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的表现及学校教育对策初探

2019-02-16 14:42徐庄敏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徐庄敏

【摘要】亲子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亲子关系不和谐,父母没有树立榜样作用以及父母对子女监控机制的弱化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良好品格的塑造。学校教育工作可以从转变家庭、学校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学校课程设置,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拓宽教育途径;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促进留守儿童良好品行的养成。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亲子教育缺失表现  学校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指的是孩子双亲或一方到外地工作,孩子则留在户籍所在地无法和双亲在一起生活的儿童。亲子教育的严重缺失对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亲子教育缺失表现

(一)学习能力下降

多数留守儿童监护人由于精力有限,对他们的学习要么疏于管教要么管教不当,更有甚者干脆不管。父母很难帮助儿童科学合理地安排家庭学习计划和任务,想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几乎不太可能。留守儿童在学习习惯培养上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个现象很能反映这方面的问题,那就是每天各班级都有少则七八个,多则十来个孩子几乎不写作业或者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

(二)人际关系受阻

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邻居、师生、亲属等。在父母外出打工前后留守儿童与各类社会成员关系的远近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往往会产生孤独、失落、胆小、自信心不足等心理状况,这对他们人际交往形成阻碍。与此同时,由于留守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需求及生活需求既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又不敢从学校老师那里获得时,他们往往就把对这些需求的满足轉向了同伴。他们之间不单单是在一起玩耍嬉戏的伙伴,更多的是能满足他们一些情感需要或生活上的帮助,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人际交往一边倒的状况发生。

(三)自我识评偏低

留守儿童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方面明显偏低,自身消极情绪体验较多,自控力较差。留守儿童平时与父母接触的机会较少,他们在某些方面落后于班级其他同学后,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的交往活动特别需要各科老师、同伴和家长的积极反馈以及成功交往经验的指导,然而留守儿童却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积极评价,再加上有的教师把他们视为“差生”,这就极大地挫伤了他们人际交往的勇气,使得他们在冷淡的交往环境中变得无力,渐渐地便会导致他们形成自卑心理。

(四)父母榜样缺失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和亲社会行为的出现都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的结果。在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中,对其影响最重要最初的是父母。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被人为地剥夺了,他们缺少了最原始最清晰的本可以模仿的榜样,难以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再加上父母没有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管与及时的批评奖励,留守儿童的一些亲社会行为就难以转化为稳定的道德行为,久而久之会使儿童产生错误的价值观、道德观及人生观。

(五)父母监管不力

要想让留守儿童在道德发展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能力、健康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行为,父母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国外青少年心理研究发现,父母对儿童过失行为的形成负有很大的责任。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由他律向自律的发展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内化,离不开成年人的管教和监督。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同伴群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同伴氛围会引导儿童逐渐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而不良的同伴氛围却会成为促发儿童过错行为的诱因,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是有限的,父母在对儿童选择同伴和参加何种性质的活动时一定要给予监督,然而留守儿童父母在监控方面几乎没有保障。

二、学校教育对策

(一)开设家校课程,提出家教建议

家长学校活动一直是笔者所在农村学校的“规定动作”,农村家长太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了。从笔者前期开展的调研资料来看,孩子的两位监护人都外出打工的,对子女学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比较大,但如果有一位监护人在家,则产生的负面影响相对要小得多。如果父母双方都必须要外出打工,那么就要想办法努力改变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在沟通时间的分配上,要多制造一些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机会,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内容方面,每次的交流不能一味的只谈成绩,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地关心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三是在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微信、QQ外,书信的形式更好,亲子间书信沟通更有利于亲子情感的培养。如果亲子间能经常以书信形式交流,子女就可以把父母作为倾诉的对象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除了与孩子保持常态化的联系外,家长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向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请教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共同商讨教育的良策。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综合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要积极研究对策。教师要有角色转变意识,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情感上、生活上、心理上的辅导者,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和道德成长等。教师还要转变传统的好学生、差学生的观念,树立留守儿童优先思想。

(三)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心理教育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专门开设了心育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认真落实每月一次心育课,学校将每年的四月份定为“心育月”。此外还根据低中高年段特点,开展了诸如 “车轮滚滚”等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较好地对留守儿童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疏导。

(四)改进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途径

1.建留守儿童档案。

学校要专门成立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工作小组,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鼓励、吸引他们参加课外、校外集体活动或兴趣小组,使留守儿童在集体的大家庭中倍感温暖、获得向上的力量。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归因与对策
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浅析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分析及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障碍的个案研究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农村留守儿童小学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