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的春节之路

2019-02-18 06:14王霜霜
看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李涛佩奇动画片

王霜霜

《啥是佩奇》成为2019年第一个火遍全网的广告

戴着黑色八角帽、黑色耳封,脸色黝黑又满脸皱纹的李玉宝,给儿子打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家过年。

山区信号差,他得站到山顶上才找到信号。电话是孙子接的,他问孩子喜欢什么,可以为他准备。小孙子回他:佩奇。

李玉宝站在山顶,扯着嗓子喊:什么是佩奇?

1月17日,一条《啥是佩奇》的短视频在朋友圈疯狂刷屏,大山里的爷爷为了满足孙子想要一只小猪佩奇的新年愿望,在村里开始寻找佩奇。最后,他终于照着别人的描述,用农村常见的鼓风机,做了一个抽象派的小猪佩奇。这是《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导演张大鹏为电影拍的推广片。

佩奇长得确实挺像鼓风机的。它本是英国动画片《小猪佩奇》的主角,近两年,经过社交媒体发酵后,一跃成为中国的流量明星。“小猪佩奇身上文,掌声送给社会人”,江湖上不仅有了它的应援口号,还流传着它的经典语录和表情包,淘宝上,各种衍生品也应运而生。在中国,大人小孩都为这只小粉猪疯狂。

作为一家纯种的大不列颠猪,这次却被中国的影视人请来,过了一次春节。在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里,粉红色的小猪佩奇和弟弟乔治穿着唐装、扛起龙具,耍起中国传统的“舞龙”,身后还跟着他们的新伙伴——两只来自中国的双胞胎大熊猫。

虽然《新喜剧之王》《疯狂的外星人》等春节档电影也早已发布了宣传片,但最终,是动物——那只粉红色的猪,把春节档的氛围炒热了。

最近几年,萌宠一直是春节档的常客,除了猪,春节档活跃的动物明星还有猴子、羊、熊等。他们也有了另外一个身份,比如孙悟空、喜羊羊、熊大……为什么人类想要“合家欢”,就找动物来闹春?而有的动物为什么长期占据动画片的“C位”,而有的动物就“不配”有姓名?

英国小猪过春节

早在两年前,阿里影业就瞄上了小猪佩奇。他们的目标明确,直冲2019年,也就是农历猪年春节档。

那时候,直播平台还没那么火热,佩奇“社会人”的名号也不像现在这般如雷贯耳,甚至连个普通网红都算不上,只是小朋友们喜爱的众多动画片之一。

“国内面向低幼儿童的动画电影比较少,我们其实想做一些填补空白的事儿。”《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制片人鲁岩说。2017年,阿里影业开始和《小猪佩奇》的英国制作团队Entertainment One(eOne)洽談引进事宜。

鲁岩认为《小猪佩奇》是一部专注于讲家庭生活的动画剧集,很符合春节合家欢观影的氛围,“它每集故事讲的都是爸妈怎么跟孩子相处,全家又去了哪?学习了什么新东西?在过程中有什么体验”。两岁多的女儿看《小猪佩奇》时,鲁岩被动地跟着看,常会捕捉到里面一些小幽默或者有感触的点。“它的内容比较关注家人对孩子的陪伴,除了教孩子一些常识和道理,其实也在教大人如何当父母。我觉得比较适合春节时,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去看。”

但让英国的小粉猪过上春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小猪佩奇》依据的是英国社会的生活形态。原片五分钟左右一集,主要讲佩奇一家的日常琐事,基本没有什么故事性。如何把它拓展到80分钟的电影时长,且能过渡到中国人的春节世界?这难坏了鲁岩和导演张大鹏。

平时靠卖萌为生的国宝“大熊猫”及时赶来救场了。中方制作团队最终决定引入两个关键“人物”——一对双胞胎大熊猫,它们是警察的孩子。“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角色”,在电影中,大熊猫双胞胎将会带着佩奇一家舞龙、包饺子、放烟花……认识春节。

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采用的是真人+动画的形式,但这是两个平行宇宙,猪和人的世界互不干扰,小猪佩奇不会一个大招,突然被拖进现实世界里。

真人部分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一个北方小镇,两位小主人公汤圆、饺子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欢度春节。汤圆和饺子都是《小猪佩奇》的粉丝,他们一边和家人一起看着小猪佩奇,一边讲着自己的故事。

如何把真人和动画圆融地串联起来,不让观众产生跳进跳出的突兀感,也是一件难题。张大鹏为此想了很多招儿。

动画片《小猪佩奇》的整体色调比较清新明朗,但中国北方的冬天比较萧瑟,色调多以黑白为主,为了防止两种画面看起来不搭,剧组查了大量的资料。直到找到一个“很敢用色”的内蒙古小镇,把他们在房屋建筑上的元素结合起来,搭了景。“它的颜色稍微夸张,又不至于像商场里的儿童乐园那种大红大绿很冲的组合。”张大鹏说道。

真人和动画的过渡靠很多细节串联,比如一些具有争议的话题,“红包管理问题、孩子的差异化问题等”。鲁岩说:“比如真人里讲到红包管理问题,动画里就会探讨孩子要不要管钱。”

电影中的动画有时像一个寓言故事。佩奇和乔治做了一件事,可能很快就会映射到现实中的饺子和汤圆身上,但这也并不是一以贯之的模式。“不可能你一个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必须用好多细节才能把真人世界和动画片串在一块;同时它们在一起,还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张大鹏感慨道,“说实话,还挺难的。”

《熊出没》今年春节档继续推出新电影

 “猪”,作为戏精的一生

在偌大的动物明星圈中,猪的确是被选中的那个,经常出现在人类建构的幻想世界。它的一生都是戏:悲惨又励志的童年、四处流浪的少年、它的家庭史、它的吃喝拉撒,还有它的风流韵事。

今年春节档, 除了《小猪佩奇过大年》外,还有两部关于“猪”的电影,一部是动画电影《猪猪侠·猪年吉祥》;另一部是曾志伟、丫蛋等主演的奇幻电影《猪八戒传说》。

《猪猪侠·猪年吉祥》是国产动画“猪猪侠”系列里的第五部电影。而打着“天蓬元帅秘史”旗号的《猪八戒传说》,看来铁下心来要贩卖猪八戒的八卦。

在今年竞争惨烈的春节档,猪竟然能从中国一众大牌明星中杀出重围,稳坐“C”位。一部分的原因是它的确借了农历猪年的势,为了应景,多家影视公司迎合国人的民俗情怀,纷纷打造自己的猪主角,但若因此认为猪是“躺赢”,就太不公平了,它也是凭实力出道的。

作为一个“爱豆”,首先是颜值过关。它皮肤粉嫩、宽耳、大鼻,圆鼓鼓的,尤其是年幼时期,很有萌感;体型上,猪体胖身圆,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势,因为肚量大,古代的“扑满(存钱罐)”采取猪的造型,作为招财纳福的象征。其次,猪离人类的生活很近,有情感上的亲近感;最重要的是,“它的很多特征和人很相近,至少是与某一类人、人的某一时期相吻合”,动画符号学研究专家、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李涛说。

生来就为了养膘卖个好价钱的猪常被人视为“好吃懒做”,这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一大性格特质;看起来笨笨的猪也常被冠以“迟钝”“平凡”的标签。香港动画作品《麦兜故事》的主角麦兜就是一个呆呆的、反应老是慢半拍的小猪,但它却被视为香港精神的代表。

麦兜和妈妈麦太太在香港大角咀过着并不富裕却很快乐的生活。虽然它出身低微、资质平平,却怀着伟大梦想,幻想去马尔代夫晒太阳和获得奥运金牌。就像任何一个出身草根阶层的香港人一样,不管处境多么艰难,麦兜和猪妈妈始终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为了更好的明天,努力拼搏。因此,这头平凡的小猪被香港人视为励志的象征。

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将于大年初一上映

为什么动物都喜欢混春节档?

除了“猪”之外,今年的春节档还有中国小朋友的老熟人——熊大、熊二。

去年春节档,《熊出没·变形记》在《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等一众大片的夹击下,斩获6亿多票房,被视为一匹“黑马”。

这次《熊出没·原始时代》主打冒险,是动画片的一个经典主题。熊大、熊二、光头强意外穿越回石器时代,在原始部落,遭遇了猛犸象、剑齿虎等一众奇特生物,并结识了狼女和部落的女族长,产生了一系列纠葛和危机。这已是“熊出没”系列第六次登上大银幕。作为一个国产动画IP,能做到如此“长青”,已让很多行业人士感到诧异。

一到春节档,动物圈就被人类拉来过节。在《熊出没》之前,国内儿童的银幕常年被一只羊和一头狼充斥。从2009年到2015年,《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依次推出了《牛气冲天》《虎虎生威》《兔年顶呱呱》《开心闯龙年》《喜气羊羊过蛇年》《飞马奇遇记》《羊年喜洋洋》7部大电影,每年春节准时向观众拜年。

之所以一到春节档,就出现动物扎推的现象,离不开影视公司对利益的实际需求。春节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合家欢档期,因此,必须要兼顾大人和儿童的观影需求。而动画片是儿童普遍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和家长认同的教育方式。

对于为什么儿童动画与成人动漫相比,更喜欢以动物为原型,李涛认为这是小孩子面对的世界和成人不同导致的,“成人面对的更多是一个人文世界,他们因为学习、工作各种原因,必须要和社会人打交道。而小孩子打交道的人实际上是自然人。小孩子和小孩子之间、小孩子和长辈之间的相处,实际上更接近动物本性”,所以,儿童的作品经常都是以动物为形象,这是与他们的心理认知方式相关。

但动物之间命运也有所不同,比如猪、猴、熊常占据动画片的“C位”,而有的动物,如鸡、兔子往往只能成为衬托主角的“背景板”。

小猪佩奇已经成功出圈,受到大人小孩的共同喜爱(@ 视觉中国)

对此,李涛引用了一个民间流传的段子。段子里讲述,上帝刚造人类的时候,人的寿命本来只有25年,猪、牛、猴各有40年,后来动物们分别拿出25年给了人类,人就有了100年的寿命。“因此,人一辈子既要像猪一样被伺候吃喝;又要像牛一样干活;还要学会猴子的算计。”李涛说,“其实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有些动物的行为模式和人类的性格有共通之处,典型的如猪和猴子,它们分别是懒惰和精明的象征,因此经常成为动画片的主角。”

一些在现实中,天生互为宿敌的动物常常会一起成为动画片的主角,比如《喜羊羊和灰太狼》里的狼和羊、《Tom and Jerry》里的猫和鼠。

不过,在动画片里,它们的关系往往是反转的。根据生物链,狼是吃羊的,但在《喜羊羊和灰太狼》中,每次灰太狼想抓羊,却都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被喜羊羊戏弄一顿,最后仰天大喊一声“我还会回来的!”

“本来猫肯定是强势的,会扑老鼠的,但每每就被玩掉,这就是人很喜欢看的一种结构方式。”李涛认为,甚至《熊出没》采用的也是这种结构,熊和猎人本来是猎杀和非猎杀的关系,但是结果往往出人意表。

这种反转常常会形成一种“笑果”,但仅仅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不能称之为一部“合家欢”电影。如何让带孩子进影院的家長不在观影过程中无聊得呼呼大睡,也是目前低幼动画面临的难题。

鲁岩告诉本刊记者,《小猪佩奇过大年》之所以采用真人加动画结合的方式,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照顾家长的观影需求。而《熊出没》近些年在内容上也试图调整,去年的《熊出没·变形记》广受好评的原因也在于它把视角转到了“亲子关系”,这样更容易引起父母和孩子的共鸣,让他们都能得到情感的满足。而今年的《熊出没·原始时代》中甚至还加入了“光头强被逼婚”的桥段,这也是成年人更能捕捉到的点。

但李涛认为,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和成人能够接受的动漫形式有所区别,“儿童更能接受明亮的、大色块的东西”。但好的动画片一定是通人性的。一些朴实的、符合人性的东西,几岁的小孩可以简单地看,成年人可以从简单中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推广片《啥是佩奇》之所以能刷屏,原因也正在于此。“好的动画创作者都是思想家。”李涛说,“只要对人类社会有担当、有思考,那么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是老少咸宜的。”

猜你喜欢
李涛佩奇动画片
我家有一只佩奇
佩奇换零钱
作品赏析
我看见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爱看动画片的爸爸
萌萌的斗牛犬
“牛嫂”驭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