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2019-02-20 15:21张爱霞
新农民 2019年6期
关键词:流行性圈舍猪群

张爱霞

(河南省上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上蔡 463800)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节。不同日龄的猪只均可发病,尤其是哺乳仔猪、断奶仔猪感染发病率高。该病具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以每年的12月份和次年的1月份多发生。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但以1周龄以内的猪最易感,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的病猪群死亡率可达60%以上,可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 病原体特性

病原属于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的单股RNA病毒。该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乙醚、氯仿等消毒药均可杀灭该病毒。

2 流行特点

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分泌物等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以及或各种用具等,经消化道而感染该病。该病可发生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发病率高,但以哺乳仔猪感染最严重。该病多呈地方流行性,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冬季和初春。另外,平时预防不到位,各类应激因素的刺激,气温骤变,温差较大或天气寒冷等因素均易诱发该病。在发病特点上,传播速度快,如果一个圈舍发病出现腹泻,随后诱发全群腹泻,继而波及相邻猪舍,甚至全场的猪群以及某个区域相继感染发病。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水样腹泻,在吃奶或吃食后出现呕吐。症状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明显,病情越严重。一般5日龄以内的仔猪或断奶仔猪常常在4~6d内死亡,死亡率高;架子猪和育肥猪一般症状较轻,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水样腹泻,一般体温不高,但可自行康复,病死率低。另外,饲养管理条件差、消毒不严格或各类应激因素等常常与临床症状和死亡率有密切关系。

4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尸体脱水严重,消瘦。小肠病变是该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可见胃内容物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小肠壁透明,变薄,肠管变大,肠道充气,内容物呈液体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镜下小肠绒毛缩短,空肠、回肠绒毛萎缩,其他内脏器官病理变化不明显。

5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借助实验室做进一步的诊断,临床常用ELISA(酶联免疫反应方法)以及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等检测方法进行确诊。

6 防治措施

6.1 治疗措施

发生该病后,应立即封闭猪场。用乙醚等消毒剂对病猪接触的猪舍以及各类饲养用具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进一步蔓延和传播。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对脱水严重的病猪群给予大量的补液盐、葡萄糖盐水或电解多维等,防止因脱水严重,导致酸中毒。对全场猪群在饮水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阿莫西林、土霉素等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等细菌性疾病。对全场猪群立即接种猪流行性腹泻氢氧化铝灭活疫苗。

6.2 预防措施

6.2.1 加强消毒

定期用乙醚、氯仿、碘制剂等消毒液对猪舍以及运输用具、饲养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同时要保持猪舍环境卫生,每天要及时清除舍内的粪便和猪尿,及时清除食槽内的饲料,防止猪食入污染的饲料而感染该病或其他疾病。另外,饲养人员要固定圈舍,饲喂期间不得随意串舍,杜绝外来人员未经消毒接触猪群,进出车辆要进行严格消毒。

6.2.2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饲养营养均衡的饲料,确保营养均衡,防止猪群维生素缺乏。新生仔猪要尽快吃上初乳,及时获得被动免疫抗体,增强抗病能力,同时要做好仔猪群的保暖措施。另外,还要控制好圈舍的温湿度、饲养密度以及通风条件,减少或降低各类应激因素的发生。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电解多维等,提高猪群免疫力,可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或降低发生该病的发生率。

6.2.3 加强免疫接种

加强疫苗接种,目前是控制和预防该病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在该病的高发期季节或前期,可对猪群接种猪流行腹泻氢氧化铝灭活疫苗或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同时,该疫苗在接种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方法,防止免疫失败,已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给猪接种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或避免该病的发生。

6.2.4 加强检疫

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原则,如需引种,务必要做好检疫工作,杜绝猪流行性腹泻病原或其他外来病毒的进入,对引进的健康猪群要进行隔离饲养3周以上,确认健康后方可入群饲养。

猜你喜欢
流行性圈舍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