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工作浅论

2019-02-18 06:28任亚若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成长成才學生第二课堂

任亚若

摘 要:“第二课堂”作为人才培养主要途径,围绕各类团学活动开设课程。学校成立校级指导委员会,负责“第二课堂”实施办法、课程的制订和规划,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通力合作,通过对学生参与活动和获得成果的客观记录、有效认证、科学评价、个性分析,让“第二课堂”成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人才评估和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學生;成长成才

1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工作的开展起源

1.1 “第二课堂”的涵义

“第二课堂”在学术界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教育学家朱九思曾对“第二课堂”作出解释。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区别于“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目前,很多高校将“第二课堂”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服务高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共同构成了大学人才培养系统,对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1)客观记录。通过设置覆盖面广、内容模块全的课程内容,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从事团学等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如在班级和社团所担任的职务,获得的各类奖学金和优秀学生代表,以及各类专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等。

2)科学评价。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进行专业化的准确评价,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

3)促进成长。通过成长平台的反馈,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类活动,促进能力素质的均衡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搭建成长平台体系,建立长效性的团学工作机制。

4)服务大局。通过网络平台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为学校党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成长平台的客观记录和有效评价,搭建校企平台,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参考依据。

2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工作的实践路径

1)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多部门间的沟通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教务处与校团委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第二课堂”实施规范、工作标准和操作细则,形成系统的“第二课堂成绩单”。

2)搭建数据平台。依托社会资源,开发搭建“第二课堂”的网络平台,实现工作的信息化运行管理。同时,要针对相关的团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工作的规范性。

3)组织学生参与。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第二课堂”的各个项目,扩大活动覆盖面、学生参与面。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公益活动,参加学生论坛,计入评价体系。

4)建立评价和奖励体系。结合我校实际,对“第二课堂”中的课程设定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设置参加、获奖等不同的加分项,对学习成绩优秀并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的学生如未取得国奖或社会奖学金,可给予物质奖励。

5)形成“第二课堂成绩单”。“第二课堂”信息平台建成后,各学院负责“第二课堂”信息输入,学生根据需要可对“第二课堂成绩单”进行打印,逐步实现用人单位可查询验证的功能。

3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工作的现实意义

3.1 思想引领毫不放松,创新形式引领学生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大活动与纪念日的契机,教育和引导青年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国情和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认识,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践行“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以思想教育统领团的各项活动,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把“大道理”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加强团的服务意识,发挥纽带作用,不断拓展思想引领新视角。开辟新媒体阵地,运用青年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开展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优秀青年成长成才的共性规律,充分调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不断丰富培养载体。

3.2 服务创新创业,促进青年成才

抓好“双创”教育。通过“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沙龙”系列活动和创新创业比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专家、校友、学子自身不同层面的创业经验交流,扩大覆盖面,营造了人人关注创新创业、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3.3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时代,始终坚持把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加强建设。校团委对校级层面活动归类开展,培育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打造了校园十大歌手、校园十佳主持人、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这类特色文化品牌项目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延伸。

3.4 成长平台搭建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牵动,对团学工作和活动加以梳理改进,努力实现长效性机制。成长平台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证明自我的科学评价体系,通过记载学生在校内外组织的工作任职履历,获得的相关荣誉,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3):2-4.

[2]邴浩.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思考[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3):38-43.

猜你喜欢
成长成才學生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学生作品选登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一道题的反思
大学校园功能区规划对学生的影响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