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还原“刘伯承工厂”史实

2019-02-16 01:52
新传奇 2019年3期
关键词:兵工长治刘伯承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军工生产条件奇差,“军工处技术研究室及三个化学厂均无一架完整供化验用之天秤,其他仪器药品更是一无所有。如九厂炸药,每出一批后,即凭耳朵听爆炸声之大小以掌握质量”。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刘伯承工厂”创造了诸多奇迹。

在解放战争的战火纷飞中,见证过中国军工发展重要一页的“刘伯承工厂”诞生于山西东南的太行山腹地。长治城区年逾六旬的退伍老兵王祥生,凭着对历史负责的执著精神整理出400万字资料,逐渐还原了那段尘封的历史。

退伍老兵证实诸多“军工第一”

坐落在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塔岭山脚下的“刘伯承工厂”,是我国唯一以共和国元帅名字命名的兵工厂。此前,由于时代的原因和军工行业的机密性,它的历史鲜为人知。

从2011年起,王祥生走遍大江南北,遍寻军工后辈,搜集各类军工书籍、资料150余本(册),整理资料400多万字,拍摄视频、照片3000余条。此后,在这个鲜有人涉足的领域,王祥生考证出诸多“长治军工第一”。

王祥生说,诸多史料、遗迹证明,我军历史上第一门一五零毫米重型迫击炮诞生于此,太行山冶炼出的第一炉钢水也出自这里。

在长治城区“刘伯承工厂”旧址,青砖灰瓦的旧式厂房风貌初现。展厅内,各式军品、武器饱含着历史信息。

对于每一件展品,王祥生都如数家珍。“这是从农村收集的兵工厂使用过的简易车床;这几口大缸是1942年八路军化学厂做硫酸蒸馏塔使用的。”王祥生说,之所以对长治军工情有独钟,多少和自己的经历有关。

1975年,19岁的王祥生服役于海军航空兵部队。退伍后,王祥生先后在地方政府部门工作,雷厉风行、踏实严谨的军人作风始终如一。

2011年,有媒体在城区采访时,无意中得知王祥生撰写的《天脊上的古城》一文中提到的“刘伯承工厂”,遂建议他深度挖掘兵工厂的史料。恰巧,当地政府有意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修复“刘伯承工厂”。

六旬老人7年恢复“刘伯承工厂”历史

王祥生由此进入这一领域,历时7年挖掘、梳理,重现历史。

1948年,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题写的“刘伯承工厂”挂在厂大门上

然而,摆在王祥生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无迹可寻。王祥生从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入手,搜寻多时竟没有一本有关八路军太行军事工业生产的史料,即便是在长治市史志资料中,也未发现有关长治军工的详细历史记载。

面对这种现状,王祥生从零开始,跑档案馆、泡图书馆,从浩瀚的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然而,这种工作犹如海底捞针,有时为了查找一条线索,他在图书馆里一呆就是一整天。有些书籍遍寻不着,他就托亲戚朋友从北京邮回来。

如今,王祥生家的书橱、地下室里堆满了从各地淘来的军工书籍资料。与此同时,王祥生到兵工厂旧址附近的村子里寻访当事人,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他都赶紧记下。

近几年,王祥生积极参加红色军工文化座谈会、联谊会,结识了不少兵工厂的后人,从中搜集第一手资料。

更为难得的是,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学会上网,每晚七点到十点雷打不动地查资料、伏案写作。通过网络,他遍寻兵工厂的老工人、红二代,经过细心梳理、反复对照,兵工厂的发展史渐渐清晰起来。这几年,王祥生从“刘伯承工厂”开始入手,逐渐扩展到整个太行军工发展历史,先后编纂、整理了《八路军总部军事工业沿革示意图》《晋冀鲁豫军区军事工业沿革示意图》《长治城区红色遗址追寻》等。

王祥生说,“刘伯承工厂”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兵工二厂,其前身是八路局总部黄崖洞兵工厂一所二分厂,后辗转搬到现址。

1947年初,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前线对弹药需求增大。在此背景下,晋冀鲁豫军工处决定采用创建“刘伯承工厂”立功竞赛的形式鼓励军工人努力工作,随即在所属19个兵工厂开展军工生产竞赛。

史料记载,当时的军工生产条件奇差,“军工处技术研究室及三个化学厂均无一架完整供化验用之天秤,其他仪器药品更是一无所有。如九厂炸药,每出一批后,即凭耳朵听爆炸声之大小以掌握质量”。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晋冀鲁豫军区兵工二厂创造了诸多奇迹。1948年的4月,晋冀鲁豫军区授予兵工二厂唯一的“刘伯承工厂”荣誉称号。1948年的5月1日,时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亲笔题写了“刘伯承工厂”厂名。

王祥生认为,研究历史就要尊重历史、还原史实,经得起推敲。为了找寻曾经的旧车床,他多次走邯郸、跑天津,打探了多家钢铁厂,终于在一家旧货市场找到了兵工厂的旧车床;为了搜寻兵工厂制造的武器,他几次三番走进黎城、平顺等地的大山深处,发现多口熬硝用的大缸和空炮弹壳。

凭着这种执著,他从北京收集到了老军工制作的模具,借到了第一任厂长刘贵福的办公桌、照相机等旧物,还收集到不少珍贵的老照片。

王祥生说,在常人看来不起眼的小物件,在他那里都是宝贝。

地方政府推动红色遗址开放

据了解,“刘伯承工厂”那段艰难举步的军工生产历史,是在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磨难中发展的。“刘伯承工厂”独特之处还在于,同抗日战争时期的“山西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办公旧址同处一地。

“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瓦窑堡会议后国共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政权。该旧址已经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而构成了两个时期的革命旧址同处一地的特别奇观。

在徐州的淮海战役展览馆中,对太行兵工厂生产的炮弹作了这样的评价:“华北解放区参战武器八二迫弹加八二迫炮,携带方便、命中率高、杀伤力大,深得各级指挥员的赞许和欢迎。华北军工将于淮海齐名。”

兵工二厂在“刘伯承工厂”创建竞赛活动中,其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设备改造,节约原料、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努力探索兵工厂企业化管理的路子,既不同于黄崖洞兵工生产时期的军事共产主义管理体制,也有别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这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独特的企业生产形式。

其中不乏引导广大军工对美好生活、和平环境的向往和淳朴积极的政治思想工作;营造生产节约、争作贡献、立功光荣的良好氛围;发扬团结友爱、尊师爱徒、的良好风气和不计报酬、忘我劳动的精神风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工人。

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应该传承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要求。

如今,“刘伯承工厂”旧址已成为国家级“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其对外开放。

作为见证者,王祥生说,越是对这段历史了解深入,就越会被当年的人和事所感动,越来越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探寻、去传承。“有生之年,我会继续探寻他们”。

猜你喜欢
兵工长治刘伯承
晋东公司邀请军工文化专家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新时代人民兵工精神”讲座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长治:考察调研 绿色防控
长治药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当当鼓
回首烽火硝烟路 汇聚兵工报国情 豫西集团党委组织集中观看《烽火硝烟兵工路》电视专题片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