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猴诞生

2019-02-13 13:21
百科知识 2019年1期
关键词:泰特科学实验墨子

2000年1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猴诞生

2000年1月14日,一只克隆猕猴在美国诞生。这是全世界第一次成功地克隆灵长类动物。美国俄勒冈州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组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

这只克隆猴名叫泰特拉,其克隆方法同第一只克隆羊多莉完全不同。克隆猴采用了胚胎分裂的方法。研究人员反复实验13次,通过各种方法把107个猴胚胎分裂成368个胚胎,结果有4个发育成熟但胎死腹中,只有泰特拉在胚胎分裂157天之后幸运地降生。研究中心的杰拉德·斯卡腾博士表示,由于它们的基因完全一样,因此对药物的反应也一样,这将大大简化实验过程。克隆猴可用于人类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病的研究。

2017年1月18日—“墨子”号卫星正式开始千公里级量子科学实验

2017年1月18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完成在轨测试,正式开始科学实验。几个月后,“墨子”号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中国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回答了爱因斯坦关于量子力学的“百年之问”。

量子卫星技术是推动人类科技前进的重要一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瓦莱克认为:“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它将会把科学转变为技术。如果实验成功,它将有可能建立比经典物理学更强有力的地面系统与空间系统链接。然后,这种链接可以用于安全的信息交流。因此,爱因斯坦用来反对量子物理学的比喻,最终成了一种交流工具,这将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进展。”

1872年1月23日—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诞生

1872年1月23日,朗之万生于巴黎,他从小就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1897年,朗之万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进修一年,并认识了当时的物理界大师汤姆逊和卢瑟福。后来,朗之万回到巴黎,在诺贝尔奖得主皮埃尔·居里的指导下于1902年取得博士学位。

朗之萬以其对顺磁性及抗磁性的研究而闻名,他提出用原子中的电子电荷去解释这些磁现象,此外,朗之万动力学及朗之万方程也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1904年,朗之万在研究运动电荷的电磁辐射时得到了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式。在看到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的论文以后,他对相对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和爱因斯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相对论的传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朗之万曾于1931年来中国考察教育,到达上海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他为此进行了各种声援中国的活动,呼吁中国物理学界联合起来,在他的倡导下酝酿已久的中国物理学会终于正式成立。

猜你喜欢
泰特科学实验墨子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