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MW机组低氮燃烧器改造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

2019-02-15 09:03王加勇徐津平邱淑霞
上海节能 2019年1期
关键词:燃烧器炉膛风量

王加勇 杨 茉 徐津平 邱淑霞

1.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0 概述

我国在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氮氧化物排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1]。早期投运的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相对较落后,NOx排放浓度偏高,燃煤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通常在600mg/m3以上。针对对冲旋流燃烧锅炉NOx排放高问题,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2-6]。笔者采用Fluent软件对该锅炉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低氮改造。通过试验证明了改造方案的实用性,可为同类型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低氮改造提供参考。

1 设备概况

某电厂锅炉为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单炉膛、单汽包、固态排渣燃煤锅炉,燃烧系统为前墙布置双调风轴向旋流燃烧器、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燃烧器及其布置见图1。

图1 燃烧器及其布置示意图

通过对机组锅炉资料的研究及现场调查,分析锅炉存在的NOx浓度高、排烟温度高、锅炉效率低和过热器减温水量低等问题,拟对锅炉进行低NOx燃烧器改造。

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及其改造方案选取

鉴于改造前锅炉运行效率低,污染物排放不满足环保要求等现状,以燃烧模拟为基础进行模拟。通过模拟后进行相应改造,并通过相关试验验证改造结果。低氮改造需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对炉内燃烧的影响;(2)对锅炉受热面吸热的影响;(3)对锅炉排烟温度的影响;(4)对飞灰可燃物的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对低NOx燃烧器改造前运行工况和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改动对锅炉热力性能和污染物控制性能的影响。本文对所模拟的部分技术方案(表1)进行分析:

(1)目前锅炉燃烧系统及布置方案;

(2)燃烧器采用前3后1运行;

(3)燃烧器纯前墙运行;

表1 数值模拟计算表

其中以工况1为基准,作为比较各种设计方案的基础,而模拟的部分边界条件是通过现有机组运行数据在工况1中标定的,工况2、3是需评估改造后的运行效果。

对单只燃烧器进行模拟,得到燃烧器出口两相流场,然后以燃烧器出口作为炉膛入口边界条件,进行全炉膛模拟。炉膛结构见图2,其中在全炉膛模拟中,综合考虑了受热面吸热对燃烧的影响,结合改造前试验结果,对炉膛内燃烧进行了模拟。CFD数值模拟预测主要结果见表2。

图2 全炉膛结构示意图

模拟结果表明;采用LYSC燃烧器和燃尽风的方案NOx都有显著降低,尽管降低程度有所不同。CO略有增加,但仍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表2 数值模拟预测结果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改造前工况1锅炉燃烧器采用纯前墙布置,气流冲刷后墙比较严重。由于没有后墙气流的平衡,气流在炉内分布不均匀,充满度差。在炉内呈反C字形,如图3所示,A点位置在前墙燃烧器上方存在一个较大的涡流区,占据了炉内的有效空间。同时在后墙A、B层燃烧器中间标高位置,存在一个小涡流区。

工况1为前2后1运行方式,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此工况下运行可有效解决燃烧器气流冲刷后墙的问题,炉内气流分布均匀。通过采用LYOFA喷口,后墙燃尽风量为前墙燃尽风量的2倍,OFA上方气流均匀。运行工况2为纯前墙方式运行,对比工况1,冲刷后墙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缓解。通过OFA喷嘴,后墙燃尽风量为前墙燃尽风量的2倍,OFA上方气流均匀,解决了纯前墙燃烧器上方存在较大回流区的问题。

图3 燃烧器炉膛断面速度场侧视图

对比改造前后炉膛温度场数值模拟预测结果,如图4我们可以看出,改造前工况1由于气流冲刷后墙比较严重,高温区域在A、B层燃烧器中间标高上部偏向后墙位置。经分析此处存在高温腐蚀危险,这与实际运行时后墙此部位高温腐蚀较严重的情况相符。对比图3由于气流冲刷后墙,造成折焰角部位风速较高,同时此处温度较高,此部位也存在腐蚀和磨损问题。

改造后,工况1的模拟结果显示最下层燃烧器为前后墙布置,燃烧器出口气流、火焰相互支撑,火焰高温区域在炉膛中心位置。炉内过量空气系数由改造前的1.09降低至0.89,同时后墙燃尽风量为前墙燃尽风量的2倍,炉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图4 燃烧器炉膛断面温度场侧视图

改造后工况2的模拟结果显示高温区域在炉膛中部偏后墙部位,相比改造前工况火焰中心有一定的改善,但相比改造工况1改善程度小。

图5为最下层燃烧器截面温度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改造后燃烧器着火特性相比改造前有了较大的提高,燃烧器出口和整体断面温度增高。这也说明了改造后燃烧器的低负荷能力会有较大的提升。

图5 最下层燃烧器截面温度场

图6~图8分别为各工况炉膛断面O2、CO和NO浓度分布侧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改造前没有燃尽风率较低,NOx排放浓度较高,工况1和工况2采用LYOFA燃尽风,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加强了燃尽风与烟气的混合,在降低NOx的同时有效的控制CO和飞灰可燃物。对比附图7中CO浓度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改造前后墙部位CO浓度较高,从实际运行中也显示了高温腐蚀严重。工况1后墙部位CO浓度较低,可有效解决后墙高温腐蚀的问题,但工况2的模拟结果显示,后墙CO的含量相比改造前大幅增加,虽然气流对后墙的冲刷减弱,但由于此处CO含量较高,高温腐蚀问题还是比较严重。

图6 炉膛断面O2浓度分布侧视图

图7 炉膛断面CO浓度分布侧视图

图8 炉膛断面NO浓度分布侧视图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以下结论:

(1)改造前后的火焰形状存在较大的区别,改造前由于为纯前墙布置方式,炉内气流呈反C型布置方式,气流冲刷后墙严重。改造后气流在炉内分布均匀,有效地解决了气流冲刷后墙的问题;

(2)改造前后炉膛出口火焰温度基本一致,对锅炉汽温、减温水量和受热面吸热影响较小;

(3)改造后采用前后墙布置方式,在低负荷稳燃阶段,火焰互相支撑,低负荷稳燃能力大幅提高;

(4)通过更改燃烧器布置方式、更改低NOx燃烧器和增设LYOFA喷嘴,NOx排放水平大幅降低;

(5)通过前后墙燃尽风分配比率的不一致,有效的利用了炉内空间,在降低NOx的同时,保证了飞灰、CO含碳量的在较低的水平。

3 低氮改造方案实施

针对模拟结果、机组改造前的性能结果分析和锅炉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造方案:

(1)锅炉煤粉燃烧器由前墙布置更改为前后墙布置,增强燃烧区域着火强度。

(2)将D层燃烧器风箱由前墙移至后墙标高17m处。

(3)将A层燃烧器改造为兼具点火功能的LYSC-Ⅰ型燃烧器,并保留A层微油点火及其辅助系统设备,将B、C、D层燃烧器改造为LYSC-Ⅱ型低NOx燃烧器,并针对实际燃用煤质的条件,对LYSC系列低NOx燃烧器结构及功能尺寸进行优化,提高燃烧器的低负荷稳燃能力和有效降低早期NOx生成。

(4)将从主燃烧器供入炉膛的空气量由总燃烧空气量的100%减少到76%,使燃料在缺氧的富燃料燃烧条件下燃烧。此时,过量空气系数a<1,从而降低了燃烧区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不仅延迟了燃烧过程,而且在还原气氛中降低了生成NOx的反应率,抑制了NOx在这一区域的生成量。

为达到深化炉膛内空气分级燃烧的目的,在锅炉水冷壁标高约29.60m处前后墙各开设6个OFA喷口,前后墙各布置6只OFA喷口,其中后墙燃尽风量为前墙燃尽风量的2倍。从两侧墙二次风总风道上引一段风道至前后墙燃尽风的风箱,并在其中设置挡板门及风速测量装置,用以监测、控制风量。改造后燃尽风的风率占锅炉总风量的25%,燃尽风喷口距最上层燃烧器6.4m,距屏下距离为12.9m,在有效降低NOx生成的同时可保证炉内具有充足的煤粉燃尽空间。

4 改造试验结果验证

改造后的机组在运行稳定后,进行低氮改造验证试验:NOx排量明显降低。经过燃烧调整试验优化后,飞灰的灰渣含碳量得以控制,锅炉热效率大幅提升。机组负荷280MW时,锅炉热效率为90.81%;260MW时,锅炉热效率为91.42%;220MW 时,锅炉热效率为 90.79%,锅炉热效率在不同负荷时较大修前提高了1.06~1.58 个百分点。

烟气脱硝系统自投运后,运行稳定,烟气差压基本保持在300Pa~400Pa。入口烟气NOx含量为400 mg/m3~500 mg/m3,出口烟气 NOx含量降低到200mg/m3以下,脱硝效率在56%~71%之间,氨流量控制在100kg/h以下,氨逃逸率小于3ppm。

猜你喜欢
燃烧器炉膛风量
反应炉总成以及含硫废弃物处理系统
某乘用车冷却系统进风量仿真及优化
650MW超临界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后的主要问题与优化调整
超超临界660 MW机组二次风量异常下降分析与研究
二维炉膛气液两相对冲流动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研究燃烧器重要参数的影响
层燃型垃圾焚烧锅炉的炉膛与炉膛温度简析
船用燃油辅锅炉炉膛爆燃分析
NTFB低氮燃烧器介绍
浅谈燃烧系统改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