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厕所设计的现状研究

2019-02-20 07:33
关键词:女厕公共厕所公厕

宋 薇

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0

一、现状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城市的公共厕所在数量布点、规划设置和建筑及室内设计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

(一)公厕数量布点不均衡。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2018)中要求的3-5座/平方公里的设置标准,很多城市和地区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另外,在旅游旺季,旅游景点、城市沿河沿江绿道仍是公共厕所需求较大、数量相对不足的地段。

(二)公厕设计仍存在缺陷。女厕位的数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在同等条件下,女性厕位数量应该是男性厕位数量的1.5倍,经测算,女性上厕所的时间是男性上厕所的时间的1.5倍,而且女性如厕更需要私密性,但在女厕的设计上却没有进行优化来提高私密性。另外厕所内部应该为残疾人士、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群体提供可以方便和关爱的空间。另外,一些附属式的公共厕所往往建设于采光和通风不佳的位置,造成公共厕所昏暗、不通风、异味严重。

(三)公厕内设施不全或老旧情况严重。大部分国内城市的公共厕所设施设备配备不齐全。如在公共厕所内缺少取纸、洗手和干手设备,通风设施效果较差,采光照明设施不全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厕所的设施设备应该逐步升级。公共厕所内配置座便器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老年人的或是行动不便的人群就需要使用座便器。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很多使用者不愿意使用座便器,即使是干净的座便器,使用者也对其比较抗拒,而在日本、德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座便器在公共厕所里是比较常见的。

(四)公共厕所的设计缺乏地域文化元素。城市公厕是城市建筑的一部分,无不关乎城市的造型特征、城市色彩、城市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等设计范畴,它的设计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城市景观和文化造成了不可或缺的影响。而目前,国内城市的大部分公共厕所的外观设计往往与周边环境无法协调和融合,显得非常突兀,给人带来不良的视觉影响。因此将公厕的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在一起尤为重要,如何将地域文化带入其中也是当前公共厕所管理和建设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改进措施

(一)宏观层面的布点规划

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的决策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公共厕所的规划和布局。因此,规划部门在制订区域整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时,根据城市发展和人口的变化情况,按照布局合理、数量适宜、选址适当、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公厕进行规划布点,实现公厕配套建设与其他城市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需求编制公共厕所专项布点规划,逐步实现公共厕所布点合理,数量充足,满足使用人群需要。根据目前的行业标准要求,公共厕所设置数量和布局根据规划用地性质进行确定,满足每平方公里3-5座的要求,且随着城市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公厕规划数量应取上限值。

(二)中观层面的功能设计

公共厕所在选址上要考虑一些因素,比如周边的景观要素等。要把公厕设计和周边景观紧密结合起来,公厕的选址和功能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私密性和公共性的问题。公共厕所的私密性和公共性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公共设计中的矛盾性。私密性是对使用者的需求表达,公厕的内部设计应注意私密性的要求,界定好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边缘的范围,如在男、女厕入口处设计,尽量迂回些,结合玄关的设计方法,必要时设置一些遮挡设施,窗口的设计要保证从周边建筑的位置窥探不到厕所内的情况。而建筑的选址和外部设计应尊重公共性,要便于人们寻找公厕,不能设计在街道的隐秘地带,入口要对着街口或路口,人们可见的地方。公共厕所都要有明显的标识,在合适位置明显标识出来,为路人提供指引。

2.解决通风和采光的问题。公共厕所应位于利于通风和采光的位置,对自然采光和通风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厕所内部就非常昏暗,引发安全事故或犯罪等风险,而厕所内部不通风则会造成厕所内部异味严重。另外厕所的选址要避开多风和上风地带,否则厕所的气味飘散至各处。目前,我们可以利用机械通风、新风换气系统、低位负压管道等一些列人工技术手段来改造厕所的通风问题。

3.解决女性厕位不足的问题。为满足女性的使用需求,应尽可能的多增加女性的厕位,根据国家标准,男厕和女厕位数量的比例应达到1:1.5,人流量较大地段应满足1:2,而男厕的厕位数量包含了小便器的数量,这样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少女性厕位的数量。为了解决厕位数量失衡的问题,在杭州的城市阳台公厕,设置了可以调节男、女厕位数量的 “潮汐厕位”,根据不同时段男女如厕人数适时切换,解决排队问题。男厕和女厕的通用性使我们考虑设计无性别厕间,内部配置蹲便器或座便器,门口标明是男女通用厕间,这样的厕间必须要求有独立隔间,且隔间没有空隙,这样也能提高使用效率,当女厕或男厕数量不足时可以使用无性别厕间来解决排队问题。

(三)微观层面的细部设计

1.满足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根据厕所使用人群来分,母婴、残障人士、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两个以上家庭成员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公共厕所的细部设计中应体现对特殊人群的照顾。应对公共厕所内部的无障碍设施进行升级,设置一定数量的座便器,对无障碍扶手高度、洗手盆的高度、便器、坡道、呼叫器和水龙头等进行改良,提升特殊人群如厕舒适度,增加婴幼儿使用的设施,如换尿布台、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小便器、儿童洗手设施等。另外,在面积宽裕的厕所内划出单独的的第三卫生间作为家庭卫生间,方便父母带异性儿童、子女带异性老人等人群使用。

2.解决人性化提升问题。厕纸作为卫生必需品,在公厕内无法或缺,但在实际使用中,厕纸被盗用、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城市使用了智能取纸设备,每个人每次只能取走固定数量的手纸,这样既保障了供纸又缓解了纸张浪费现象。另外,家居式服务体验在公厕中也应逐步应用,如增加热水洗手、手机充电、快速干手等服务项目,结合公共厕所为使用人群提供了额外的服务项目。使用大数据和 “互联网+”技术,对公厕定位实时展示,也是提高公厕人性化措施的一种重要手段,进一步方便公众查找和使用公共厕所。

3.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我们应将地域特色融入公厕的细部设计当中,建设具有城市风貌的厕所文化,抓住当地的风俗民情,可在公厕的内外墙、隔断板材等部位展示文化特色。著名旅游城市杭州,他们的公共厕所在建设和设计时运用了江南水墨淡彩的外立面墙绘,在厕位的隔断门板上也进行了美化处理,与运河文化相得益彰,部分西湖景区的公厕在内部空间展示了具有西湖文化特色的名人诗句、典故等历史元素。

三、发展愿景

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公共设施涉及的一部分,是城市公共景观的有力补充,关系到城市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公共厕所为当地群众、旅游者、出行者带来好处,更能服务好社会各阶层。这与提高政府职能,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宗旨相契合。

政府投资公共厕所是具有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们生活方便、舒适了,城市的魅力增加后,不断有投资者来城市创业,才会吸引游客来观光,经济效益才能体现。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大力提高人民群众公共道德建设,把维护城市公共厕所建设的观点灌输给社会各个阶层,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商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创造政府和民众共建、共享城市建设成果的良好氛围,将公共服务的含义进一步延伸。

猜你喜欢
女厕公共厕所公厕
纽约公厕不足,增设遥遥无期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缩写
王豆与女厕
从上海的第一个公共厕所说起
市委书记任“公厕总所长”很正常
增加女厕位,究竟如何出招? 聚焦女性如厕难题
男厕还是女厕,傻傻分不清楚
二合一公共厕所
“酒鬼公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