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解读 精准定位 智慧落实

2019-02-16 14:42史晓云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精准定位

史晓云

【摘  要】“交流平台”是统编版教材众多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一个关键性的“用件”。教师只有能够真正精准地把握教材中“交流平台”的定位和用意,坚守“智慧重组”“一篇一得”“凸显自主”的教学原则,始终将教之教为学生之学服务作为核心标准,就能够将统编版教材中“交流平台”的教学价值最大化、最优化,最终水到渠成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循序渐进地生长助力。本文提出要一以贯之,在巧妙重组中落实“交流平台”;统整联系,在一课一得中落实“交流平台”;以学促教,在凸显自主中落实“交流平台”。

【关键词】多维解读  精准定位  智慧落实  以学促教

统编版编写的最大特色就在于每个单元都旗帜鲜明地明确了单元训练的语文要素,为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抓手。为了引领学生对课文学习中围绕着语文要素训练积累的方法、形成的效果有所反思,编者在单元语文园地中还设置了“交流平台”,一方面与单元前面所编排的课文形成前后关联的呼应之势,同时为学生进行学习之后的反思、内化,甚至是迁移运用提供了平台。为此,教师要紧扣“交流平台”的编排用意展开如下教学。

一、一以贯之,在巧妙重组中落实“交流平台”

统编版教材之所以从原本的“部编版”调整为“统编版”,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一套教材参考了其他版本教材的编写特点,可以说是“集众家之所长”,具有形式多样、新颖有效的助学系统。其中,单元开始之前的“单元要素”与“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呈现出前后照应、一脉相承、相得益彰的编排效果。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统整整个单元与“交流平台”之间的交互价值,让单元教学达成“一以贯之,紧扣教材”的境界。

统编版教材三下第六单元中语文要素,其中一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而在单元“交流平台”中就呈现了四位学生的交流内容:1.理解难懂词语与难懂句子的方法较为接近;2.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我一点也记不起来怎么演完的”,我也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3.联系语境,知道“松林里斗笠就像蘑菇一样”就是在描写小孩子一样;4.理解难懂的语句可以查阅资源。

这一单元的教学自然都需要从头至尾聚焦于文本中语句难懂的句子,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来明确单元要素的训练方法,可以根据课文后面的习题来落实语文要素,比如《童年的水墨画》第三项课后习题不仅需要理解,更需要引导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方法的总结与提炼;《肥皂泡》课后习题第二题,在联系上下文语境的基础上,更需要在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联系生活的经验;而《我不能失信》一文的导读提示中“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研讨。

从编者编排的角度来看,单元最后设置“交流平台”就是为教师与学生最终落实单元语文训练要素服务的,需要在逐一落实的过程中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可能性都考量在内。为此,教师就必须要在充分把握与交流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推动单元课文的教学,做到胸有成竹,纲举目张。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统编版教材中“交流平台”虽然是一个专门设置的栏目,但绝不是教到这一板块才能对其展开教学,教师应该在综合性考量单元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将“交流平台”的教学融入到各个教学版块,甚至在教学环节中,也可以根据学生内在的认知特点,结合某一篇典型的课文进行重组调增。

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在最适合的时候、运用最适切的方法展开教学,才能真正将“交流平台”应有的效益发挥出来。

二、统整联系,在一课一得中落实“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一直都处于单元语文园地中,这就表明“交流平台”是对整个单元课文最核心训练指向的一种梳理与总结,教师要在整体性关照的基础上进行必要和智慧的取舍,即每篇课文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是独具魅力的“这一篇”,但不管课文有着怎样的个性特点,教师都不能置“单元中这一篇”的教学定位与价值于不顾,而需要引领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随时关注、渗透、聚焦甚至是呼应单元训练要素,让最后“交流平台”的实施呈现出鲜活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精准把握并落实单元训练要素,同时也要明确每一篇课文围绕着单元训练要素所承载的独特价值,最终形成“课课有联系、课课有专指”的教学目标。如此经过一个单元的实践教学,就需要让学生在平台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展开,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所成效。

比如统编版三下第八单元中要求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故事复述”的表达效果,在单元“交流平台”中还进行了“复述不是背诵,而是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内容讲出来”的提示。为此,教师就在教学“交流平台”时,激发学生将自己在课文学习中所积累的方法进行罗列,并先后梳理出借助表格、借助示意图等方法进行复述的方法。学生纷纷交流自己运用不同方法来复述这个单元课文内容的学习体会。比如有的学生交流了在复述《慢性子裁缝和快性子顾客》时,就运用了体现情节发展轨迹的表格进行复述、借助自己总结的提纲进行复述、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复述;有的学生就分享了自己通过“关键性词语”和“梳理关键性情节”来复述《方帽子店》的学习感受;有的学生在复述课文《枣核》时,还尝试迁移运用思维导图和借助表格进行复述的方法……

这样的交流不仅与教材中单元内容课文的特质有着直接联系,也依循从新授到实践,然后自主迁移认知规律,让单元训练要素充分落实到位,让“交流平台”的教学更加游刃有余,让“交流平台”成为了学生内化和提升单元语文要素的扎实性平台。

三、以学促教,在凸显自主中落实“交流平台”

统编版教材在设置上既各自为阵,又彼此相连,既有单元内容,又有导读提示和“交流平台”,在课文中也存有精读和略读课文之分……这些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教材的编写理念,即落实“从扶到放、半教半学”的自主性理念。为此,教师就需要在“交流平台” 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及时地总结与盘点,从而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原始感性认知转化成为理性学习方法的交流,并在对话自己、对话师生、对话作者、对话编者的多维交互平台中,深化学生内在的认知效益,让学生的学习经历从扶到放的梳理与掌握过程,真正为学生认知能力地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三上第三单元中的“交流平台”时,教师就可以在紧扣交流平台分享时自己的所得,将学生的关注力和交流范畴进行更广层面地拓展,你们在自主性阅读过程中还读到过哪些童话故事?哪些童话故事中的情节或者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在生活中你有哪些经历是与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相关的?从这些童话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收获与启发?……

这一案例中“交流平台”的教学就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始终局限在教材单元中,而是将其置放在自己的阅读经历和积累中,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思维,将阅读感受、方法提炼与自己真实的阅读经历进行了统整,完全再现了学生最原始、最真实的阅读生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都是自主性的,包括在实践过程中的自主性阅读,在小组成员中的自主性合作,对自我体会与感受进行反思的自主性总结,还有阅读习惯的自主性养成……这就体现了统编版教材中“交流平台”开放性、包容性、自主性的特点,不再是教师喧宾夺主式的灌输课堂,而是将学习的权力完全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性学习,将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学习的最中央,最终使得“交流平台”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交流平台”是统编版教材众多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一个关键性的“用件”。教师要将“交流平台”视为使用统编版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和基地,更要当作是引领学生进行方法回归、能力铸造的重要平台。教师只有能够真正精准地把握教材中“交流平台”的定位和用意,坚守“智慧重组”“一篇一得”“凸显自主”的教学原则,始终将教之教为学生之学服务作为核心标准,就能够将统编版教材中“交流平台”的教学价值最大化、最优化,最终水到渠成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循序渐进地生长助力。

参考文献:

[1] 罗才军. 切准学段 以终为始 一课一得 水到渠成——以三年级教材为例谈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使用[J]. 语文教学通讯. 2019(03)

[2] 朱林辉.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交流平台”板块的教学价值和策略[J]. 辽宁教育. 2019(02)

猜你喜欢
精准定位
浅析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创新与发展
中西成药联合应用,临床疗效精准定位
走进试题作业深处
也说语文高效课堂
基于用电信息数据挖掘的智能反窃电研究与应用
郫县:“精准定位”协作模式 整合派驻机构审查力量
高校档案管理与高校教学改革的功能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