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政支持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经验成效

2019-02-19 10:17张涛
山西财税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古建筑文物保护

□张涛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可移动文物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历史悠久,人文灿烂,是全国著名的文物大省,现存不可移动文物5.4万处。值得一提的是山西文物在全国享有“五个第一”:国保单位数量全国第一;现存旧石器时代遗址数量全国第一;现存元代及元代以前古建筑数量全国第一,特别是全国仅存的四座唐代建筑、全国75%以上的元代以前建筑均在山西;现存唐代以来彩塑和壁画数量全国第一;现存古戏台数量全国第一。

近年来,山西财政立足省情,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始终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作为支持文物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头并进,持续发力,积极推动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积极对接财政部,争取大力支持

通过增加工作汇报频次、按时完成申报工作、参与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等途径,积极反映我省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和困难,努力争取财政部对我省文物保护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及紧迫性的理解,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据统计,2011年—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4.49亿元,年均2.72亿元,支持我省抢救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平遥古城墙体监测维修、云冈石窟部分洞窟的岩体加固、五台山重点寺庙维修保养,并针对山西南部片区的元以前105处木构建筑专项实施了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2018年,根据财政部要求,省财政参与了《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管理资金办法》修订,及时反馈征求意见。新《办法》分配因素中增加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省级及省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数等基本因素,这些都有利于我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

二、努力筹集资金,加大省级投入

做好文物保护经费保障工作,是山西财政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的重要职责。我省不可移动文物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价值高的特点,保护任务十分繁重,对资金的需求也比较大。以长城为例,我省资源丰富,总长达1400多公里,分布在大同、朔州等8市39个县。近年来,山西财政不断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仅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就从2011年的3300万元,增加到2019年16745万元,增加了4.07倍,年均增长22.5%。各级财政积极落实经费保障职责,将文物保护事业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努力加大本级投入。据统计,2018年,全省文物支出19.16亿元,较2011年10.23亿元年均增长9.4%。

三、创新工作思路,丰富保护手段

(一)支持实施古建筑日常养护

日常养护是古建筑本体保护、数字化保护外的另一重要方式,也是推动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的重要举措。为保护好珍贵的古建筑,2016年,省财政设立古建筑日常养护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全省527处国、省保古建筑开展日常养护,有效的延长了古建筑维修周期,使古建筑的历史信息更好的传承下去,这在全国也属首例。

(二)积极落实文物看护员经费

考虑到基层文物保护的实际困难,为夯实基层文物保护力量,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720万元,按照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为1972名文物看护员发放补贴,支持对包括古长城在内的没有专门设立保护管理机构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日常巡查及安全保护工作。文物看护员经费的落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压力,彻底转变了重点文物单位无专人看护的工作局面。

(三)支持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补助范围适度扩大

我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总体呈现金字塔型,国保、省保单位数量仅939处,市保、县保及未定级保护单位约5.3万处。市县受财力限制,投入难以持续增加,导致基层文保压力很大。2016年,我省出台《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适度突破省级文保资金补助范围,明确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主要用于省级及重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与保护。同时规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与保护,原则上由中央资金解决。急需抢险且资金筹集困难的,可申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各级财政多措并举的努力取得积极成效,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大为改善,主要体现在:一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云冈石窟窟檐保护工程顺利竣工,部分洞窟的岩体抢险加固、壁画及彩绘泥塑修复工程正在实施。五台山重点寺庙维修保养工程基本完工。平遥古城墙体监测和抢险工程持续不断,有效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地实施的维修保护,进一步提升了山西的文化影响力,有力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二是长城保护工作正在努力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长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长城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划定工作。目前,长治、晋城、大同、忻州、吕梁、阳泉、朔州、晋中8市划定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三是红色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相继维修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革命旧址纪念建筑,如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左权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左权129师司令部旧址、兴县晋绥边区政府旧址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四是考古发掘不断取得新成果。一批新的考古发现令人耳目一新,比较重要的有丁村遗址、陶寺遗址、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忻州九原岗壁画墓葬等,其中云冈石窟窟顶寺院遗址发掘荣获“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发掘获得“国家田野考古一等奖”。五是一批古建筑得到保护修缮并开放利用。在文物保护利用并重并行上下功夫,将文物建筑本体维修与环境整治、附属文物保护、展陈利用、消防设施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共同考虑,使一批古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让更多群众了解古建筑“背后的故事”,更好的分享文物保护利用的成果。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坚定了继续支持加强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信心。今后,山西财政将管好用好来之不易的中央补助资金,努力加大省级投入,示范带动市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改革创新、加倍努力,支持挖掘文化内涵、讲好文物故事,推动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继续为全省文物保护工作多做贡献。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古建筑文物保护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中国古建筑
名胜古迹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