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好书评

2019-02-18 15:29
中国图书评论 2019年1期
关键词:寄语好书图书

张国龙/付晓明:2017年中国童书出版状况探察,第2期

作者寄语:博览群书,推荐有价值的书。《中国图书评论》,中国读者理想的阅读导游。

陶赋雯:城市记忆与影视形象建构———以“文化南京”城市形象为例,第3期

作者寄语:入选“十佳”荣幸之至,感谢给予拙文一个“窗口”。未来我将继续在影像记忆理论的道路上求索,也祝福《中国图书评论》继续推介好书好评。

王春林:历史景观回望的若干种方式———2017年长篇小说一个侧面的审视与分析,第3期

作者寄语:从一种普遍的文化心态来看,我们似乎总是不愿意承认我们的时代、我们的身边有巨人存在,有杰作产生。这样的一种漠视当下文学现实的心态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有勇气承认这样一种文学现实的存在,我们应该看到一个文学、小说经典生成的时代正在到来。

卢文超:艺术本真性及其解密之钥,第3期

作者寄语:书如朋友。读书如初识,其要在新;论书如挚交,所贵在深。以书为友,以《中国图书评论》为友。

段似膺:“情感的消逝”与詹姆逊的“情动”观,第5期

作者寄语:新的一年,祝愿《中国图书评论》的读者都能通过这个平台发现更多的好书,通过好书看到更大的世界。

赵勇:2017:刘项原来不读书(上下),第4—5期

作者寄语:愿《中国图书评论》成为读书人的风水宝地。

宣海林/李铎:非虚构写作:叙事视角、路径依赖与现实冲击———对“译文纪实”系列图书的读与思,第6期

作者寄语:品好书,评好书;有观点,有思想;有态度,有立场。感谢《中国图书评论》!祝《中国图书评论》在新的一年里评更多的好书,办更好的刊物!

程林/江晖:跌入“恐惑谷”的机器人———从延齐与森政弘的理论说起,第7期

作者寄语:“恐惑谷”理论有意思但不完美,值得不断验证与探索,荣幸这一初步思考能入选“十佳”,期待与师友继续探讨机器人与人的审美与心理接受问题。感谢《中国图书评论》对前沿问题的敏锐关注,也期待读到更多精彩文章。

周文星:论“修昔底德陷阱”:中美之间必有一战吗?第7期

作者寄语:评古今著作,论中外经典。《中国图书评论》为广大的学者与读者朋友们提供了一个思想论争的宝贵平台,期待它为推动学科对话与学术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价值。

夏烈:态度与方法:略说介入网络文学20年的學术资源,第10期

作者寄语: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愿《中国图书评论》一如既往,成为我们品评、议论那些思想情感的园囿,展示出研究之可能的路径。

猜你喜欢
寄语好书图书
推荐一本好书
画家寄语
好书推荐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主编推荐:六月好书排排站
民生寄语
专家寄语
青春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