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危害及对策

2019-02-16 09:57孙朝选
山东化工 2019年18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化工企业事故

孙朝选

(海伟石化有限公司, 河北 景县 053500)

最近这些年,国内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和国家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但是从河北盛华化工爆炸事故,到江苏响水爆炸事故,几起化工行业事故的发生,证明化工企业的当前安全管理形式相当严峻,这些事故当中,和企业中一些“形式主义”的存在是有一定联系的。

1 以政府安全检查代替企业安全管理

目前的化工企业政府部门各种安全检查一轮接着一轮,特别是在重大活动和重大事故后,政府部门派专家到各个化工企业进行检查。但是化工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一个特定的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设备等系统,其中哪些工艺控制点容易出问题;哪些设备设计有缺陷;哪些操作风险高容易出事故,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操作工肯定是最清楚最有发言权的。政府部门的派出的安全专家很难做到在短时间的检查中发现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如工艺控制、安全组织管理等深层次的问题。既是专家的水平较高,往往只能看到例如一些管理制度不完善、台账记录不全、静电跨接缺失、标志标识缺失、安全距离不足、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等相对比较表象的东西。仅仅凭专家到现场走一圈就能发现企业深层次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专家的作用是有限的,近年发生重大事故的企业肯定经历过数不清的政府专家的检查。所以安全管理的执行过程必须由企业自主完成,政府部门及专家的检查只能作为辅助,归根结底企业要建立系统性的安全管理。比如安全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体系)等,要结合企业自身体量,选择适合的安全管理模式和系统,无论哪种安全管理体系关键是要有深度,要执行到位。

2 以口号标语代替宣传和重视

提到安全工作,口号肯定是少不了的,工作无论大小,口号不但要有还要朗朗上口。开会中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的口号,现场各种安全标语、条幅琳琅满目,认为口号越多就证明宣传工作做到位了,企业对安全工作就重视了,至于这些口号起到多少作用没有人关心。这些没有新意的口号往往只停留在嘴上,除了使员工产生视觉疲惫和心里抵触外,别无它用。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是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员工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安全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不单单是几个口号和几条标语的问题。企业要从实际出发,以安全承诺为核心,逐步引导全体员工建立正确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达到通过全员参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不断进步。

3 以签字、讲课、看视频代替培训

有些企业为了应对上级检查,完成培训任务,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及课件都是每年固定不变,内容空洞和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培训前缺少必要的调查,培训方式死板僵化,重视理论讲解,轻实际探讨。安全管理人员过分的注重留痕迹,认为课也讲了,视频看了,字也签了,培训也就完了。员工同时也认为我参加了,签字了,就完事了。至于培训效果怎样,解决了哪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等等这些都没有人关心。这样的培训只是走形式,只要出了课堂,就像根本没参加培训一个样。江苏响水“3.21”爆炸事故调查显示,企业上午刚刚开完培训会议,下午就发生爆炸事故,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安全培训要有的放矢,不能过分的强调组织贪大求全,要求全员参与。安全培训要分专业、分层次、分级别,制定培训计划前要进行详细的培训调查,根据培训需求和一些薄弱环节制定培训方案,培训形式不要局限于讲课,可以组织安全竞赛、技术培训班的形式,培训过后的考试是必要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培训过后员工掌握了多少,然后作出评价,为下一次培训改进提供依据。

4 以非专业人员代替专业性检查

任何一家化工企业,安全检查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安全检查的形式、组织、人员构成等各企业却大不相同,特别是在重大事故后或重大活动期间进行地毯式、运动式检查,企业临时抽调或组织一些非专业人员进行检查。这看起来检查场面宏大的检查,往往只能走马观花,发现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而那些潜在的重大隐患不是非专业人员能发现的,更不用说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的检查不严不实不准不细,形式大于内容,无形中降低了检查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同时也给被检查部门传达了可以糊弄、应付的错误信号,为事故隐患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企业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不只是安全方面的,还有工艺、设备、电气等其他方面的,而且要专业人才不要全才,这样才能提高检查的深度,同时也能提高检查的威信力。

5 以高额罚款代替整改追责

企业管理不能缺少制度,特别安全制度,有些是固定化的,象GB30871-2014,但有些没有,企业要制定自己的制度,在制定制度过程中往往要加上一些罚款,而且在职工看来是天价罚款,企业以为这样就是严格管理,可以解决问题。不可否认,有时高额罚款确实可以带来足够的震慑作用,但这种方式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目。员工在某些方面违章违纪只是事情的表象,肯定有深层层次的原因,有企业文化的原因,有其自身素质和安全知识的原因等等,要抓住表象下面的本质,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的解决。同样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也不能一罚了之,江苏响水“3.21”爆炸事故企业也被通报和罚款过,企业依旧违规生产,最后发生惨痛事故。这就证明检查、跟踪、落实、整改这是一个不断向前的循环,只把重点放在罚款上,就会导致安全追责偏离的正确的轨道,反而责任人在思想上没有触动和警醒,处罚之后问题依旧,事故隐患依旧。以罚代管,以罚代替整改和追责,只是管理人员懒政的一种表现,归根结底还是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的实质是责任心的缺失,用表面形式代替了扎实工作,用亮丽的外表掩盖了实际问题存在。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企业全体职工,而不是政府或是企业的安监部,只有全体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最终达到人人“我会安全”,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才会扎实牢固。要达到这些,首先做到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管理,不留死角,其次要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各项规章制度不只是全面还要深入人心,每个员工都能守住安全生产思想防线,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样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才会得到提升,否则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就会有由量变到质变,进而演变成事故。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化工企业事故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气体灭火技术在化工企业消防中的应用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学中文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