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的“3S+7S”标准化精益管理

2019-02-14 01:41郭建勇牛汝东张学仁李学明董涛任海燕程建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9年10期
关键词:洗井管理区永安

郭建勇,牛汝东,张学仁,李学明,董涛,任海燕,程建

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东辛采油厂 (山东 东营 257061)

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企业管理处 (山东 东营 257061)

1 生产区域“3S”管理深化

1)建章立制,明确目标。为全面提升“三标”建设整体水平,推动内部管理标准化、作业环境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永安管理区开展了“戮力抓三标,打造油田风景线”活动。通过对现场的采油设备、电力设备、油水井现场等制定相应的标准,对现场易出现的跑冒滴漏、螺丝松动等问题实现销项管理。围绕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三标”看板管理特色主题活动。通过3个方面的工作,实现注采基础管理点、线、面的全面提升。①典型建设、示范引领,实施看板管理。各注采站建立三标示范区,互相学习,带动三标工作全面推进。各井站以自身管理最好水平建立样板,实施单井看板管理。②规范运行、建章立制抓落实。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评分细则,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丰富检查手段,视频、现场、图片完善检查内容,规范“三标”运行;③完善“三标”运行平台。通过“三标”建设管理平台,不达标问题分类汇总等措施,宏观掌控、客观评价、找准管理薄弱点,对三标建设管理全过程实施监管[1]。

2)鞭策后进补齐短板。永安采油管理区根据各个采油站“三标”达标率不均衡的现状,尤其采油2站处于辛安水源与北二路北侧,地理位置敏感,油藏管理难度大。面对这一现状,管理区制定了“观念突破、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面对该站“三标”基础存量大、标准低的现状,管理区组织采油1站、3站8名人员进行劳务流转,专门解决2站的“老大难”井永8斜81。通过一天的专项整改该井就改头换面,整齐划一的井场成为了采油2站的标杆井。同时根据“1+2+2”绩效考核规定,该井的动态得分随之流转到采油1站和采油3站。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实现了全员参与,全面辐射,经过30天努力奋战,该站达标率由64.6%上升到100%。

通过深化“3S”管理,从技术层面实现追求精细管理向追求精益管理转型,管理层面实现局部有亮点向全面规范管理提升。

2 非生产区域“7S”管理运行

永安管理区把规范化管理作为提升基础管理、强化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持续开展“三标”建设的前提下,在基层非生产区域开展“7S”管理办法,“7S”即整理(Seiri)、整顿(Sei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ike)、安全(Safety)、节约(Saving)。进一步规范基层、班站的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安全环保区域和文化区域管理,以规范管理促进意识转变[2]。

根据办公室楼层、人数合理划分责任区,将办公室、院落及公共区域落实到人。针对宿舍、库房等部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宿舍统一配备了床单、枕巾、鞋架等物品,并设立床头卡,注明使用人,便于检查整改;库房要求物品摆放整齐,及时清理垃圾,保持整洁。按照安全管理规定,还制作了逃生路线图,设立安全集结点,并在每个楼层、会议室配备了灭火器,便于在发生灾害时能够及时抢险及逃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管理人员在所有配电箱上张贴警示标识,注明负责人、责任人,及时清理内部灰尘,标注好每个开关的作用;同时开展安全用电大检查,先后整改线路隐患8处,全面禁止室内使用电暖气、电炒锅等高能耗设备。在基层站,管理区开展了“站容站貌大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物品摆放,清除卫生死角,同时还加强基层文化阵地的建设,按照要求张贴中国石化企业文化挂图,并依据《中国石化品牌视觉形象规范管理办法》,对不符合要求的标识进行了更换、清除。

“7S”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了进一步固化“7S”管理成果,并将其转变为企业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永安管理区及时总结经验,将定期开展“找茬”活动列为常态化工作。从生产活动到日常行为,从安全隐患排查到物品日常摆放,从标准标识到个人素养,针对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排查与“3S+7S”管理相悖的条目,并组织干部员工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学习,促进“3S+7S”管理从形式化到行事化再到习惯化的转变。

永安管理区动员全区在岗215名干部员工,开展“我为安全来找茬”活动。本着“不放过一个松动螺丝,不漏掉一处安全隐患”的原则,通过“现场图片、隐患描述、隐患分析、整改建议”的方式,对各类设备、设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全面地维护保养,查隐患、找漏洞、抓整改。针对永3-5岗位计量站放空罐水泥护栏过于老化、安装间隙过大的问题,通过找茬发现隐患后,及时将该建议传达到全区,并排查同类隐患进行治理。永8斜72刹车弹簧失效,停井维修操作时容易溜车,造成人身事故,职工第一时间更换刹车止回弹簧并及时保养。永一注值班室挡鼠板无安全警示标识,易致人摔倒摔伤,“找茬”后相关负责人及时更换全新防鼠板,并根据实际将防鼠板高度抬高了20 cm,避免发生人员伤害。截止目前,管理区共查找并整改安全隐患73处,消除“低、老、坏”等安全事故隐患,实现了质的突破[3]。

安全打响了找茬的第一枪,节约环保更是重中之重。注水站污水罐清罐时,为拉运清出的油泥砂,需挖土建立临时油泥砂池,再铺上防渗布。在倒运油泥砂时,塑料防渗布易破损,油泥易渗出,造成注水站油泥埋地污染。在全员“找茬”活动中,职工提出清罐时,在人孔处建立地上水泥排污池,再铺防渗布倒运油泥砂。这种方法不用挖坑,大罐基础不会受损,水泥排污池不易破损渗漏,清罐完成后打扫拆除,污染易清理,可以有效避免污染。永安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积极协调落实,自建立水泥排污池后未发生一起因渗漏导致的污染事件。

找茬活动的常态化,进一步提升了干部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彻底摒弃了堆积工作量的低端发展模式。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找的是茬,提升的是意识,健全的是制度,树牢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的是“重规范、讲风范、做示范”的胜利担当,助推的是风清气正、规范经营、风险受控的企业政治生态和管理生态,实现了从精细管理到精益管理的蜕变。

3 精益管理实现油田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两化融合,聚焦提质增效,实现注采精细管理模式向精益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三标”基础管理水平。永安管理区围绕“一个争创、三个优化”,开展了“注采基础管理提升”活动,依托信息化支撑,全面开展注采基础管理提升工作[4]。

“一个争创”即开展争创抽油机合理运行示范区。以提升系统效率为目标,通过优化抽油机选型匹配、电机匹配、抽油机平衡、参数优化、皮带和盘根松紧调节和加强润滑保养等措施,依托信息化数据,研究抽油机运行各节点的最佳状态,使得抽油机在合理工况下运行。与2017年相比,2018年油井检泵周期由804天上升到835天;倒井率3.2%下降到2.4%;油井工况合格率由93.36%提高至93.64%,一直保持在采油厂前3名。

“三个优化”是指油井单井管理措施、间开井周期、注水井洗井方式3项技术指标优化活动。永安管理区所管辖永3、永35断块高含水、结蜡、供液能力相对较好;永8、永101断块油稠;永1、永66等断块含水较低、结蜡、供液能力差、泵挂深。结蜡、油稠井易造成光杆下不去、管线回压高及管线堵塞等躺井。针对以上难点,为了进一步减少停井次数,避免井筒温度降低,流动性变差造成杆卡,技术管理室牵头,承包单井,依托“四化”系统海量数据、结合日常管理维护情况等信息,优化掺水流程,做好升温降压,减轻管网压力;改进传统加药方式,优化药剂配比,通过功图远传系统对比分析,动态调整加药周期。

永安管理区对管理区泵效低于30%的23口油井,通过与地质相结合,从地层供液状况出发,与地质所、工艺所等技术人员结合,制定合理的间开措施,根据液面恢复情况,结合“四化”功图确定间开周期。

在注水井方面,永安管理区与盐家管理区共用注水系统,出现注水泵排量满负荷运转时间长、洗井安排难度大等难题。且采油2站和采油3站都依靠外输混输泵外输,受混输泵压力和运转情况限制,回水洗井受限。同时,洗井易受天气影响,恶劣天气道路泥泞引起误车,导致不能及时洗井,永安管理区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组成青年突击队,为无回水流程的井自行铺设管线,连接流程,确保恶劣天气下洗井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配合“泵车+罐车外排洗井”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注水系统应急能力,提升了注水管理水平。活动期间,周期优化率达到100%,改善工况、降低能耗,延长油井免修期。

精益管理为管理区效益稳产打下了良好基础,也强化了管理区通过精益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5]。

4 实施效果

永安管理区把“3S+7S”管理作为助推生产经营内涵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让基础管理真正植入核心、融入中心,深入人心,以提升全员意识、精益管理的落地促进优势转化。

4.1 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

永安采油管理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2018年原油产量完成21.09×104t,完成计划(20.88×104t)的101%,超产2 097 t。天然气外供量完成 707.86×104m3,完成计划(606×104m3)的116.8%。全年实际完成利润6 928.27万元,超计划指标2 073.43万元,存量资产优化创效893万元。

4.2 促进了基础管理全面提升

围绕“精细开发、效益开发”,聚焦油藏经营管理需求,建章立制、督促执行、优化考核。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信息表单化标准。强化基础管理、深化技术管理,不断探索精益管理的新模式,实现开发工作的经济运行,为油田整体效益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规范运行,建章立制抓落实,完善采油厂“三标”运行平台,确保管理区“三标”达标率保持在100%,热洗措施有效率由81.9%提升至91.1%,间开井优化平均日增油1.2 t,水井洗井优化率65.9%,基础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4.3 提升了企业QHSSE工作水平

以“3S+7S”管理构建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着力转变管理方式、搞活运行机制、创新管理举措,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助推QHSSE管理提升,通过从严管理、规范管理、精益管理,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实施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营造依法合规、风险受控的管理生态,全面提升风险管控水平。①推进本质化安全生产。识别大风险、消除大隐患、杜绝大事故,全面构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井控、承包商、直接作业环节、危化品等安全管理。应用“3S+7S”管理,加强员工健康管理,提升全员安全素质、风险防控能力、应急处置效率。②推进高标准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强化环境保护和用能管理,实现排放总量和强度持续双降,在保护生态、生态修复上发挥引领作用,强化安全三基,狠抓“三标”达标提升,查盲点、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夯实油田高质量发展根基。

4.4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S+7S”管理是油田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三老四严”、“4个一样”等石油石化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3S+7S”管理有助于消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不良现象,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物品的有效保管和布局,让员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3S+7S”管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植入到每名员工的心中,让各项管理工作趋于精细,降低了污染发生概率,助推精益管理质量的提升,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猜你喜欢
洗井管理区永安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长安永安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浅谈JHX5280TJC型洗井车的改造与应用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注水井洗井“立体化”精细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永安桥 百年永安
“永安五铢”的版式及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