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创新研究

2019-02-18 06:28刘婷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文化自信新媒体

摘 要:本文紧扣新媒体时代背景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情况,从开展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总结大学生文化认同构成与文化自觉的培养规律,凝练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原则,进而在创新文化教育渠道、创新教育环境以及加强大学生文化意识等相关基础上,解析新媒体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新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创新

基金项目:赣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9409)。

新媒体时代中,各种新生传媒形式和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让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等方面都更加便捷,也满足了年轻一代学生追求新奇的精神需求。但是在这种情况不可避免时,生活在瞬息万变信息时代中的大学生,其价值观与人生观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与变化,逐渐出现个性化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等相关方面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使其能够对自己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从而形成价值观和政治观,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化自信教育做分析有一定现实意义。

1 新媒体时代文化自信教育的意义

文化自信,其是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文化价值认同,是对文化的深入肯定。大学生文化自信,主要是指在多种文化碰撞结合之中,大学生依旧可以客观地对待外来文化,坚持认同自己的文化,不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接触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思想,其中有些不良的思想与文化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新媒体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很有必要,其意义具体体现在下面几点:

其一为弘扬民族精神,我国民族精神在传统文化中形成。中华民族在文明发展中形成中华优秀文化,其中积累了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标志。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精神内涵,使其成为发扬民族精神关键载体。其二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自信与精神文明的建设逐渐联系紧密,文化自信是精神文明构建中关键内容,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自信一种体现方式,促使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文化自信关键措施。在提高人精神文明的时候,文化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培养学生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以使其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提供支撑;其三是提升大学生道德自觉,文化始终都是关注人的问题,主要是在于人的品德和素养。中华文化遵从伦理道德,将儒家文化为核心与代表的中华文化提出最为基本的道德理念与主张,倡导提高道德境界的方式,一同建設一个完整的道德文化体系,让中国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道德色彩。通常情况下,文化发展可以促使道德的建设,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文化对学生的道德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对文化自信的培养和教育,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学习中,不会受到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同时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实施原则

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有着一定机遇,新媒体对传统的传播思维和方式做创新,让传播更加全面和整体性,经过线上线下的联动,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喜爱,这也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方式进行创新。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新媒体时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在众多网络信息中,还是会存在一些质量不高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和教育工作都有不好的影响。例如多元文化和一些历史虚无文化等,对学生形成消极影响。所以,在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做文化教育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构建文化认同

从对象性的角度上看,文化认同相对性的理念,具体是对存在差异同时性的文化之间进行选择的过程。对文化认同,是立足于在两种或是多种文化比较基础上对其中文化认同。大学生在情感上对一个文化认同,能够促使文化自信构成。否则,其会对这种文化有距离感,甚至不太认可。因此,新媒体环境中对大学生做文化自信教育,首先要遵循的是使其认同传统文化。使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培养文化自信,要依据学生思想个性和年轻特点来规划,用更生动方式让学生喜爱中国文化。

2.2 培养文化自觉

从本质而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之间有紧密的关系。这两者关系和谐,并且相互成就。只有对自己与文化有了解以后,才能够构成正确世界观,树立自信心,并且能够朝着自己目标进步。文化自觉不是简单过程,要在对多种文化理解和认知基础上,根据自身对文化接受程度,把多种文化相互融合以后,形成一个极易接受的多样文化,遵循多元文化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认知原则。新媒体背景下对培养文化自信,要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源头与发展过程,发现文化优势,还有怎样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方式。不能够做狭隘的排外主义者,但也不能够做外来文化盲目的追求者。尤其是在面对多样化信息时,必须要让自己头脑保持始终清醒。还有则是要坚守方向引导,任何国家所具备的文化软实力,从本质上看,就是核心价值观展现出的凝聚力。使用新媒体对学生做文化自信培养,要做好科学价值观引导。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创新措施

文化自信教育是一个长期性过程,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教育,需要充分使用新媒体工具,对教育方式和措施进行创新。经过建设自觉内化与自觉外化两种机制,让两者之间相互产生作用,进而有效实施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中,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创新方式如下:

3.1 扩大教育渠道

新时期环境之下,做好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首先是要对教育的渠道进行创新,要扩大教育培养渠道,其实际工作如下:其一是发挥高校思政课程引导作用。学校方面要扩大思政教育渠道,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学渠道作用。高校思政理论教育学生学习使用马克思、毛泽东以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把这些理论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还有则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实力主要途径。坚持把文化自信培养目标和思政理论教学过程相结合,要在学生经常使用的新媒体平台上掌握与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和思政课教学结合在一起,并且当做价值引导与回答,为文化自信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是对高校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体系的完善。人文素养选修课是大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习课程,其是创新学生知识体系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关键课程,这些课程的建设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目前高校人文素质选修处在边缘化状态之中,为了更好实现学生文化自信心培养,高校需要合理设置比如国学文化选读、中国现代文化鉴赏以及中华艺术鉴赏,例如书法艺术欣赏、民间艺术赏析以及戏曲鉴赏等相关课程。还有则是让学生参观博物馆、文物遗址等户外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我国传统文化,感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学生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提高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与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3.2 优化文化自信教育环境

環境对人的影响是无形之中的,并且影响程度很大。环境是人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必定是受教育的。优质文化环境可以为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与培养提供外部条件与支撑,大学生处于良好文化环境中时,必定会受到优质环境和氛围的感染和影响,从而让大学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所以,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自信教育需要对教育环境进行优化和创新。首先需要做的是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这同时也是学生使用自由培养兴趣爱好的关键途径。在实际工作中,经过跨系跨专业的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可以加强对国情、民情以及校情等方面的认知,丰富认知层次,转变认知角度,让学生认知可以得到全面提高,以此来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校方要定期开展多样化和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以此来培养学生高度文化自信。同时还可以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快捷性、交互性和平等性等特点,实施多样化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然后是进行校园网络的建设,高校方面要顺应时代发展脚步,创设出有优质网络文化资源的网络化平台,以此吸引年轻一代的大学生,经过网络来实施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校网站功能建设,可以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知识活动策划宣传力度,让大学生可以在日常网络活动之中受到无形感染与影响。高校可以经过新媒体客户端扩大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范围,网络社交群等都可以成为校园文化自信教育新兴载体。经过使用社交网络信息传播互动性与便捷性特点,让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做好交流与学习。

3.3 加强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

自觉文化主体意识,是对传统认同与尊重,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一定自信。主体是相对于客体来说的概念,多元文化之下,文化主体意识就是对本民族文化认知与对他者文化,还有本民族文化关系意识立场。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最为重要是做好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认知。首先是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在大学阶段中,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大学生整体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开放的媒介环境中包含了很多消极因素,比如享乐主义和过于个性化主义等消极因素,会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离现象。在目前新时期时代背景之下,大量的碎片化媒体信息很多,要想有效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就需要提升新媒体素养,让大学生可以自主辨别活动有价值的信息。高校可以设置媒介素养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对大众传播和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认知与理解,提升学生有效运用大众传播的能力。其中还要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文化是对人思想与行为的研究,并只有人才能够创造出文化。媒介素养是高层次心态文化,其会对人形成很大的心理暗示,媒介素养低的网络环境容易让大学生形成倾向性行为选择。因此,大学生经过自我教育和实践等相关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是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关键方式,也会提高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然后是培养学生文化创新能力,大学生是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的关键主体,其需要充分认知与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上,使用新媒体信息传播优势,在多元文化比较中提升文化反思能力,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特色社会主义是文化自信动力,也是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基础所在。大学生只有在具备文化传承意识与责任感的基础上,才可以面对多元文化冲击,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辨别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自信培养目标。

4 结束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教育,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有很大的意义。在教育中要遵循构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的原则,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对教育环境进行创新,对教育渠道进行创新,并且要加强大学生为文化自主意识,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自信教育的目标,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伟.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14(24):43-45.

[2]郑继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问题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76-78.

[3]赖远妮,廖亮.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大学教育,2015(11):41-43.

[4]朱春花.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文化素养培育路径探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7(04):53-55.

作者简介

刘婷(1986-),女,江西赣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文化自信新媒体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