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壁庄水库鱼类构成及变化情况

2019-02-13 01:35朱会苏
河北渔业 2019年1期

摘 要:通过对黄壁庄水库鱼类种群结构采样调查,分析黄壁庄水库鱼类构成及经济鱼类变化的情况。1999年以前,主要的经济鱼类为鲢、鳙、鲫和鲤,2010年以后,新出现的品种為太湖新银鱼、大银鱼、池沼公鱼、鱵鱼和翘嘴红鲌,其中大银鱼和池沼公鱼成为黄壁庄水库最主要的经济鱼类。

关键词:黄壁庄水库;鱼类构成;变化情况

1 地点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黄壁庄水库整库区全水域。

1.2 调查时间、方法

1992年以来的每年9月黄壁庄水库银鱼开库和11月杂鱼开库期间进行调查。其中9月银鱼采捕采用对船拖网捕捞方法,11月杂鱼开库期间采用的大网眼挂网捕捞,每年进行两次采样调查。每次采样随机抽取40条渔船,在每条渔船的渔获物中随机收集100尾左右的鱼类,进行整理分类归纳 。

2 结果

通过连续多年采样调查发现,黄壁庄水库鱼类的构成相对固定,发生变化的是1999年-2010年期间。1999年以前,黄壁庄水库采集到鱼类14种4 380尾,隶属于3目、4科、13属。从鱼类整体组成来看,鲤科鱼类为主要鱼类,占鱼类总数的69.32%,数量较少的是鳅科和鲇科鱼类,分别占鱼类总种数的11.32%和10.35%。各种鱼类的分类学地位及生态特性详见表1。

2010年以后的采样中,采集到鱼类17种3 690尾,隶属于5目7科16属,种类结构趋于多样性。本次调查采样结果从整体来看,仍以鲤科鱼类为主,占鱼类总种数的比例为57.38%,较上年下降11.94个百分点;其次为银鱼科、胡瓜鱼科和鮠科鱼类,分别占总鱼类种数的16.22%、13.38%和11.48%;鳢科和鲇科鱼类物种数量相对较少。详见表2。

3 讨论与分析

3.1 鱼类构成变化

从采样结果看,近十年来,黄壁庄水库鱼类种群发生明显变化。2010年以后采样中黄壁庄水库的鱼类除鲢、鳙、鲤、鲫、白鲦等原有鲤科鱼类外,有5个品种为新增品种,分别是胡瓜鱼科的池沼公鱼、鲤科的翘嘴红鲌、银鱼科的太湖新银鱼、大银鱼、鱵科的鱵鱼。其中太湖新银鱼、大银鱼、池沼公鱼是通过人工增殖引进的新品种,而鱵鱼是引进池沼公鱼时携带而来[6]。银鱼和鱵鱼是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鱼类,由于黄壁庄水库水质逐年变好,为银鱼和鱵鱼生长提供了先天条件,使得这两种鱼类迅速繁衍,并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种群[6]。目前太湖新银鱼、池沼公鱼、鲤鱼和鲫鱼是黄壁庄水库的主要优势种群。

3.2 生态习性变化

从生态习性看,鳙、鲢等中上层鱼类较多,占鱼类总种数的37.82%,而鲤、鲫等中下层鱼类仅占24.36%,这与近年来“以鱼净水”人工放流活动是分不开的。依据鱼类食性划分,杂食性种类较多(占70.74%)且数量较大,代表种类为鲤、鲫等。肉食性鱼类占14.63%,代表性种类是黄颡鱼;植食性为主的鱼类占14.63%,代表种类是鲢鱼和草鱼。依据鱼类所产卵的特性来划分,鲤、鲫、太湖新银鱼、大银鱼、池沼公鱼、白鲦等6种鱼类为代表的产黏性卵鱼类,占68.95%;鳙、鲢、翘嘴红鲌、草鱼和乌鳢等5种鱼类为代表的产浮性卵鱼类种类,占30.12%。

从季节来看,秋季的优势种银鱼和池沼公鱼,冬季的优势种为鳙、鲫、鲢、鲤。从鱼类的食性和数量来看,占绝对优势的仍是杂食性鱼类,植食性和肉食性鱼类数量相当。食物链结构较为合理。

3.3 经济性方面

从产量及市场售价来看,银鱼的经济性均高于其它种类。如2015年银鱼的年产量和售价都很高,年产近50 t,售价为26元/kg,产值为130万元;2016年银鱼的产量70 t左右,产值为200万元;2017年银鱼的年产量近100 t,售价为30元/kg,产值达到300万元,成为黄壁庄水库最主要的经济鱼类。

参考文献:

[1] 王以康.鱼类分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2] 伍献文.中国鲤科鱼类志(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3] 张觉民,何志辉.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4] 伍献文.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5] 孟庆闻 缪学祖 俞泰济,等.鱼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6] 朱会苏.黄壁庄水库鱼类变化初探[J].河北渔业,2015(2):24.

(收稿日期: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