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湖县茶园推广使用有机肥的思考

2019-02-17 04:22叶艳刘立华
茶业通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太湖县茶园有机肥

叶艳,刘立华

关于太湖县茶园推广使用有机肥的思考

叶艳,刘立华

(安徽省太湖县茶叶办公室,安徽太湖 246400)

太湖县有机肥资源丰富,但资源利用率不高。茶叶是太湖县农业支柱产业和扶贫主导产业。近些年,茶产业发展取得很大进展,但茶园管理水平不高,茶园施肥水平较低,有机肥的推广使用有很大的空间,充分利用现有有机肥资源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提高需做大量的工作。

茶园施肥;有机肥;资源利用;太湖县;茶园

太湖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日照1937.7h,无霜期249d,年平均降雨量1368.4m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体呈“六分山地一分水,三分丘陵与平原”的基本格局。地缘差别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山区县和国家扶贫重点县。

茶叶产业一直是太湖农业的优势传统产业和扶贫主导产业,并已成为县域特色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全县茶产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地规模扩大、业主实力增强、品牌价值提升、产量产值增长、产业机制创新,涌现了一批通过“三品一标”等认证的茶叶经营品牌。太湖名茶“天华谷尖”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全县茶园面积目前已经突破7203.6hm2,茶叶产量达到2841t,产值超2.9亿元,但太湖县茶叶生产仍呈现很多问题,特别是茶园施肥,有机肥使用量极少。当前,全县有机肥资源丰富,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水平较高,各类有机肥资源产出数量惊人,但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不到50%,茶园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可挖掘潜力巨大。本文现就太湖县如何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大力推广茶园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增加茶农种茶经济效益进行一些探讨。

1 太湖县茶园肥料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太湖县茶园施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生产夏秋茶为主的高产茶园,集中在本县北中镇。北中镇现有茶园面积1934.3 hm2,投产茶园1400.7 hm2,其中以望天、三村、江河等村为典型代表,投产总面积约533.6 hm2成片茶园,平均单位面积出产干茶达130kg/0.0667 hm2左右。该连片茶园施肥水平较高,主要施用化肥。根据我们近几年调查,此类茶园单位面积平均施纯氮25kg/0.0667 hm2左右,以尿素为主。基肥以复合肥为主,一般总养分30%~40%的复合肥50kg左右;第二种以生产春茶为主并产少量夏茶的中低产茶园,本县其他产茶乡镇茶园都为此类型,典型代表为寺前镇。合计面积约为5269.3 hm2,可采茶园面积约4335.5 hm2,茶叶平均单产23kgß左右。该种类型部分茶园施用化肥,施肥茶园面积约占全体茶园总面积50%。根据调查,施肥茶园平均春季施尿素约7.5~10kg,秋季施总养分25%左右复合肥40kg左右。以上两类茶园有机肥施用面积很少,不到茶园总面积的15%。

高产类型的茶园茶叶产量高,但由于化肥使用量大、氮肥多,茶叶品质下降,茶汤偏绿、口感偏淡、不耐泡。茶园土壤板结,土壤供肥能力下降。第二种类型茶园茶叶产量低,茶叶经济效益差。

2 茶园推广有机肥的现有基础

近年来,全县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粮食产能持续稳定,特色种植业与养殖业质效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种养业规模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畜牧养殖业是太湖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均总产值近18亿元,占农业产值的“半壁江山”;沼气工程建设持续发力,目前全县已建沼气池2.62万口,养殖小区工程78处,大型沼气工程1处,总容量22万m3,户均拥有建池数在全省位于前列。太湖县有机肥资源主要有农作物秸秆、绿肥、畜禽粪便、土杂肥、人粪尿等组分,年均产生量约150余万t。其中,农作物秸秆30万t,绿肥20万t,畜禽粪便50万t,土杂肥20万t,人粪尿30万t。县境内有投产或试投产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两家,县级认定的配方肥生产企业一家,具有年供应商品有机肥、配方肥万t以上的产能。

在探索茶园环境优化、高效施肥、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方面,这些年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构建了具有太湖特色的茶叶生产与技术体系。集成了畜禽粪便堆沤还田、施用商品有机肥、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还田、农作物秸秆覆盖、田头窖积肥腐熟还田等技术模式,为茶园有机肥大量使用创造了条件。为促进茶产业发展,太湖县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制定和落实茶叶产业化扶贫与促进政策,通过扶贫举措、财政贴息、项目倾斜、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产业提升,实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3 推广有机肥的主要措施

大力推广茶园使用有机肥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合理化利用,降低化肥、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了茶叶品质,增加茶农经济效益,对发展山区特色农业有着特殊的意义,明显提高社会效益。

3.1 确定合理施肥模式

太湖县近些年在茶园生产管理中不断探索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成效。在目前工作中已示范推广3种技术模式,同时着手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一是“绿肥套种+茶园覆盖”模式。2014年太湖县茶叶开发公司方州基地新发展茶园66.7 hm2,同年在新栽茶园中示范套种墨西哥玉米草6.67 hm2。玉米草当年割3~5次并覆盖在茶行间,保湿保墒,抑制了茶园杂草生长,腐熟后翻耕入土中,极大地改良了土壤并增加了土壤的肥性。在方州基地新栽茶园中还示范套种白茶三叶草、黑麦草,大力推广套种豆科作物。这些年在本县新茶园建设及老茶园改造中我们选择合适的豆种作物、牧草在茶园中套种;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山地杂草进行茶园覆盖,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替代化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二是“有机肥+配方肥”模式。“有机肥+配方肥”是我县茶园施肥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秋冬季茶园管理是实现茶叶优质高产重要手段,茶园施基肥是秋冬季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本县茶园秋冬管理中,近些年来一直大力推广有机肥的应用,2018年全县共推广有机肥施用面积达446.9 hm2。有机肥为茶园土壤补充了茶叶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但对氮、磷、钾等补充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在了解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基础上,根据茶树生长需要,施有机肥的同时配合施适量化肥进行补充。2014年我们对全县不同海拨高度(100~700m)的茶园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本县茶园耕层土壤pH为4.65左右;有机质平均值为12.8g/kg;全氮平均值0.97g/kg;有效磷平均值19.8mg/kg;速效钾平均值79mg/kg;有效镁平均值15.4mg/kg。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硫、有效铜、有效锌属中等偏低水平,有效镁、有效硼较缺,速效钾含量中等水平,有效铁含量丰富。2016~2018年茶园秋季管理中,我们在全县建立“有机肥+配方肥”示范片6个,总面积24 hm2。其中,2017年在太湖县云峰家庭农场建立面积3.5 hm2的示范片。该示范片茶园土壤PH值4.82;有效磷6.2 mg/kg;有效钾79.5 mg/kg。我们施基肥过程中采用沟施饼肥100kg,另配过磷酸钙60kg%,60%钾肥10kg,尿素12kg,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大力推广茶园有机肥必须充分利用农村各种有机资源,并接合测土配方施肥,使茶园施肥更科学合理。三是“茶-沼-畜”模式。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新建或改建与规模养殖相配套的大型沼气设施,将沼渣、沼液施于茶园。太湖县鑫林源公司位于北中镇,集生猪养殖和茶叶种植加工一体。生猪年养殖规模达1000多头,建10m3沼气池11个;茶园规模总面积33.4 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3.3 hm2。是本县茶树品种示范基地,核心区良种示范面积4 hm2。该公司在茶树品种示范园土壤管理过程中施肥大量采用沼液沼渣(茶-沼-畜)。茶园每年洒施沼液(渣)两次,时间为2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各施一次,每次单位面积用量约1.5t/0.0667 hm2,基本实现了对化肥的替代。2013年以来我们每年在该基地举办培训班1~2期,组织全县茶场负责人(茶农)到现场进行观摩,取得了很好示范的效果,至2017年全县茶园推广沼液沼渣应用面积达313.5 hm2。四是“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在水肥条件较好的茶园,增施有机肥的同时,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实施这项工作。

3.2 制订切实推广目标

主产夏秋茶的高产区域有机肥使用面积达到60%,化肥用量减少25%以上;以春茶为主的产茶区域有机肥使用面积达45%,使用量大幅度提高。实现高产地区茶叶品质明显提升,低产地区茶叶产量与品质同时提高。茶园土壤质量明显改善,茶叶优势产区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或提高0.2个百分点以上,土壤贫瘠化、酸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创建一批特色突出、特性鲜明,产品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茶叶生产基地。

3.3 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一是综合考虑土地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县域茶叶种植规模和畜禽养殖规模,推进畜禽养殖及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二是在茶叶产地及周边,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堆沤和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输送及施用等设施。三是制定茶叶有机肥使用的技术规范,提升茶叶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创建水平。把有机肥推广区域建设成为生态、农艺、质量、信息、市场、效益等方面并重的特色区域,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精准脱贫。

茶叶有机肥推广使用以北中镇和寺前镇为核心示范区,初步实施面积1000.5 hm2,渐次辐射全县茶叶主产区,涉及北中、百里、牛镇、汤泉、寺前、弥陀、刘畈、天华、晋熙等九个乡镇,最终基本覆盖全县名优茶优势产区。

3.4 明确实施主体及推广方式

有机肥推广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专业从事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生产的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共同参与。县茶叶技术部门在全县设立3~5个13.34 hm2以上的示范片,各乡镇设立示范点。做好对比,组织观摩,开展培训,通点片示范辐射带动区域内广大农户进行有机肥应用。布置好耕地质量监测网点,跟踪茶园质量等级和土壤肥力变化。在示范基地开展土壤质量、产地环境、产品质量、投入品使用等调查。

3.5 实行资金补助

一是物化投入。对施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或以禽畜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包括有机水溶肥料)进行补助;对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堆沤或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输送及施用等设施,配套的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进行补助;对购买绿肥种子、秸秆腐熟剂等进行补助;对购置应用设施环境调控及物联网设备,提高有机肥施用和管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行补助。二是社会化服务。向有机肥生产企业、规模化养殖场、专业合作组织购买服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有机肥积造、运输、施用等服务进行补助;三是技术推广服务。对研发推广有机肥生产施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及技术推广服务、宣传培训(包括信息化服务)等给予适当补助。

4 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分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组成的实施领导小组,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农委成立茶叶、土肥、畜牧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进行示范、指导、培训、服务等工作。产茶乡镇负责具体实施。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实效,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4.2 强化政策扶持

落实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结合实施扶贫攻坚行动、沼气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等项目,分区域帮扶或支持开展茶园推广施用有机肥。发挥不同惠农项目的集合效应,形成政策合力。

4.3 引导机制创新

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企业科技应用与开发能力,将县域在茶叶生产中施用有机肥的传统和种养结合等相对成熟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真正统一到生产组织规模化程度较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而进行复制推广。

S571.1

A

1006-5768(2019)03-131-04

2018-06-06

叶艳(1973-),女,安徽省太湖县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责任编辑:蒋文倩)

猜你喜欢
太湖县茶园有机肥
茶园飘香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在太湖县举行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太湖县森林采伐管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