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

2019-02-13 00:22秦建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敏感度食管癌气管

秦建军

(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医院放射科,辽宁 抚顺 113015)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癌,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80%以上[1]。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第1位[2]。淋巴结转移和转移数量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第7版《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标准》,更强调淋巴结转移次数对分期的影响。现比较淋巴结转移CT与术后病理的特点,以探讨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最小直径的诊断标准,为术前准确分期和制订放射治疗靶区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75例,女35例;年龄40~82岁,平均(59.6±8.2)岁。纳入标准:新诊断病例除纵隔淋巴结以外的远处转移或其他恶性肿瘤,术前无任何抗肿瘤治疗。淋巴结转移情况:110例中上胸段15例,中胸段67例,下胸段28例;病理分期情况:T0~T1期12例,T2期14例,T3期60例,T4期24例;病理分型情况:低分化期7例,中分化期79例,高分化期15例,分化程度不确定期9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层螺旋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锁骨上窝至肠系膜上动脉水平。扫描参数:120kV,300~350mA,准直 1 mm,螺距 0.9 mm,层厚 5 mm,层距 5 mm,重建层厚2 mm,层距10 mm。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从肘部静脉快速注入碘佛醇60~100mL(320mgI/mL,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流率2.5 mL/s,剂量1.5 mL/kg体质量。在完成CT扫描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

1.3 图像处理 将扫描数据传送至Vitrea 2工作站行多窗MPR。由2位医师联合记录和确定FOV中淋巴结的位置,以及胸腔内、锁骨上窝及气管食管沟转移淋巴结的最小直径和数目。同时,由另1名高级医师负责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对曲线下面积、相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尤登指数进行计算。

2 结果

110例共发现淋巴结643个,其中103个病理诊断阳性,540个诊断阴性。ROC曲线分析表明,以最小直径≥8 mm为诊断胸内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最佳标准,其曲线下面积为0.766,敏感度54.1%,特异度85.9%,准确率81.0%,尤登指数为0.431;最小直径≥10 mm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尤登指数分别为 19.5%、94.8%、81.4%、0.151;最小直径设定≥5 mm时,敏感度95.7%、特异度22.4%、准确率38.2%、尤登指数0.149。

ROC曲线分析表明,以锁骨上窝最小淋巴结直径≥5 mm为最佳诊断标准,其曲线下面积为0.785,特异度71.5%,准确率74.6%,尤登指数0.504;当最小直径≥10 mm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尤登指数分别为 0、1、75.1%和 0。

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最小淋巴结直径≥6 mm作为诊断气管食管沟胸内的最佳标准,其曲线下面积为 0.755,敏感度 61.7%,特异度 78.8%,准确率74.3%,尤登指数0.405;最小直径设定为≥10 mm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尤登指数分别为8.5%、97.7%、74.3%和0.062;最小直径设定为≥5 mm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尤登指数分别为72.3%、65.2%、67.0%和 0.375(图 1~3)。

图1~3 分别为胸内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最小直径的ROC曲线,横坐标表示特异度,纵坐标表示敏感度;AUC,曲线下面积

3 讨论

目前对食管癌的主要临床诊断方法除CT外,食管钡剂造影、超声或内镜检查等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均有局限性[2]。 研究[3-4]表明,CT 扫描能清晰显示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因此,其可有效用于诊断淋巴结转移。最小淋巴结直径≥10 mm常作为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但正常淋巴结与转移淋巴结重叠,因此,这一诊断标准的准确性仍存在争议。临床上CT可显示直径<10 mm的转移淋巴结。Takemura等[5]测量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转移淋巴结直径的检测结果示:65%的标本淋巴结的最小直径<10 mm,27%的标本<5 mm。一项研究[6]表明,63%的食管癌患者的转移淋巴结最小直径<10 mm。该研究结果提示,最小直径设置为8 mm,可有效诊断胸内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由19.6%提高到54.5%,特异度和准确率提高变化不大。因此,以8 mm为标准诊断价值更高,适当降低CT的最小直径标准对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比较合理。

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方面的研究较多,而伴随病理技术的研究较少,以往研究[8]仅将纵隔淋巴结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表明,与单纯胸内淋巴结转移相比,胸段食管癌向锁骨上窝转移的预后明显较差。Kato等[7]认为食管癌患者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可发在原发肿瘤的任何部位、病变和肿瘤细胞浸润范围内。研究[8]认为食管癌中胸段颈部气管食管沟及锁骨上内侧区淋巴结转移率随T期的延长而增高。临床上,经病理诊断证实的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的最小直径明显<10 mm。本研究中,诊断食管癌患者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最小直径为6 mm。

总之,淋巴结肿大可能是肿瘤转移、炎性肿大、增生性肿大或组织细胞增生所致,部分肿瘤细胞可进入淋巴结,尽管结节大小无明显变化,但仍会导致病理特征的发生。因此,如仅根据淋巴结大小判断转移情况,则易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除CT上淋巴结的大小外,转移淋巴结还可显示密度、边缘或形状的变化。因此,如何诊断EC淋巴结转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敏感度食管癌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