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伐卢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经皮冠脉介入围手术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2019-02-13 02:33林开斌陈衎恺黄冬杭靖宇李京波魏盟潘晔生
实用医学杂志 2019年21期
关键词:肝素血栓临床

林开斌 陈衎恺 黄冬 杭靖宇 李京波 魏盟 潘晔生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200233);2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20023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目前已成为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因患者在PCI 围手术期仍为血栓形成的高风险状态,术中和术后都要求进行充分、及时、有效的抗凝治疗。但与此同时,抗凝治疗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局部与全身出血概率增高的风险。为此,抗栓治疗的方案制定必须充分衡量抗凝药物的抗凝效益与出血风险。普通肝素作为抗凝剂已常规应用于心导管室PCI 中预防血栓造成的缺血性并发症。它通过催化抗凝血酶Ⅲ灭活Ⅱa和Ⅹa 因子,从而具备对接触性血栓、自身性血栓的双重抗凝机制,而且易于床旁监测,在发生药物过量时有拮抗剂(鱼精蛋白)进行中和。然而,随着PCI 技术的广泛应用,普通肝素的诸多不足也逐渐显现,如:普通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可达1% ~3%,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不能灭活结合态的Ⅹa 和Ⅱa 因子,一旦停用可能导致凝血活性反弹、激活血小板、量效关系个体差异极大等问题[1]。鉴于普通肝素引发的各种问题,各种新型抗凝药逐渐问世,较为突出的代表便是直接抗凝血酶药——比伐卢定。该药物的最大特点是安全性好,严重出血事件显著减少[2]。现以比伐卢定为主要分析对象,就药理学特性和近5年其与普通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于PCI 围手术期应用的相关临床研究做一综述,总结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合国内临床应用状况,分析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1 比伐卢定的药理学特性

比伐卢定为包含20 个氨基酸多肽水蛭素衍生物的抗凝药,不与血浆蛋白结合。比伐卢定能够快速地将其药物的催化位点与阴离子结合,之后快速地将其氨基端与凝血酶的活性位点(D-Phe-Pro-Arg-Pro)结合,继而达到降低血液中高凝状态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比伐卢定的羧基端与凝血酶外部位点(Asn-Gly-Asp-Phe-Glu-Glu-Ile-Pro-Glu-Glu-Tyr-Leu)结合,后因凝血酶的存在能够破坏比伐卢定内部的Arg3 和Pro4 的肽键进而减弱羧基端的结合能力,发挥短暂而可逆的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在本品撤退后凝血酶的催化激活几乎可完全恢复,因此没有肝素所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和诱导抵抗等现象[3]。目前研究已经普遍证实比伐卢定具有一系列的优势:速效性、短半衰期、结构简单易合成、实验室检测便捷等。该药物在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其清除不受影响,且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该药物的清除效果仅较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降低约2%,不影响药物活性[4]。既往Meta 分析也发现合并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比伐卢定的安全性并无显著变化[5]。比伐卢定发挥效能的同时不需要辅助因子,抗凝效果可预测性较普通肝素强,在治疗过程中也无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6]。

与此同时,比伐卢定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有研究[7]表明,比伐卢定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和凋亡,进一步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缺血后心肌重构,缩小梗死心肌面积。相较之下,普通肝素会导致循环中抗血管生成肽水平升高,最终影响心肌的修复过程。

2 既往研究

尽管早期的REPLACE-2 研究[8]和ACUITY 研究[9]分别证明了无论是对于低危还是中高危的ACS 患者,相较于普通肝素,比伐卢定在PCI 围手术期中应用更能显著降低出血风险。同时HORIZONS-AMI 研究[10]还证明了比伐卢定对降低病死率有明显益处。但对于既往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的国内外研究,结果处于左右互搏的状态,各类研究因临床研究设计方案不一致或存在诸多研究设计不足让研究结论备受挑战。例如,普通肝素组存在同时应用及不应用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两种情况,同时入院标准不严格的情况导致纳入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除此以外还有普通肝素剂量在60 ~100 U/kg不等。自比伐卢定在心血管领域应用以来,相较于普通肝素在PCI 围手术期的临床效益孰强孰弱尚无定论,其难以为临床提供精确的抗栓治疗指导。为此,下文将回顾近5年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的临床研究,探讨比伐卢定应用于PCI 围手术期抗凝的临床前景。

3 近5年主要临床研究

3.1 NAPLES Ⅲ研究NAPLES Ⅲ研究[11]是一项在ACS 患者中比较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于PCI 术中的安全性与疗效的前瞻性、单中心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该试验纳入合格患者837 例,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n= 418)和普通肝素组(n= 419)。比伐卢定组患者开始以0.75 mg/kg 弹丸式注射,随后术中以1.75 mg/(kg·h)持续静脉应用。为保持ACT ≥250 s,保持0.3 mg/kg 额外注射比伐卢定。普通肝素组患者术前普通肝素以70 IU/kg 经静脉注射。主要终点为30 d 内根据REPLACE-2 标准定义的住院期间大出血(其中主要包括以下5 类:颅内出血、眼底出血、腹膜后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超过3 g/dL 和需要输2 U 以上红细胞或全血的其他部位的出血)。次要终点主要为REPLACE-2 标准定义的住院期间的大出血和小出血事件(不满足大出血标准的出血),其他标准的住院期间大出血,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30 d 内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紧急的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小出血)和1年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随访30 d 后发现比伐卢定组较普通肝素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主要期间的大出血发生率无明显下降(3.3%vs.2.6%,P= 0.54)。与此同时,尽管比伐卢定组较普通肝素组在总出血事件(8.1%vs.9.1%,P= 0.71)发生概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的就缺血事件的研究而言,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组在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的发生概率上(21.8%vs.21.5%,P= 0.93)2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0 d,两组内分别仅有2 例(0.5%)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

尽管如此,该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同时样本量较其他研究小,比伐卢定组部分患者在PCI 术中额外注射普通肝素,该研究是否能真正反映比伐卢定的临床效益还有待商榷。

3.2 BRIGHT 研究BRIGHT 研究[12]是一项比较比伐卢定与普通肝素联合或者不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开放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该试验一共纳入合格的2 194 例AMI 患者行PCI 治疗,其中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1 925 例,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269 例。将这些患者按照相同的比例分为比伐卢定组(n= 735)、普通肝素组(n= 729)、普通肝素加替罗非班组(n=730)。比伐卢定组0.75 mg/kg 静脉推注比伐卢定,随后1.75 mg/(kg·h)静脉滴注,术后维持30 min ~4 h,必要时0.2 mg/(kg·h)静脉滴注。普通肝素组100 U/kg 静脉推注,普通肝素加替罗非班组需开始以60 U/kg 普通肝素和替罗非班10 μg/kg 静脉推注,随后替罗非班以0.15 μg/(kg·min)微量泵泵入,维持18 ~36 h。主要终点为30 d 内净临床不良事件,包括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和死亡)和BARC 定义的出血事件。次要终点包括30 d血小板减少症、30 d 或1年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结果表明比伐卢定组较普通肝素组(8.8%vs.13.2%,P= 0.08)和普通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8.8%vs.17%,P <0.01)在30 d 内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概率上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在30 d 内发生的出血事件上,比伐卢定组较普通肝素组和普通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4.1%vs.7.5%vs.12.3%,P<0.01)的发生概率也可以显著降低。与之相对的,30 d 内主要不良心脏或脑血管事件、血小板减少症,术后24 h 急性支架内血栓在3 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结果同样显示,比伐卢定组出血及相关不良临床事件显著降低。在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上,随访30 d 和随访1年的结果都提示在比伐卢定在降低出血风险的同时没有显著增加支架内血栓事件。同时,该研究也行亚组分析对老年患者、女性、桡动脉通路者讨论。其结果提示对于年龄>65 岁的出血事件的高危老年患者而言,PCI 围术期应用比伐卢定是安全有效的,与普通肝素或普通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相比,可降低术后30 d 及12 个月的出血事件风险且不增加缺血事件发生概率[13]。亚组分析证实女性AMI 患者危险因素高于男性,但在比伐卢定组中女性和男性患者就术后随访30 d 的净临床不良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而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其与普通肝素组和普通肝素联合替罗非班组相较,比伐卢定可显著减少女性患者PCI 术后30 d 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与此同时,桡动脉亚组分析也说明比伐卢定的使用使经桡动脉通路的PCI 治疗的AMI 患者明显获益,其中主要体现在30 d 的净临床不良事件明显降低[15]。

BRIGHT 研究首次提出了“抗栓空窗期”的概念,通过术后足量注射比伐卢定术后30 min 至4 h的方法,已证实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并不增加出血风险事件概率。同时大多数研究对于PCI 围手术期普通肝素最佳抗凝剂量尚无定论。BRIGHT 研究在肝素组的给药剂量采用了100 U/kg,远高于其他研究的用量。而BRIGHT研究出血事件发生概率为1.5%,远低于其他研究出血事件的发生概率,这高度提示100 U/kg 肝素在PCI 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然而,GARGIULO 等[16]的一项研究提示:无论对于NSTEMI 还是STEMI 的患者,术后持续应用比伐卢定并不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概率。尽管如此,亚组分析发现术后全剂量应用比伐卢定者与低剂量应用者相比全剂量应用能够显著其患者预后。该项研究的纳入的STEMI 与NSTEMI 的比例近似4:3,而BRIGHT 研究的比例约为8∶1。目前纳入过多的NSTEMI 患者是否对本次研究中应用比伐卢定后所观察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概率造成的影响还尚无定论。在此基础上,对于术后延长比伐卢定究竟选择全剂量还是低剂量持续性应用还有待继续研究。

3.3 MATRIX 研究MATRIX 研究[17]是一项在ACS 患者中比较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联合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的大型多中心随机研究。该试验纳入患者共7 213 例患者(包括STEMI 4 010 例,NSTEMI 3 203 例),将其分为比伐卢定组(n= 3 610)和普通肝素联合Ⅱb/Ⅲa 受体拮抗剂组(n= 3 603),其中比伐卢定组还分为术后应用比伐卢定组(n= 1 799)和术后立即停用比伐卢定组(n= 1 811)。研究要求STEMI 患者需在冠脉造影前随机化分配,NSTEMI 患者则在冠脉造影后PCI之前随机化分配。比伐卢定组若术后立即停药的患者便以0.75 mg/kg 在术中经静脉弹丸式注射,随后术中以1.75 mg/(kg·h)持续静脉应用。之后该组按分组用药,术后继续用药组可以选择4 h 内全剂量静脉注射比伐卢定,或者0.25 mg/kg 注射比伐卢定至少6 h。普通肝素组中没有联合应用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的按70 ~100 U/(kg·h)静脉注射,联合应用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的按50 ~70 U/(kg·h)注射。MATRIX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30 d 时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确定的支架内血栓和净不良临床事件。次要终点包括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研究发现:比伐卢定组与普通肝素组相比,在全因死亡事件(1.7%vs.2.3%,P=0.04)和心源性死亡事件(1.5%vs.2.2%,P= 0.03)发生概率明显下降。与之相同的,比伐卢定较普通肝素组在大出血事件发生概率(1.4%vs.2.5%,P<0.001)也能显著降低。但2 组在30 d 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0.3%vs.10.9%,P= 0.44)和净不良临床事件上(11.2%vs.12.4%,P= 0.12)并无明显差异性。对于缺血事件而言,2 组发生心肌再梗死(8.6%vs.8.5%,P= 0.93)和卒中(0.4%vs.0.5%,P= 0.57)也无显著差异。但就支架血栓(1.0%vs.0.6%,P= 0.048)而言,比伐卢定组较普通肝素组的风险显著升高。亚组分析就BRIGHT 研究的抗凝空窗期进一步探究,然而结果证实将抗凝药物比伐卢定使用延长至PCI 完成后至少4 h 与PCI 完成后立即停药相较,两亚组主要终点发生率相似,继续比伐卢定组和停药组分别为11.9%和11.0%(RR= 0.91,P= 0.34),提示通过PCI 术后延长应用比伐卢定无法显著提高患者的获益水平。但有趣的是,通过在比较PCI 术后比伐卢定全剂量静脉注射和低剂量静脉注射患者与肝素组术后30 d 主要终点的发生概率上同样证实是PCI 术后全剂量较低剂量静脉注射对于患者的临床获益有更明显作用[18]。该研究就性别进行亚组分析也得出与BRIGHT 研究不一样的结果:ACS 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在危险因素和血栓负荷上无显著差异。不过,该研究也得出一同BRIGHT 研究同样结论:在ACS的患者中,比伐卢定组在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和净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概率上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对1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还进一步发现PCI 术后无论有无持续应用比伐卢定,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或净不良临床事件都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20]。

但对于MATRIX 研究而言,普通肝素组与比伐卢定组应用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的比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平衡(25.9%vs.4.6%),目前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对该研究终点事件的影响仍是未知数。在普通肝素组中,普通肝素的剂量在70 ~100 U/kg 不等,与此同时比伐卢定组中有39.2%的患者应用过普通肝素,最终从该研究中难以正确评估比伐卢定的抗凝效应与出血风险,其研究结论仍然需要继续验证。

3.4 CathPCI 注册研究CathPCI 注册研究[21]是一项基于美国的国家心血管数据库的研究数据所进行的回顾性研究。该研究纳入合格的通过桡动脉通路行PCI 的STEMI 患者67 368 例,其中比伐卢定组29 660 例,普通肝素组42 158 例。比伐卢定组接受GP IIb/IIIa 抑制剂干预的比例仅为22.9%,而普通肝素组高达59.4%(P<0.001)。该研究主要分析住院期间所发生的临床事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人员对未校正的结果分析发现比伐卢定组与肝素组相比,在术后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等主要事件的发生概率上(4.6%vs.4.7%,P= 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比伐卢定组的出血事件的发生概率(6.8%vs.8.1%,P<0.001)显著下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4.3 ± 4.2)vs.(4.5 ± 6.1),P<0.001],但接受比伐卢定的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增加(1.03%vs.0.62%,P<0.001)。研究团队对多个变量进行校正和进行倾向性评分,再分析发现对于接受比伐卢定的患者较于普通肝素患者在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等主要事件的发生概率上(OR= 0.95,95%CI:0.87 ~1.05,P= 0.3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进一步分析证实比伐卢定也不能进一步有效地预防出血事件的发生(OR= 0.98,95%CI:0.91 ~1.05,P= 0.57)。不过对于支架内血栓此类缺血事件而言,OR值差异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OR= 2.11,95%CI:1.73 ~2.57,P<0.001)。但是,另一指标住院时间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并非随机对照研究,仅为基于数据库的回顾性分析,对于入组的患者并无严格把控,包括患者基线没有保持一致,用药方案没有统一,同时没有有效地定义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范围。尽管该研究通过倾向性评分来减少误差,但是其分析结果仍然存在较大偏倚,难以客观反映临床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接受比伐卢定抗凝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接受了普通肝素的干预,为此本研究中难以衡量上述两种抗凝药的临床效益。再者对于STEMI 的患者而言,术后长达1 个月的时间均处于高风险期,而本研究仅仅统计住院期间的临床事件,而无出院后的随访信息,导致该研究难以为临床决策提供有效的指导。

3.5 VALIDATE-SWEDEHEART 研究VALIDATE-SWEDEHEART 研究[22]是一项在心肌梗死的患者当中比较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单一治疗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性的回顾性研究。该研究纳入合格患者6 006 例,包括3 005 例STEMI患者与3 001 例NSTEMI 患者。在动脉造影后PCI前将患者随机化分配,按1∶1 分为比伐卢定组(n= 3 004)和普通肝素组(n= 3 002),同时也根据心肌梗死的类型和医院进行分层。试验患者随机化之前均静脉运用普通肝素抗凝。比伐卢定组开始以0.75 mg/kg 经静脉弹丸式注射,随后术中以1.75 mg/(kg·h)持续静脉应用,持续到血运重建完成。普通肝素组70 ~100 U/kg 动脉推注。随访180 d 获取研究结果。主要终点为180 d 内的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和大出血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STEMI 和NSTEMI 的死亡率、心肌梗死及大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卒中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将死亡原因分为心源性死亡和非心源性死亡,将大出血事件按BARC 标准分为2、3、5 型出血。将180 d 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可得:比伐卢定组较普通肝素组在主要终点事件(12.3%vs.12.8%,P=0.54)、心肌梗死(2.0%vs.2.4%,P= 0.33)、大出血(8.6%vs.8.6%,P= 0.98)、确定的支架血栓(0.4%vs.0.7%,P= 0.09)和死亡(2.9%vs.2.8%,P= 0.76)发生概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终点事件中大出血事件发生概率为2/3,大出血事件中2/3 为2 型出血,1/3 为3 型或者5 型严重出血。在NSTEMI与STEMI 亚组与其他亚组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唯一有明显差异的为参与研究运用抗凝药治疗的患者较入选后排除不接受抗凝药治疗患者在病死率上(2.9%vs.8.1%)有明显下降。另有亚组分析结果提示无论对于股动脉通路和桡动脉通路的患者而言,比伐卢定都不能显著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概率[23]。另一方面,在性别的亚组分析结果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女性患者而言比伐卢定较普通肝素的干预能有效地下调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24]。

同年同样团队基于相同数据库的SWEDEHEART 研究[25]结果与VALIDATE-SWEDEHEAR 研究并不一致,其证实了比伐卢定能够降低1 个月和1年的病死率。尽管该研究肯定了比伐卢定的临床效益,但由于诸多原因该研究并未欧洲指南的制定提供新的临床证据。而VALIDATE-SWEDEHEAR 研究的发表,极大地参与欧洲ACS 患者抗栓指南的制定。事实上VALIDATE-SWEDEHEAR 研究并非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是基于瑞典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的基于注册登记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其能否反应ACS 患者的真实情况仍值得商榷。研究入选患者为STEMI 与NSTEMI 各一半,而二者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差别,STEMI 中血栓负荷较NSTEMI 明显更重,心肌坏死程度更深,对心功能影响更大[26]。既往研究主要纳入STEMI 的患者,但该纳入等量的STEMI 与NSTEMI患者,比伐卢定治疗组获益水平是否会因此受到变化有待进一步验证。另外入选的患者全部应用新型P2Y12 抑制剂,在该研究中入选人群的出血风险有可能会波动,其出血事件的发生概率真实反映客观情况还值得深究。对于比伐卢定组而言,91%的入选患者应用普通肝素,在此基础上两种药物之间的临床效益之间的差异有可能无法有效地在研究中体现。同时存在仅有65%的患者术后延长注射比伐卢定的现象,平均时间为57 min,与既往研究中的比伐卢定组患者全部术后延长注射4 h 相比,此类操作有可能与该研究中的缺血事件发生概率上升相关。最后该研究选择180 d 作为主要终点,目前多数研究以30 d作为观察抗凝疗效和安全性的最佳时间点,这一事件点的设定最后是否会导致比伐卢定降低短时间内出血事件的发生概率尚未明确。

4 总结与展望

对于ACS 行PCI 的患者来说,其血栓形成负荷高,选择合适的抗凝药,从而降低血栓形成尤为重要。但同时,对出血风险高的患者而言,如何有效地抗栓成为一项难题。目前PCI 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PCI 围术期的抗栓药物的选择依然是研究的热点。

不可否认的是,普通肝素有易于检测、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在PCI 的抗凝治疗中仍然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比伐卢定的问世,且相较于普通肝素的多种优点,人们还在探索其在PCI 当中的应用的临床证据。目前,尚未明确两种药物究竟谁能收获更高的临床效益。尽管近5年来的NAPLES Ⅲ研究,MATRIX 研究 和VALIDATESWEDEHEART 研究等多项研究并不支持比伐卢定较普通肝素在抗凝治疗中有更高效的临床效益,然而需要客观辩证分析各个研究结果,认真思考该研究是否客观地反映两种抗凝药物真实的抗凝临床效益。

BRIGHT 研究是目前较多学者公认的其研究方案严谨合理的研究。同时与西方人群相比,亚洲人群对抗栓药物具有独特的反应性和风险-获益特征。该研究是国内第一个多中心比较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疗效的研究,其研究对象为中国人,相比于其他国际上的研究,该研究更能为国内PCI的抗栓策略提供有效的指导。

国内指南[27]明确指出无论是NSTEMI 与STEMI,PCI 手术期间常规比伐卢定抗凝为IA 类推荐。近两年伴随着其他研究的发表,2018 欧洲血管重运指南[28]中明确指出对于NSTEMI 患者行PCI 常规使用比伐卢定抗凝由Ⅰ类推荐下调至Ⅱa类推荐,对于STEMI 患者行PCI 常规使用比伐卢定抗凝从Ⅱa 类推荐下调至Ⅱb 推荐,其主要证据来源于VALIDATE-SWEDEHEART 研究。提示还需重新客观审视指南对比伐卢定推荐级别的变化。除了VALIDATE-SWEDEHEART 研究,欧盟一直采用鼓励低医疗费用的临床策略,故仍提倡PCI 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普通肝素。截至目前,国人是否应该采用按照欧洲指南的推荐,较比伐卢定而言更应该常规应用普通肝素仍然在讨论当中。

比伐卢定作为一种新型抗凝药物,在其作用机制明确、优点突出的背景下,已经越来越在临床得到青睐。每一种新型药物到临床上大规模应用的过程必然会饱受争议与诟病,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不久必将明确不可比拟的优势。展望未来,不断开展的就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其研究结果的势必将提供新的依据。

同时在研究中,需建立临床研究的合作网络,收集大样本数据,尤其是积累中国人本身的临床数据。目前国内的研究结果与欧美研究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其可能潜在原因在于人种和基因的差异性。未来研究可以同时就亚裔人群与欧美人群进行样本数据收集与结果对比,进一步探讨人种差异性及相关基因之间的差异是否与PCI 围手术期运用比伐卢定后的获益和风险相关。

猜你喜欢
肝素血栓临床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