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马克思经济学的真义
——读《面向〈资本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线索释义》

2019-02-18 20:13胡岳岷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著作

胡岳岷

付文军博士的著作《面向〈资本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线索释义》 (以下简称“《面向〈资本论〉》”)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他的朋友和读者,我从心底里真诚地为他高兴,并愿意用有限的文字向广大读者推荐这部20余万字的著作并分享我的阅读体会。

第一,能够于他人未见异议之处发现问题。自《资本论》问世以来,有多少人读过它、研究过它,对它的赞赏有多少非议也就有多少。在许许多多人看来,《资本论》已经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了,甚至认为《资本论》已经“过时”了。而付文军博士竟然能够从他人未见异议处发现了别人视而不见的问题,并通过自身的研究和切身的体会再次确证了《资本论》的当代价值。我们知道,《资本论》研究犹如莽莽苍苍的学术丛林,而这部著作所涉及到的问题仅仅是丛林中的一颗奇异的树。要在丛林中寻找到一颗奇异的树木,必须有燃犀烛照、洞察幽微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学术精神。“质疑一切”是马克思最喜爱的一句名言,怀疑一切正是马克思的科学精神,研究马克思必须用马克思的科学精神。

第二,按照马克思的逻辑研究马克思。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以质疑为起点、以批判为武器、以探索为路径、以发现为标志的政治经济学。它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他的方法论。马克思自己讲,他的这部著作可能有缺点,但它却是一个艺术整体。其根源就在于它的方法论是无与伦比的。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付文军将分工、商品、货币、劳动、资本和时间空间等经济范畴和主题置于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之下进行逻辑线索的批判性释义,不仅较为全面地诠释了这些经济范畴的基本意涵,还抽绎出其间蕴含着的批判意蕴。主线清晰,一气呵成。

第三,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要回到马克思那里去。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表达”集中在《资本论》中,《资本论》系列手稿“记录”了马克思经济学的“历史演进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马克思经济学时不要忽略它们。付文军博士的这本著作,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他始终以《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文本群”为基础,通过扎实的文本分析功力来透彻解析相关经济范畴和问题。付文军博士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解析分工、商品、货币、劳动、资本和时间空间等范畴的意涵。在《面向〈资本论〉》一书中,付文军博士力图回到马克思的言说语境中去,深刻领会马克思的立言意旨,切实展开与马克思的“对话”。

第四,清新晓畅的文风。付文军的著作概念清晰、论证周密、平心静气,足见其文本分析功夫。具有这种功夫是极不容易的,是需要多读书,多见识,有较好的理解力,有较为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磨炼,这五样缺一不可。付文军博士读了很多书,只要我们细数一下他书中的注释和参考文献就会确证我所言不虚。他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可以作为例证。“一部政治经济学批判,即是一部资本主义社会的‘诊断说明书’。一部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是一部商品拜物教的崭露与破解史、一部货币神性的彰显和货币幽灵的驱散史、一部资本拜物教的生成与发展史,还是一部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史。”

常言道,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所理解的马克思,付文军博士领悟的马克思是不是你心中的那一个?只有读了他的著作,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猜你喜欢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夯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