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阮籍《咏怀》诗中的比兴、用典及其寄托

2019-02-18 06:28袁启桢
卷宗 2019年34期
关键词:比兴用典

摘 要:魏晋作为文学的自觉时代,魏晋之交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诗人。阮籍和嵇康是成就最高的两位。前人评他们二人的诗,常说“嵇诗清峻”,“阮旨遥深”。而相比之下又因为阮籍的咏怀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兴和用典使得其诗歌诗意更为深微,让人难以揣测,其诗复杂深邃的寄托使得阮籍成为魏晋之交文学第一人。

关键词:比兴;用典;寄托;诗意深微

阮籍留下来的诗不多,一共八十七首,八十七首诗中有八十五首直接题名“咏怀”,最出名的是那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和左思的咏史一起成为文学史上的千古流传之作。阮籍咏怀诗中最著名和经典的一些诗也被选入《昭明文选》,一共有十七首。本文即是从《昭明文选》所选录十七首来浅探阮籍咏怀诗中的比兴、用典及其寄托。

1 咏怀诗中的比兴、用典

阮籍的咏怀诗几乎每一首都采用了比兴、用典,意旨深渊,耐人寻味,因此钟嵘评价其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诗品》),颜延年在其《咏怀诗注》称赞咏怀诗“百世而下,难以情测也”。例如:“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则是借野外落单的孤雁和哀嚎的北鸟以及寒冷的环境来比喻那个世道沦丧、危亡衰乱之世。还有一个例子“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这几句诗表面上说美好的树下,即桃树李树下因为有漂亮的花,甜美的果实因自然此会吸引人们前来采摘,因此树下也便形成了一条条的道路。但是当秋风垂落飞藿的时候,桃树李树以及整个树木也就开始凋零了。其实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蕴含在里面,诗人也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清朝陈沆的《诗比兴笺》说“司马懿尽录魏王公置于邺,嘉树零落,繁华憔悴,皆宗枝剪除之喻也”意思是说曾经的曹魏是多么的繁华与美好,吸引着人们的到来,但是现在曹魏却在司马氏的迫害下变得如同草木一般凋零。诗人阮籍悲伤痛苦的心情以及对于现实的无奈与愤恨则巧妙地通过几句表面上是写景色的诗句表现了出来。

除了比喻,阮籍的咏怀诗还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其中很典型的一首是《二妃游江滨》“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环佩,婉娈游芬芳。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感激生忧思,谖草树兰房。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这首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前面六句“二妃游江滨,交甫怀环佩”出自《列仙传》说的是交甫与二妃之间的爱情的美好。“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倾城”二字典故出自《汉书》中李延年的一首《佳人歌》:“一笑倾人臣,再笑倾人国”,而“迷下蔡”的典故出自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也说的是美人的容貌。“谖草树兰房”,“膏沐为谁施”的典故又出自《诗经·卫风》的《伯兮》一篇“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和“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写的是男女离别的相思之苦。通过这些典故,诗人表面上描写的是男女之间爱情的美好,以及表达美好爱情不能长久,爱人终将别离的离伤之情。而历来读者却认为这些典故之下实则隐含着更为深刻的意义。这首诗实则是暗讽魏明帝临死托孤齐王芳于司马懿是多么深厚的一份情意,但是却受到司马氏如此忘恩负义的对待,最终被司马氏家族篡位。

阮籍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用典,真的是将诗歌“含蓄蕴藉,温柔敦厚”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而其“怨诽而不乱”又达到了孔子所说的“雅正”。因此说阮籍是魏晋之交最杰出的诗人,实在当之无愧。

2 比兴、用典的效果——情寄八荒之表

前面说到咏怀诗大量比兴、用典手法的使用使得其诗的含义变得“含蓄蕴藉”,“百世之下,其情难测”。钟嵘在《诗品》中则评价“《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因为他的许多诗表面上给人的感觉似乎写的只是他一时的所见所感,如《夜中不能寐》,或者纯粹只是描写当时的景物和心情,如《登高临四野》,又或者描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如《二妃游江滨》。但是仅仅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阮籍的诗,肯定不能抵达诗人心中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在其诗歌表面的叙写之下一定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正所谓“情寄八荒之表”,而也正是阮籍咏怀诗思想内容的幽深性丰富性,千百年来才成为人们热衷探讨的对象。

例如《北里多奇舞》:“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轻薄闲游子,俯仰乍浮沉。方式从狭路,僶俛趋荒淫。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独有延年术,可以慰我心。”最后四句用了“王子乔”和“邓林”的典故,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清朝的何焯说:“焉见”云云,言轻薄闲游者不足以见之。曾国藩则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后四句“言虽不能避世高举,犹可全生远害耳”。像王子乔这样的神仙我找不到,达不到他这种境界,但是我至少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吧。除了上述两种解释,清朝的吴汝纶有另外一种解释,认为:“后四句倒语也。言生当乱世,独有求仙之一法,而仙人不可见也”。他认为后四句应该倒过来理解,即唯一可以让我宽慰的就是神仙之术,但是世上又哪里有神仙呢?这樣一来就更能表现诗人的绝望之情。可见同样的几句诗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理解,用“情寄八荒之表”来评价阮籍的咏怀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3 阮籍咏怀诗的讽刺意义及其寄托

陈沆在《诗比兴笺》中多次解释和指出,阮籍所写的大多数咏怀诗具有很现实的讽刺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于浑浊时代的悲观、绝望之情,以及对于不断篡位的奸邪小人的深深地愤恨之情,同时也充满了对曹魏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讽刺之情。只不过诗人不敢表达得太过直露,可以说阮籍正是在这种想说却有不敢说的境地中,形成了其“怨诽而不乱的”诗歌风格。例如:《夜中不能寐》看似描写的只是一幅肃杀凄凉的景色,从而引起的诗人的伤心之情。但是我们理解一首诗不能只是从表面的文字来解读,还得挖掘其更加深刻的感情和内容,而联系整个时代背景来看,这几句诗其实应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那个世道崩坏的时代的悲伤、失望之情。又比如说《炎暑惟兹夏》看似描写的只是大自然四时的更替所引起地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不舍。但是陈沆在《诗比兴笺》中却指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司马氏集团的愤恨和讽刺。陈沆认为植物繁茂的炎暑的渐去代表着曹魏集团的衰落和司马氏集团的篡逆,而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司马氏家族背离魏明帝曹睿托孤之情的愤恨与讽刺。

阮籍咏怀诗中的这些比兴、用典不仅表达了诗人种种讽刺之情,更多地寄托了诗人向往平淡生活的高洁美好的志向和“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隐世情怀。处于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诗人复杂深微的情感只能蕴藏在这短短诗歌当中,种种的讽刺之情和其中所寄托的美好志向交混在一起使得阮籍的诗歌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因此也难怪钟嵘评价其诗为“归趣难求”。

参考文献

[1]徐启秀.阮籍咏怀诗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陈瑞芝.阮籍五言咏怀诗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张翔.阮籍咏怀诗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叶嘉莹.叶嘉莹说阮籍咏怀诗[M].中华书局,2017年6月.

[5]贺雯婧.阮籍咏怀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顾农.文选所录阮籍咏怀诗五题[J].文学遗产,2010年07月15.

作者简介

袁启桢(1994-),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文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比兴用典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探究《离骚》的比兴艺术和比兴体系
比兴、咏物辨说
《松游小唱》的用典艺术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风赋、比兴、雅颂新论——兼比较章必功、王昆吾先生的“六诗”观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