛抵抗力的重要保证。如初乳饲喂不足或质量差,会导致新生犊牛被动免疫转运不足,易发生传染性病原感染,导致腹泻的发生。犊牛在出生后12h内应摄入4L高质量的初乳,需要特别注意喝初乳的时间,24~36h后犊牛肠道吸收抗体的能力基本消失,此时喝初乳提高被动免疫力的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

3.2 饲喂代乳粉

由于出生前3d内的犊牛胃蛋白酶-盐酸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此阶段要饲喂初乳或常乳,不要饲喂代乳粉。当犊牛日龄增大,需饲喂高质量的代乳粉,代乳粉中蛋白和脂肪浓度应高于22%和20%。代乳粉稀释不当也是引发腹泻的常见原因,要按照说明稀释代乳粉。常见的不当稀释法包括:加水太多或太少;未充分混匀;加入盐类,导致盐类浓度偏高或钠离子浓度偏高;温度太高或太低(38℃左右)。此外,随着犊牛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代乳粉的饲喂量,以满足犊牛生长需要。

3.3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影响犊牛腹泻发生和预防的重要因素。牛场犊牛腹泻的爆发与环境卫生和气候密切相关,应将犊牛饲养在干燥、温暖、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潮湿、寒冷的条件下,犊牛为了维持体温会消耗较多的能量,降低犊牛的抵抗力。潮湿、温暖的环境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也易引发犊牛腹泻。控制好犊牛出生初期和生长早期的环境,可降低环境因素引发的犊牛腹泻。新生犊牛抵抗力弱,应尽快与母牛分开饲养,将其单独饲养于消毒的、温暖的、干燥的犊牛岛中。

总之,犊牛腹泻在犊牛饲养过程中是很常见的病症,严重危害犊牛的健康。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可有效减少腹泻引起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犊牛腹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防控好犊牛腹泻,也可保障犊牛的健康生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魏氏梭初乳沙门氏菌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
A型魏氏梭菌致猪猝死的探讨
古田县兔魏氏梭菌病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