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良心”: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2019-02-16 01:52
新传奇 2019年3期
关键词:仁者王阳明良知

儒家的“良心”,从最初孟子持有的“良心是人类特有之道德观念”,逐渐超越其道德性发展成为人判断善恶的根据,最终被视为整个人类社会行为活动的至高主宰。其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内心的和谐。

《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是这样说的:“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从王阳明的心学来讲,人最核心的价值是良心。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意思是只要杀一个无辜的人,你内心最基本的良心就已被摧毁。这里面所体现的是儒家的“良心”,也是儒家最基本的仁爱精神。

儒家“良心”概念的演变

儒家“良心”的概念是一个演化渐进的过程,从孟子开始,经过王阳明良知论的发挥,最终在新儒家时代达到了至高点。

孟子首先提出了“良心”概念。他说:“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美乎?”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同样提到“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程朱理学把良心和天道观相联系,认为违背良心,就是违背天理。良心开始成为外部道德准则内化的产物。

王阳明体悟到,“良知”二字是整个儒家学说的精髓,是今日与古圣贤唯一相通之处。他说:“良心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良知。”换言之,王阳明的“良知”源于孟子的“良心”。

但王阳明对良心的重视程度却远超过孟子,他将良心的高度提到了核心的地位。他在《传习录·卷七》说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被称为王阳明对自己学术思想的概括性论述。他认为人心的本体是无所谓善恶的,但人意念出来时,就有善恶之分了。意念本来也是从心里发出,也应该是善的,但是由于人会掺杂私欲进去,便产生了恶。而我们的良知正是分辨善恶的源头,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善去恶,成为圣贤了。很显然,王阳明虽然秉承孟子“良知”之基本涵义,但他的良知论使其内涵大大丰富充实、思辨性和理论性也大大提高,逐渐使孟子的道德性“良知”更加趋于“超道德性”的本体化。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学是儒家的精华,最具有普世性,它可以为人类文明的转型和更高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

到了新儒家时代,“良心”被儒家学者们摆到了至高无上的世界主宰地位。现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性,就是自由意志。良知是道德的主观依据,因它为我们的行为决定方向;良知也是道德的客观根据,因它感受的道德法则是其终极决定的道德法则。良知同时也是虚一而静的道心,是如来藏自性的佛心,因为他们都是自由的无限心。他主张良知是“内在而超越之主宰”。

同样,当代新儒家学派的另外一位大师唐君毅也说,只有人类的仁心,可以作为至高至上之主宰;而作为人之价值意识根源的仁心,“亦即人之良知良心自己”。同时唐君毅主张人的良心“为人生之行为活动之至高主宰”。

由是观之,儒家的“良心”,是从最初孟子持有的“良心是人类特有之道德观念”,逐渐超越其道德性发展成为人判断善恶的根据,最终被视为整个人类社会行为活动的至高主宰。

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

儒家的“良心”,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

儒家主张把爱心推广到万事万物,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人的作用是“赞天地之化育”和“为天地立心”,帮助自然万物自由生长,以崇敬之心关爱地球,而不是去征服它、摧残它。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所有自然的东西都是我的伙伴。王阳明也一再强调“一体之仁”,我们今天应该特别关注的就是人与天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和“人”可以说是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天人关系问题则是历史上我国哲学讨论的最重要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天人合一”思想受到大家的重视?主要和当今的生态危机有关。科学的发展无疑是造福了人类,但它的负面作用可能也危害到人类。

近代以来,由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所引起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有人才可以使“天道”发扬光大。“天人合一”是由《周易》所阐发,但它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石。“天人合一”这种思维方式对今天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表现为人与人的和谐

儒家的“良心”也表现为人与人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同情。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番石榴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糖耐量的影响研究 … 傅 予等(1): 49

仁学是儒家的精华,最具有普世性,它可以为人类文明的转型和更高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

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就是关爱同情之心,就是不忍看到别人受苦受难的心。孟子认为人性都是向善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是在爱之中出生,在爱之中成长,自然应该有爱心。爱最初在家庭中培养,然后扩展到团体和社会,爱民族、爱国家、爱人类,最后扩充到天地万物,这就是儒学所说的仁者的天下一体之爱。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要体现为忠恕之道,用肯定的方式说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现代社会,平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关心与互助、负责与合作,是成功人际交往的条件,是文明交往的内在基础,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用否定方式来说,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宽以待人、体谅他人、尊重他人、不损害他人。这个“他人”,既指个人也指群体,包括民族和国家。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你想得到别人的爱,你就必须去爱别人;你不想受到损害,那么先不要损害别人。损人者必以害己告终。

表现为人内心的和谐

儒家的“良心”还表现为人内心的和谐,即个人的修身、人与社会之间的健康互动。

儒家主张学者为己,就是学习是为了完成自己。“心”是需要治的。古人认为,人心通常都不是生来就完美无瑕,都需要治理,绝不能完全顺其自然,恣意妄为。明朝思想家吕坤曾说自己“用三十年心力,除一个‘伪’字不得”(《呻吟语》)。可见他在治心方面所花的功夫有多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人们的道德水平之所以提高,是因为“人道”适应“天道”的发展。个人的修身,人与社会之间的健康互动,人类和自然的持久和谐,人心和天道之间的相辅相成,正是人类未来幸福之所系,它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更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老人世界》付岩芹/文等)

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

《周易全书》

原价680元 现价:268元(包邮)

银行汇款:开户行:交通银行武汉科技支行

账号:6222600610017367776

户名:李明(汇款后请致电订购热线确认)

邮局汇款:收款人:新传奇杂志社。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翠柳街1号

邮编:430077(请注明收件人姓名、地址、电话)

猜你喜欢
仁者王阳明良知
成宏:妙手不负悬壶志,仁者长怀济世心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仁者爱人
真正心平气和
良知
仁者
“良知”的义务
良知说话
点点读《论语》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