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展陈信息传达

2019-02-18 06:28李倩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分层次

摘 要:博物馆作为终身教育机构,承担着展览、宣传、教育的职能。近年来国内各大博物馆展览层出不穷,各种主题、多种形式满足了公众的现实需要。博物馆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公众需求,从现实实际出发,分析现阶段展陈的特点,提出适宜发展的想法。本人以为博物馆展览展陈信息的传达尤其重要,直观的形式设计与分层次表达,将对观众直观理解展览逻辑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展陈信息;分层次;公众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步提升,博物馆以展示、传播文化为职能以接地气的方式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回顾国内各大博物馆的发展,令观众应接不暇的展览是博物馆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可谓是“排头兵”,也是“主力军”。博物馆秉持着以公众为中心的原则,以其文化资源满足并丰富着公众的社会生活,社交媒体上频繁的“刷展热”也证明了公众对博物馆这一行动的认可。

博物馆作为展览展陈信息的提供者,不应被当前的热潮迷了眼,面对较好的成绩,应该分析社会公众对于展览的评价,了解并进一步设想公众的现实需求。博物馆应当准确地知道观众想从参观展览的过程中获得什么信息,而博物馆又能为不同需求的观众提供怎样的展陈信息。并且在提供展陈信息的过程中,思考如何用更恰当的形式表达出来,使观众可以通过参观展览获得更多收获。

1 博物馆展陈信息的提取

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向观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促进文化交流。展览分为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基本陈列是博物馆的工作中心,是基于丰富的馆藏品及对其展开的研究基础上,串联起展品逻辑,表达某一国家、民族、地区的历史与文化等信息。具有固定性、稳定性、系统性的特点。最能体现一个博物馆的水平、方向,最能突出博物馆的自身特色。临时展览是指博物馆为满足地区观众多样化需求举办的短期展览,一般周期为1至3个月。临时展览有联合办展、外展巡展等形式,展品来源较广,一般有馆藏品、其他博物馆借展品,通常情况下,展品数量不多,但多见精品。现阶段,国内各大博物馆每年举办数量众多的临时展览,为观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分析研究博物馆陈列设计理论,并结合本人的展览策划经验,博物馆展陈信息的提取分为几个部分。第一步,明确展览主题和目的,提炼展览的总主题;在此基础上,确定展览的基本内容,规划基本结构层次;再次梳理展览逻辑,选择和安排展览素材,同时思考展陈形式;最后将研究成果编写成文本型的展览大纲。在实际工作中,操作顺序或许存在颠倒,没有先后之分,但大致工作基本如此。无论是现有展品再确定主题,还是先确定主题再选择展品,这两种工作方式的过程中都反应着博物馆对展陈信息的充分提取。而作为有话语权和权威性的博物馆,在信息提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信息准确性、立场中立性的原则。

2 观众获取展陈信息的方式

观众参观展览的过程就是獲取展陈信息的过程,博物馆可以通过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展板文字、展品说明、数字设备的利用、展览图版颜色、展陈设计以及参观动线等多个因素。

展板文字串联了整个展览的线索和逻辑,观众通过展板文字从结构、层级上理解展陈信息。展板文字一般分为前言、单元文字、部分文字、组文字、结语这几部分,根据博物馆自身及展览体量等实际情况,有时信息全部码在展板上,有时为避免展板紧密累赘,会将部分文字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设备。各部分展板文字有不同的字数要求,力求精炼地说明展览主题与部分内容。

观众参观展览的目的之一就是观赏展品,因此展品说明是观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通常放置在展品附近,具体解读每一件展品的内涵。其质量关系到观众对展品乃至整个展览的理解。以往经验显示展品说明一般较为简单,大多是以“名称、时代、来源”的固定格式为展示内容,复杂一些的则会具体介绍展品形制、特点等更重要的信息。

展览的多媒体内容对于辅助展览信息的补充与解读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多媒体放什么,怎么放,往哪放?”这三个问题是需要展览策划人员思考。第一,多媒体的内容需要紧扣展览主题,保证质量高;第二,信息以怎样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电子屏、触摸屏还是电视机等,要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展厅的现实情况,多媒体内容的组合与分散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商定;第三,多媒体的放置应当遵循贴近相关展览内容的原则,在考虑观众参观动线的前提下,争取最大化利用多媒体取得更好的展览效果。

展陈设计在于展品的摆放、空间构建和氛围营造。展品的摆放往往是根据一定的原则来布局,譬如编年史、分类法……在展览中,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摆放展品,照顾到观众的逻辑顺序。为了突出重点展品和形式的多样与美感,也方便观众的视线。展品的摆放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借助亚克力板或支架立体摆放,利用墩子使展品呈现错落对比的摆放效果等,使观众可以直观接收到信息重点。策划展览时常常将信息进行单元划分,落在展厅里就是一个个空间的区别与布置,常见的空间划分手段是隔墙、纱帘等隔断形式,为观众提供了最恰当的一条参观动线,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不走回头路”。另外氛围营造也是现在博物馆会采取的信息传达手段,包括音乐、色彩、味道等感官上的刺激。音乐使人沉浸,成都博物馆《灵蛇传奇》展厅内一直循环播放着贴合展览主题的音乐,作为展览配套的BGM传递了蛇形世界神秘的气息。不同的色彩表达了不同的情绪,譬如“红色”展馆一般使用大量红色,农业展厅一般使用黄色、绿色等,营造氛围以刺激、调动观众情感的共鸣。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在展览《中国末代王朝的威势与华美》中也尝试用味道来表现展陈信息并取得不一般的呈现效果。这些精巧的设计对于观众理解展览主题都有一定的作用,也是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可以加强设计的小心思。

3 展陈信息的分层次处理

一个展览包含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信息以及呈现信息,观众也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来理解。但是博物馆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让这种理解更便捷、更满足实际情况。展陈信息不仅仅是展示,也要在形式上主动贴近、迎合观众,以便于更好地达到博物馆宣传教育之目的。

首先是博物馆基本陈列,因其展出时间长和稳定性的特点,同时基本陈列的信息体量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庞杂,观众通常无法一次性接受海量信息。因此观众一般采取多次观看展览,而这就使得他们每次都能有新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所以,展陈信息可以分层表达,基本信息及与展陈主线密切的信息直接呈现,次要信息或辅助信息可以借助其他手段如数字技术、新媒体或出版物的形式呈现。另外博物馆基本陈列都分布在众多展厅,为了更好的衔接展陈信息,可以适当的在每一个展厅的出入口处放置一些展览小册子,展示出该展厅的主要内容,观众亦可以通过它们串联起展览内容。

不同于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展出时间短,观众多一次性观看展览,信息接受主要集中在2-4小时的参观过程。因此博物馆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观众一览展陈中丰富的信息。所以,展陈信息的呈现应该具有目的性,将展陈信息以特定的状态呈现,如文字的格式或背景的区别,分类呈现展陈内容中不同线索的信息,以提示同类信息的逻辑关系。现在一些博物馆会调整文字字号、背景颜色来区分不同的内容,但较多情况下观众会忽略占展板面积小的部分说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另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便捷了博物馆的宣传传播,不止在展厅里下功夫,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及其他众多的短视频平台补充了展陈信息,多样化满足着公众需求。归根到底,博物馆展陈信息是为了观众,那么也要在博物馆立场上服务于观众。

作者简介

李倩(1996-),女,汉族,四川达州,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物馆研究与管理。

猜你喜欢
分层次
分层次教学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分层次教学法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次自主合作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次自主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问题课堂提问实践研究
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究
浅议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