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标》的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9-02-16 23:18郑柏树申少华汪朝旭申泽宇
山东化工 2019年22期
关键词:国标制药学分

郑柏树,申少华,汪朝旭,周 虎,申泽宇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南 湘潭 411201)

湖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依托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0年来,制药工程专业以21世纪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发展特色型地方院校及专业建设为思路,初步形成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为了进一步提高多样化、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以下简称《国标》),特对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

1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中心环节。

对于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董凌波[2]剖析了基于“以学生为本”的高校课程改革。刘和秀等[3]研究了基于《国标》的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汪朝旭等[4]讨论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朱五福等[5]探究了地方性师范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邓小红等[6]探索了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刘红梅等[7]探析了完全学分制下制药工程专业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尽管如此,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口径不够宽、专业教育课程培养基础不够厚、综合教育课程培养素质不够高、实践教学课程培养能力不够强等。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针对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基于《国标》的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以学生为本,宽口径、全面发展,厚基础、持续发展,高素质、科学发展,强能力、个性发展”多样化、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制药工程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课程体系是知识结构中“专业”属性的体现,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综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等。根据《国标》,制药工程专业现有培养方案修订于2018年,共开设175学分、85门课程,其中课程教学144学分、2616学时,集中实践环节31学分、39教学周。但与《国标》对照就会发现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基本环节。是基于专业口径的拓宽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除了实践能力类培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教学要求。《国标》要求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40%左右。

而本专业共开设了30门通识教育课程(其中实践课程6门),占课程总数的35.3%;共67学分(其中实践7学分),占总学分的38.3%,基本符合《国标》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未开设美学艺术素养(艺术学)类培养课程;②高等数学只开设8个学分,有点少,不能满足工科学生的需求;③未开设计算机技术基础,却开设了2门、共3.5学分的C语言程序设计A,比《国标》多1.5学分;④未开设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一级学科课程,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医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不能满足“宽口径”的要求。

2.2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是课程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中心环节。是基于基础的夯实而实现学生持续发展的前提。专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专业核心、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实践课程等四大块。涵盖工程基础类知识、安全与环保类知识、专业概论知识、基础化学类知识、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共性知识、特色学科类知识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国标》要求专业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50%左右。

而本专业共开设了38门专业教育课程(其中实践课程12门),占课程总数的44.7%;共93学分(其中实践35学分),占总学分的53.1%,基本符合《国标》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课程门数太多,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C等只有1个学分;②开设了5.5学分的物理化学,比《国标》多1.5学分;③未开设与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共性知识相关性很强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作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分支学科的制药工程有点不合适,没有体现专业学科特色。④除了开设了制药工程必修课外,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只部分开设了1~2门选修课,不能满足“厚基础”的要求。

2.3 综合教育课程

综合教育课程是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是基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而实现学生的科学发展的基础。综合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跨专业选修课、创业就业指导、科技创新活动课程等四大块。《国标》要求综合教育学分占总学分的10%左右。

而本专业共开设了17门综合教育课程,占课程总数的20.0%;共17学分,占总学分的8.6%,略低于《国标》要求,但问题较为突出:①未开设科技创新活动类课程;②开设了2门、共2学分,由学工处和就业指导处授课,与专业及专业教师无关的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理论课程;③开设了大学英语实践(1)等7门0学分其他课程;④只开设了6门、9学分的跨专业选修课,不能满足“高素质”培养的要求。

2.4 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课程是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基于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实践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化学实验教学、化工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特色实践教学课程等四大块。《国标》要求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25%左右。

而本专业共开设了18门实践教学课程,占课程总数的21.2%。共42学分,占总学分的24.0%,基本符合《国标》要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未专门开设创新与创业训练课程;②开设了8个学分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由于实习经费和实习基地的限制,难以保证顺利进行;③只开设了金工实习B等4门特色实践教学课程,既没有体现校院特色,也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多元化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强能力”的培养要求。

3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为了在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根据其培养目标,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贯彻落实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课程设置思想,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力求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本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拟坚持和落实以下原则使课程体系构建更为科学合理。

3.1 宽口径,全面发展原则

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并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知识支持的教育。

为了在拓宽创业就业领域、增强社会适应性体现宽口径,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课程:①增开美学艺术素养(艺术学)类培养课程;②增加高等数学的学时学分,因为数学是一把钥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人的所有创造和人类世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点少,不能满足工科学生的需求;③增开计算机技术基础,代替2门、共3.5学分的C语言程序设计A及其实验;④增开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一级学科课程,满足制药工程学生“宽口径”的要求。

3.2 厚基础,持续发展原则

专业教育是学校为专业人才培养所进行的关键教育,是学生创业就业的基石,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专业教育具有实践性、研究性、复合性、终身性的特点。

为了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体现厚基础,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持,需优化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设置专业教育课程,夯实学生专业基础:①整合专业课程及课程资源,大力减少《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等只有1个学分的课程;②增开《化学反应工程》等化学工程与技术共性知识相关性很强的课程;③适当减少《物理化学》的学时学分;④适当增开部分具有前沿性与创新性的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和学科应用领域知识选修课程。

3.3 高素质,科学发展原则

综合教育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科兴趣和特长,在本专业之外修读或辅修课程,修炼自身面向未来不确定性的内功,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

为了在知识水平、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学习能力等方面体现高素质,为学生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素质支持,需要整合综合教育课程体系,合理设置综合教育课程,提升综合教育质量:①增开以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和学科竞赛训练为主的科技创新活动类课程;②将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两门理论课程改为创业就业实践课程;③所开设的7门0学分课程,最好作为第二课堂内容,不要列入培养方案;④鼓励教师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部与学院联合开设本科交叉课程,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教师队伍水平和深化教学改革,以适应高素质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趋势。

3.4 强能力,个性发展原则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解决目前就业市场中“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问题的重要平台。

为了在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体现强能力,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力支持,需要强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①确保实习经费足额到位,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保证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②专门设置非理论说教、有实际训练效果的创业就业实践课程;③大力开展特色实践教学,以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多元化的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对照《国标》,剖析了学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设置的课程体系。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只要坚持原则,重视教学,通过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优化专业教育课程、提质综合教育课程、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就能构建适合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国标制药学分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山西老陈醋有了新国标 10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