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频发的原因调查

2019-02-14 21:44
饲料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败血症出血性牦牛

赵 兰

(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畜牧兽医站,青海 海北 810499)

为进一步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全面进步,要对病害问题予以集中监管,尤其是在高原牦牛管理工作中,出血性败血病十分常见,且疾病发作没有季节性,造成养殖户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要在分析病因的基础上建立对应的防治措施,确保能有效提升管控的综合效果。

1 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频发的原因

在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发现,病原体是造成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频发的重要原因,病症会导致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出现,这种病菌不能运动,且不会形成传染的芽孢,自身对外界环境影响因素的抵抗能力较差。尤其是在温度较低的空气中,仅仅能存活3 d,但是在患病高原牦牛的血液或者是在分泌物、排泄物中却能存活6~10 d左右。另外,在一些腐烂的动物尸体内能存活1~6个月。利用高温环境能有效消灭病菌。

2 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一般而言,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主要分为以下3种:急性出血性败血症,患病的高原牦牛会出现体温迅速升高的现象,并且高原牦牛的皮毛较为松散和凌乱,加之高原牦牛食欲下降,就会造成连续性腹泻问题,排泄物的味道较难闻甚至会出现血丝。需要注意的是,若是不能对高原牦牛进行及时救治,就会在1 d内死亡。水肿性出血性败血症,高原牦牛会出现咽喉、脖颈以及头部水肿的现象,并且若是用手按压高原牦牛的水肿部位,硬度较大,若是不能对高原牦牛进行集中处理,就会造成窒息死亡。肺炎性出血性败血症,高原牦牛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呼吸困难和严重的连续性咳嗽。兽医对高原牦牛胸部予以叩诊后就会听到严重的湿音。另外,若是高原牦牛不足两岁,则会出现下痢出血的现象,此时不及时进行救治,就会导致高原牦牛最终虚脱死亡。

3 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频发的防治措施

要想控制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频率,就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有效夯实预防体系,减少死亡率,并且要落实有效的管理机制,维护养殖质量,减少经济损失问题。

3.1 预防策略

在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治工作中,预控手段非常关键,也就是说,要想提升防御工作的基本质量,减少疫病几率就要建立完整的预控管理规划。并且对高原牦牛进行集中的活菌菌苗接种处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重量在100 kg以下的牦牛要注射4 mL的相应疫苗,针对重量在100 kg以上的牦牛,则要注射6 mL的相应疫苗。另外,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疫苗种类,第2次疫苗注射要和第1次注射之间间隔3周左右。

要落实系统化检测机制,确保能对高原牦牛种植区域进行实时性观察和饲养管理,确保能第一时间发现牦牛患病情况,从而建立健全完整的监管机制和处理措施。

要积极落实饲养管理人员意识指导工作,确保饲养人员能对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严重程度有明确的认知。也就是说,相关部门要扩大防治宣传力度,并且有效落实疾病防治和科学饲养管理知识,一定程度上减少饲养工作中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几率。

要对检疫项目进行及时性监督护和管理,夯实管控工作基础的同时,也要对患病牦牛进行隔离监管,避免出现较差感染的问题。针对检疫项目中的疫苗,也要进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处理,结合实际情况和牦牛的抗药性等多元化因素提升出血性败血症检疫项目的综合水平。另外,在对菌苗进行检测时,要确保牦牛养殖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

饲养人员为了提升养殖工作的基本水平,要对饲养场地进行定期清理和管控,强化对牦牛饮食情况的关注,完善隔离工作和治疗工作,确保能将患病牦牛使用的饮食器件进行集中的消毒处理,避免病菌的传播和扩散。

3.2 治疗策略

一旦牦牛罹患出血性败血症,就要利用针对性处理方式进行治疗处理,提升管控工作的基本水平,有效减少牛群的死亡数量。

要将患病牦牛进行隔离处理,第一时间完成隔离控制,针对一些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但是疑似传染的牦牛则要进行24 h观察,确保能避免较差传染。最关键的是,在隔离后要对饲养区域进行集中消毒处理,规避病菌留存。

在进行隔离后就要利用相应的治疗机制进行集中救治,以保证能减少患病牦牛的死亡率。首先,针对患病较轻的牦牛,主要是利用浓度为10%的磺胺嘧啶钠进行集中注射,注射位置一般是在牦牛的两侧内部肌肉位置,剂量为50 mL,要保证每天早晚各注射1次,连续注射3 d即可。其次,针对患病较重的牦牛,则要利用浓度为5%的葡萄糖和青霉素钠盐配以浓度为10%的磺胺嘧啶钠进行联合治疗。与此同时,要添加10%维生素C,建立有效的平衡治疗方案,一般是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葡萄糖和青霉素钠盐注射300 mL、磺胺嘧啶钠200 mL、维生素C只需要40 mL即可。值得一提的是,有肠炎的牦牛则要配以葡萄糖盐水和氯霉素,就能提升其实际治疗效果,连续注射2 d,注射1次·d-1即可。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降低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频发的问题,要对致病原因进行集中分析,并且建立完整的治疗监管机制,确保能夯实管控工作流程,积极提升常规化养殖工作的质量,避免病害问题影响牦牛的生长水平和养殖区的经济效益,落实可持续性饲养管理原则。

猜你喜欢
败血症出血性牦牛
赛牦牛(布面油画)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牦牛场的雪组诗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