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前清遗老、民国名人,诈骗1亿元
——“民族资产解冻”案侦破记

2019-02-16 01:52
新传奇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族资产王刚骗局

2018年,四川省广元市公安局昭化分局破获了一起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96人。据警方介绍,这类团伙诈骗时,往往冒充前清遗老、民国知名人物及新中国国家领导人或他们的亲友,谎称自己掌握着部分民族资产需要解冻并用于国家项目,同时伪造公章、公文。

这起案件中,警方还拓展出多条类似案件线索,抽丝剥茧对该案多个犯罪层级进行缜密侦查,成功锁定幕后操纵、组织动员、洗钱漂白、取款套现等多个层级犯罪嫌疑人,实现了对该案犯罪团伙的全链条打击。该案初步估计涉案金额1亿元,涉及的微信群、QQ群4500个,约200万人处于活跃状态。目前,这些群已经被关闭。

昭化警方押解犯罪嫌疑人

“每回都上当,当当不一样”

王刚(化名)今年60多岁,是天津蓟县人,高中文化,曾长期在河南活动。据广元市公安局昭化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聂天志介绍,王刚从1996年开始从事民族资产解冻“事业”。

王刚口中的民族资产,是指历朝历代皇家贵族、达官贵人留下的财产,以及民国、军阀时期某些要员掌握的财产。按照民间传说,这些资产数额巨大,有专门的人员看管,处于冻结状态。

尽管所谓民族资产大多为坊间传说,无法印证,但相信可以通过筹资解冻的大有人在。他们认为,只要将这些资产解冻,参与筹资的人便可获得高额回报。王刚便是信众之一。

据聂天志介绍,20多年来,王刚除了自己做点生意外,一直从事与民族资产解冻相关的工作,在圈内渐渐有了名气,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早期,他通过面对面接触、发展志同道合者,收取解冻资金。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他开始利用微信群、QQ群等平台拉人,各平台上致力于民族资产解冻事业的人最高时达到160万。

据报道,1979年5月,中美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解决资产要求的协议》。据此,中国大陆居民和单位被美国政府冻结的资产,将由美国政府于1979年10月1日解冻。1979年9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了被称为“九九通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授权中国银行对外办理收回和提取手续。

从那时起,一些不法分子便打着民族资产解冻的幌子实施诈骗。他们声称有民族资产被冻结在中国香港、欧美国家的银行,还有冻结在国内的古董等实物。要想解冻,就要先行筹资。

作为众多微信群、QQ群的管理者,王刚时常被一些冒充民国老人、国家领导人的诈骗团伙盯上,也多次被骗。事实上,从事民族资产解冻工作20多年,他总共投入了60多万元,却从来没有真正解冻过一次。王刚在接受审讯时表示。

尽管屡次被骗,王刚依然对此类传言深信不疑,只是认为自己比较倒霉,总是遭遇骗子。聂天志告诉记者:“在审讯中,王刚说自己每回都上当,当当不一样。但只要碰到一次真的,就可以把之前赔的钱都赚回来了。”

“90后”利用变声软件冒充李鸿章孙子

2016年11月,王刚接到过这样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孙子李春堂,掌管着李鸿章留下的巨额民族资产。现在,李春堂想解冻这些资产用于国家扶贫项目,需要王刚依托庞大的微信群、QQ群成立民族资产扶贫管理委员会并担任会长,通过向会员筹资,大家一起解冻李鸿章资产,用于国家扶贫项目。

作为回报,资产解冻成功后,普通会员将获得20万元分红,委员会管理人员可以获得300多万元。

为了让王刚信任自己,李春堂还寄送了其伪造的《授权书》《任命书》。《任命书》写道:“李春堂老人现特任命王刚同志为民族资产扶贫管理委员会会长,全面负责各地区民族资产扶贫事业一切大小事宜。此任命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认可备案,自发布之日起立即生效。”这份《任命书》上盖着李春堂的个人印章,以及一枚伪造的国务院公章。

据昭化警方介绍,“李春堂”实际是一个名叫朱鑫鑫(化名)的“90后”,广西凌云县人。他通过变声软件将声音变得苍老,说话时还故意装出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刚也是一个被骗者。但对于他的会员来说,他涉嫌集资诈骗。”聂天志说,李春堂如果真是李鸿章的孙子,现在应该有120岁了。但不少信奉民族资产解冻的人,真的相信这些虚构出来的老人现在还活着。被任命为民族资产管理委员会会长后,王刚开始自行任命下属机构负责人。

最终,该委员会在全国设立了30个省级分会,293个市级办事处,2286个区县级别工作组。每个层级不仅设有会长、办事处主任、小组长等负责人,还有宣传部长、统计部长、财务部长等职位。2017年年底,昭化警方破获该案时,会员已高达120万人。

据聂天志介绍,各区县小组长要向自己辖区内的会员收取小额建档费、会费,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钱款一般打到小组长的个人账户上。登记造册后,区县级工作组再向市级办事处、省级分会层层上报、转账直到会长王刚,再由王刚转入朱鑫鑫指定的账户。

由于每个人的费用不多,所以王刚的账户进账时往往只有几万元。但积少成多,钱款从王刚的账户汇出时就变成了几十万元,有时甚至是上百万元。昭化警方侦查发现,2017年5月至10月,王刚打给朱鑫鑫团伙的诈骗款共227万元。该案初步估计涉案金额1亿元。

但和以往一样,将钱打给李春堂后,王刚并未得到事先承诺的分红。在昭化公安分局提供的录音中,王刚多次致电李春堂,要求尽快打款。李春堂则与王刚父子相称:“儿子,给老爸点时间好吧。老爸现在就是说,带着病在帮你那边工作。”

“猪头”“猪仔”遭“割猪人”轮番收割

据昭化警方调查,从事李鸿章资产解冻的同时,王刚还在被至少2个团伙诈骗,包括冒充现任国家领导人的李某勇、杨某贵团伙,以及冒充某民国要员许星时的冯某亮。

这些团伙的手法基本相似,以解冻民族资产用于扶贫、“一带一路”等项目为由,让王刚向会员筹款。聂天志说,犯罪团伙紧扣时政,国家近些年的重点工作是什么,他们就捏造相应的项目,“这样显得更真实”。

这些团伙会把朱鑫鑫这样冒充老人或领导人的称为“割猪人”,把王刚这样的会员管理者称为“猪头”,把普通会员称为“猪仔”。而“猪头”和“猪仔”经常会被不同的“割猪人”轮番收割。

过去通讯技术不发达,“猪头”“猪仔”通常面对面地传播解冻理念、拉人、筹钱,收取的费用也相对较高。“大概几百上千块。”聂天志说。但变成网络平台拉人后,会员的费用反而少了,但会员数量呈几何式增长。

与“猪仔”交纳少数费用不同,中层“猪头”有时会被骗走大额资金。“比如上级把要筹集的资金分解下来,某个层级必须达到多少钱。但有的会员不愿交款,缺的这部分就由管理人员自己出钱垫上。”聂天志说。在一次筹资中,民族资产扶贫管理委员会广元办事处负责人李某需筹集10万元,但会员只交了8万元,剩下的2万他只好自掏腰包。

据广元市公安局昭化分局局长贺旭红介绍,这些诈骗团伙多以地缘、血缘或者亲缘关系为纽带,成员多有传销经历,并通过传、帮、带相互传授犯罪手段和经验。

除了王刚,昭化警方同时还抓获了另外3名“猪头”,分别是四川籍杨某、北京籍王某、福建籍唐某。聂天志说,他们大多对民族资产深信不疑,直到被警方抓获都还不相信自己被骗。

比如四川籍的杨某,管理着会员10余万人。在昭化警方提供的一段视频中,杨某声称自己立下汗马功劳,“我们把国外欠我们的资金都解冻回来了”。可实际上,杨某是被一个冒充民国将领的团伙骗了。

据昭化警方介绍,2018年 2月、4月、7月,他们先后三次在广西、广东、河南等地打掉了冒充民国老人、国家领导人的诈骗团伙5个;“猪头”团伙4个,洗钱套现团伙7个,买卖银行卡团伙2个,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6人,冻结涉案资金1160万元,关闭微信群3532个。

公安部:所有涉及“民族资产解冻”项目均为骗局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对于这起冒充李鸿章孙子的诈骗案,很多人都会以奇葩视之,觉得不可思议。但问题是,类似打着民族资产解冻的诈骗案,现实中却屡有发生。比如,几年前便有人自称是落难清朝公主组团诈骗572万元;另外,还有自称“爱新觉罗家族后裔”的女子以全国各地山洞藏有大量美金为由,骗了3000万现金;更为匪夷所思的是,2017年媒体爆料还有人冒充乾隆皇帝,自称吃了长生不老药,活了300多岁,掌握着清皇家的大量资产,从一位富婆处骗取巨额资金。相比之下,冒充120多岁的李鸿章孙子,倒是“小巫见大巫”了。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表示,此类诈骗案件受害者一般来说有一些共同特点。首先是贪图利益,容易被花小钱挣大钱的馅饼给引诱;其次生活圈子比较窄,对骗局缺乏应有的判断力。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对于骗局中宣称的国家战略、国家政策有着非同一般的信任,十分容易在类似骗局中陷进去。

比如在央视报道中出现过的受害人,一位乡村医生张先生,对“民族大业”笃信之至,即使前来调查取证的办案民警明确告诉对方,这是一个骗局,张先生也依旧不太相信,后来之所以配合民警也是因为觉得“有义务”。“为什么要加这个群呢?就是我们现在要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他的回答十分笃定。

当民警问道:“这种在微信群里交几块钱、十几块钱,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了?”他立刻说对。他还表示:“如果这个是私人圈钱,那他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如果是上交国库,那我就是支援国家建设。”可是,私人在微信群里交的钱,怎么可能上交到国家?他认为,那都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即使民警再三劝说之下,也难以打消他对于“民族大业”的相信。

那么,普通人如何预防此类诈骗事件的发生呢?吴震表示,相比中老年人来说,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对于各种骗局见识和了解得更多,可以对家里的长辈在此方面多做一些知识的普及和介绍。

此外,民族资产解冻之类的诈骗案件频发,其招数并不高明,除了被骗者缺乏常识外,更暴露了人性的贪婪——如果不是被贪欲蒙蔽了眼睛,何以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以王刚为例,尽管屡次被骗,却依然深信不疑,只是认为自己比较倒霉。这种心态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赌徒心理,侥幸战胜了理智。

对此,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是一种借助互联网传播,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损害政府公信力,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社会安定。公安机关将继续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人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公安机关提醒广大人民群众要切实增强识骗防骗意识,不要相信所谓“寻宝解冻”,不要有“以小博大,一夜暴富”的想法,所有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的项目都是虚假骗局。面对可疑并承诺巨额回报的投资理财项目,要高度警惕,向相关部门核实了解情况,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报警。

(《新京报》《检察风云》《燕赵都市报》)

受骗老人为何入戏太深

大量案例表明,一些老人入了各种骗局的圈套,依然难以认清或拒绝接受自己被骗的事实,甚至与不法卖家构成了共同体,对于执法者和子女的干预表示抗拒。老人的这种反应,让人意外,但这不只是愚昧导致的执迷不悟,也进一步警示我们,他们抓住了老人的弱点和需求。

其实,老人对各种骗局的“执迷不悟”,只是整个社会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之一。从相关研究来看,在不少国家的老龄化进程中,老人上当受骗的几率都有所上升,诸如保健、理财、旅游等多方面,都有可能让老人成为受骗者。这些年媒体时有曝光,银行工作人员劝阻一些老人向陌生人汇款,同样遭遇“多管闲事”的指责。对这类现象,若仅仅指责老人愚昧,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作为一种具有共性的群体性问题,应将之纳入老龄社会问题的议题中予以系统性解决。

有调查显示,近一半的被骗老人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这多少能够解释老人对于保健品销售活动的依赖。从长远看,老人和子女分居的现象还将继续增多。如何填补老人的情感空虚,回应空巢老人家庭所重塑的老人心态、行为模式,不仅是个别家庭的事,而且考验着整个社会对于老龄化的应对能力。不管怎样,不能让各种骗局在老龄社会大行其道,更不能让老人只能与骗局为伴。

猜你喜欢
民族资产王刚骗局
别被骗局牢牢关住!
转盘骗局
编者按
那些永不过时的“骗局”
银行行长受骗“民族资产”
骗局
名人读意林
你报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