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P特性及其配适

2019-02-13 08:36顾巾微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非球面软性散光

顾巾微

RGP即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的英文缩写,释义是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所含的硅、氟等聚合物能够大大增加氧气的通过量,与软性隐形眼镜相比,既提高了透氧性,又具有良好的抗沉淀性,并且由于采用虹吸式原理佩戴于眼表,不直接磨损角膜,更适合长时间佩戴。

近年来RGP的使用更加普及,与普通传统的软性隐形眼镜相比,它可以完全矫正角膜散光,视力效果更好;保养容易,使用寿命长;不易沉积异物,能有效减少炎症反应;透氧性高,较少过敏者,长时间佩戴较舒适。与框架眼镜和软性隐形眼镜相比,能更加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

RGP的后曲面设计较软性隐形眼镜复杂。它的后曲面可以是球面的(即弧面上任意两点的曲率半径相等),也可以是非球面的(即中心顶点至边缘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球面镜加工较容易,但会出现球面像差,非球面设计的镜片视觉效果更好,但价格相对更高。无论是球面还是非球面设计,其后表面必须对大限度与角膜前表面形态吻合,才能确保镜片配适稳定,配戴舒适。因此RGP后表面一般根据人群的角膜E值中值来设计,常设计成双球弧面或多球弧面(如图1)。

图1

在RGP的验配中,角膜地形图是方便有效且直观的辅助检查工具,主要应用于对角膜整体进行形态学分析,用颜色反映角膜各部分屈光力的大小,反映散光性质、散光量和轴,可用于圆锥角膜和角膜疾患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以及有效评价屈光手术及其他手术后的效果和并发症。

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中的常用参数包括SRI、SAI、Sim K、PVA、E值等。

SRI即角膜表面规则指数,指角膜瞳孔区4.5mm范围内表面光滑度,完全光滑=0,通常小于2。

SAI即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指相隔180度等距离经线上对应点的屈光度差值加权总和,完全对应即球面或规则散光=0,通常小于0.5。

Sim K即模拟角膜曲率计读数,代表角膜中央区7、8、9三环两相垂直的子午线角膜曲率,等同于角膜曲率计读数,以及3、5、7mm范围内平均屈光度K值,正常值为43.2±1.3D。

PVA即预期视力,与SRI和SAI有关。

E值即离散系数,指从角膜中央到周边屈光度的变化规律。

验配RGP需要精确检查和试戴镜片后进行动态评估和静态评估,以获得良好的配适状态。试戴前眼部常规检查包括:裂隙灯的眼前节检查,眼底、眼压检查,眼睛参数测量(角膜曲率半径、角膜直径、瞳孔直径),泪膜质量检查,视觉功能检查。

诊断性试戴片的选择依赖于上述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试戴镜片可以提高配镜的成功率。患者戴上试戴片30min后进行配适评估,用裂隙灯显微镜结合荧光素钠染色可直观地观察到镜片与患者角膜的配适情况。动态评估理想状态是在瞬目后镜片平滑上下运动1~2mm,镜片始终完全覆盖瞳孔,不超出角巩膜缘。理想荧光素的图案是角膜中央少量顶部空隙,旁中心区平行或轻接触,足够的边缘宽度(0.4mm)与亮度,同时镜片在垂直方向有1~2mm的平滑运动(如图2)。

图2

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提前告知以下事项:例如强调配戴RGP的原因,与软镜相比,RGP的益处;强调镜片的安全性,解释异物感是普遍现象,将来会消失,并且提前告知镜片的价格和寿命,提示护理产品的价格和使用频率,使患者有正确的心理预期。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和适应镜片,并有效减少投诉率。

以下是一名患者成功接受和验配RGP的病例。

病例分析

姓名:肖XX

性别:女

年龄:18

主诉:高度近视,度数增加较快

眼部检查结果:

眼前节:正常

眼底:正常

屈光前检查:

旧镜远视力:

OD 0.8

OS 0.9-

旧镜近视力:

OD 1.0

OS 1.0

旧镜处方:

OD -6.75

OS -7.25

屈光检查:

静态检影:

图3

OD -5.50

OS -6.00

主观屈光:

OD -7.25

OS -7.75

视功能检查:

隐斜:

远:2BI

近:3BI

AC/A:3

Worth 4 dots: 4dots

立体视:有

BCC: 0

NRA:2.00

PRA:-1.50

调节灵敏度:

OD:5

OS:5

OU:3

视觉相关检查:

眼轴:

OD 27.33

OS 27.45

角膜曲率:

OD 7.82

OS 7.76

角膜地形图(如图3):

猜你喜欢
非球面软性散光
应用多个非球面优化鱼眼镜头的方法
非球面面形检测系统
微信表情包:网络空间的一种“软性”符号
3 ~12 岁儿童高散光的临床分析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用金刚石磨头数控加工轴对称非球面光学玻璃透镜
航天相机非球面光学元件的离子束抛光工艺研究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国企治理结构的“软性”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