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技术异化及消解

2019-02-20 16:20刘芳梅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兴奋剂异化

刘芳梅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科学技术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根基,从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到2016年第三十一届里约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科学技术始终形影相随,因此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繁荣。例如,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光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替代了手动秒表、皮尺等测量工具。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科技奥运进一步升华为奥运申办的核心理念。2016年里约奥运会,媒体关注再一次聚焦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例如在直播比赛中采用的虚拟现实技术、Solos智能眼镜、抗菌运动服,射击场上采用的激光技术测试仪,高尔夫赛场上的雷达测量系统等。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初期,科学技术的广泛支持促进了奥运会的快速发展,但这一时期的技术应用主要起辅助性作用,提高运动成绩并不是高新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规模的逐渐增大,加剧了运动员之间的激烈竞争,因此促使了各种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旨在为突破人体极限、提高运动成绩等。从哲学的角度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动因是消除技术异化现象,但事与愿违,随着奥林匹克运动过度商业化与职业化的发展,技术异化却导致了奥林匹克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背离,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技术的过度依赖。技术异化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为确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不得不深思与找寻消解技术异化的途径。

1 异化与技术异化

“异化”一词来自拉丁语,具有分离、疏远、转让、让渡与精神错乱等含义。异化具有多重含义,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马克思认为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与阶级同时产生的。在19世纪,异化一词最初在哲学领域使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异化是指在主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而引发的客体对立面,而这个客体又成为一种异己力量反对自身[1]。在技术哲学研究领域同样也存在异化现象,称为技术异化,通常指在技术服务于人类的过程中,技术逐渐脱离主体的控制,转变成一种异己力量给人类与自然造成危害的现象[2]。

2 技术异化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以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生产方式,技术进步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促进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技术甚至转变为人类发展的对立面。其结果是,技术在服务于主体的过程中,部分转变为异己力量逐渐消弱了人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使人的行为丧失了主动性、目的性与自由的权利,从而转变为单向度的人[3]。 此外,技术异化引发了诸如人际关系冷漠、社会丑恶和社会道德衰落等各种社会问题,加剧了现实与需求的距离。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法国教育家顾拜旦进行了大胆的社会实践,以消除技术异化而倡议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4]。顾拜旦之所以选择复兴现代奥运会来消除技术异化现象,是由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具备的巨大价值决定的。古奥运会是人类理性的完美展现,且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它与品德高尚、艺术共同构成了古希腊文明的三大支柱。其次,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与人的自然属性密切相关,而且与人的社会属性也息息相关。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以使人在身体活动中获得自由与快感的体验,以满足人的本能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身体活动中的人际交往,促进社会主体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随着体力劳动的减少,脑力劳动的不断增加,高科技的发展使人逐渐依赖于机器,随之而来的是人际关系的日趋冷漠,社会竞争导致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因此,体育运动已成为现代人释放压力、缓解不良情绪的必要手段和方式,以缓解甚至消除因技术异化导致的种种自身不适和社会问题。另外,古奥运会神圣休战倡导的和平宗旨,也是消解技术异化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以此促进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友谊与和平[5]。

3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技术异化现象

3.1 技术异化对公平竞争精神的破坏

公平、公正和平等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要素。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体育竞技必须遵守公平原则,摒弃一切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果失去了公平,奥林匹克就会丧失其核心价值。学术界通常认为,合理性是公平的本质规定性,考察公平性就是考察社会关系是否合理。既然认为公平的本质就是社会人之间关系的合理状态,那么公平的主要内容必然是基本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因此,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竞技,其公平竞争既包括了参赛权利的一致性,也包括了竞赛条件的平等性[6]。

如前所述,人与技术共同构成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对竞赛结果起作用的不再仅仅是人,技术已日益成为左右竞赛的决定性力量。既然如此,那就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位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要使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精神得以实现,必须满足运动员参赛权利一致性和竞赛条件平等性两个条件。在假设运动员参赛权利一致性的前提下,主要从运动员竞赛条件的平等性来考察公平竞争精神是否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参赛选手掌握的技术与使用的器材必须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相同技术水平的选手因为利用不同技术手段或使用不同器材而获得差异巨大的运动成绩的现象。

当前,体育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高科技,可以说现代奥运会是高科技支持体育的典范。然而不同的是,在现代奥运会中,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或比赛时拥有的技术是不平等的。由于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总的来说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具体而言,是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体育技术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对体育项目新技术的掌握和对新器械的占有程度等方面。拥有先进技术与器械的国家运动员,在国际竞赛中相比技术与器械落后的运动员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可以说公平竞争精神受到极大影响。例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现代高科技的集中体现。泳坛名将伊恩·索普一举夺得3枚金牌,他身穿的鲨鱼皮泳衣起了很大的作用,致使鲨鱼皮泳衣名震泳界。这种泳衣表面像鳖鱼皮一样光滑,能有效减少前进中的“压差阻力”,通常比普通泳衣减少约7.5%的阻力,主要归功于衣服表面微型棘齿产生的细小涡流。耐克公司为田径名将琼斯设计的比赛服,可以使肌肉发热、减少空气阻力及大幅提高运动成绩等作用;澳大利亚选手弗里曼身穿连体运动衣夺得400米跑金牌,这种连体运动衣被称为“第二层皮肤”,使她感受到一种“切入空气”的欣快体验。高科技的新型材料与运动力学、人体工程学的完美结合,共同打造体育竞技场馆、器材和设备,甚至是运动健儿的披挂、战靴和征衣[7]。再如第29届北京奥运会,美国奥委会投资2 200万美元为本国运动员研制高技术含量的器械和装备,从而保持了竞争优势。

3.2 技术异化与兴奋剂泛滥

兴奋剂的英文名为Dope,本义为用于赛马的鸦片麻醉混合剂,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统称体育比赛中的非法药物为兴奋剂。1963年,国际体育科学大会将兴奋剂定义为,健康的人为了特殊目的将药物植入体内,或者以不正当的方式使用非常规量的生理物质,并运用特殊的心理手段人为地和不正当地提高比赛成绩[8]。虽然运动员普遍认识到兴奋剂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然而,许多运动员渴望用兴奋剂提高运动成绩,并且他们希望不断突破所谓的人体极限。1968年,国际奥委会开始反兴奋剂运动,最初的违禁药物为四大类,随着高科技与医药技术的发展,其类别也在不断增加,主要包括刺激剂、麻醉止痛剂、合成类固醇类、利尿剂、β-阻断剂等。国际上对体育运动中的违禁药物不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是对体育运动中违禁药物的统称。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加拿大短跑名将本·约翰逊因服用合成类固醇类药物而被取消100米金牌。2007年,美国“田径女皇”马里昂·琼斯承认她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使用了违禁药物类固醇类的兴奋剂。2000年悉尼奥运会,保加利亚举重队共有三位选手被查出服用了兴奋剂,严重干扰了比赛的正常进行,因此遭到国际举联的集体驱逐,并被禁赛一年。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兴奋剂与反兴奋剂的斗争永无止境。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兴奋剂是一种欺骗行为,这种非法手段使运动员获得比赛优势,导致运动员们不再处于平等的同一起点,既不符合体育法规,也不符合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首先,从现代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精神来探讨这个问题。对运动员来说,诚实是参赛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运动员通过服用兴奋剂改变身体结构或功能,获得了在正常身体情况下无法得到的胜利、荣誉、奖金等,其结果是对公平精神的破坏,严重背离了奥林匹克理想、格言与宗旨等,也会阻碍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其次,使用兴奋剂会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引发诸多的伦理道德问题。医学研究表明,服用兴奋剂将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造成极大危害,例如心力衰竭、坐立不安、激动狂躁,头昏、失眠、高血压、心绞痛等,严重者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长期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的心理及人格也会造成影响,例如产生敏感、猜疑、冲动、攻击等心理症状,也可导致妄想性精神病。大量或长期使用药物后再停用,将产生戒断综合征,表现为抑郁心境、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例如1960年,丹麦运动员克努德·詹森参加了第十七届夏季奥运会,因为服用了大量苯丙胺和尼古丁酸,药物过量造成的急性中毒反应,使詹森猝死在意大利罗马的自行车赛场上。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盖斯·滕博格获得了链球第五名,他是德国第一个突破80米成绩的链球运动员,但他因长期大量服用类固醇药物导致肝脏和胰腺严重损伤而死亡。汤米·辛普森是英国著名的自行车运动员,1965年获得世界冠军,他参加了1967年的环法自行车大赛,在第13天比赛途中,他服用了大量的苯丙胺,最终因心脏病突发死于法国境内的旺图山峰。

4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技术异化的消解途径

4.1 促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价值认识的回归

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所在,但这种竞争是在参赛者拥有平等权利的前提下,每项竞赛都有严格的规定,包括对比赛场地、器材的严格要求,运动员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技战术、体能、智慧及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当前,高水平的体育竞技是高科技的竞争,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技术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关键在于技术使用者如何理解与把握奥林匹克精神和技术应用。如果人们追求的仅是运动成绩的突破及对奖牌的获得,就会不择一切手段采用高科技的途径与方式,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身心健康及主观体验,其结果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亵渎。而如果人们能深入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尊重竞争对手,始终把和谐社会的建立、教育青年一代等目的置于首位,就会主动控制违背原则的行为[9]。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体育组织应该加强对奥林匹克精神、理想、格言、宗旨等方面的宣传,引导及教育青少年正确认知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引导人们主动控制技术的过度应用,才能有效缓解技术异化带来的问题。

4.2 确立奥林匹克运动竞赛技术的辅助性及适度性原则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技术是人类在实现社会需要的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手段、方法与技能的总和,主要包括劳动经验、信息知识、工艺技巧和实体工具装备,即整个社会的技术资料、技术设备和技术人才等。技术作为人类的高科技产物之一,是应该服务于人类的,而不能成为异己力量反控人类社会,因此,技术必须确立其辅助性原则。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也一样,技术必须坚守其辅助性原则,绝不能成为主导性因素而决定运动成绩,唯有这样,才能确保奥林匹克运动中人的主体地位。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技术的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原则判断技术应用是否超过其原有的限制。另外,为了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技术手段已成为人体训练的主导。例如,教练使用计算机技术将运动员的运动过程分成无数小的链接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计算机统计数据重新规范运动员的训练。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的主观愿望被计算机技术所取代,运动训练计划在技术规则的规范和约束下完成。研究表明,过度依赖技术手段来追求运动水平的提升及不加区别地要求运动员根据技术判断结果进行训练,极易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特别是兴奋剂的滥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运动员的健康受损。因此,在奥林匹克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制定合理的技术应用适度性原则,不仅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技术的主导性地位。

4.3 对奥林匹克运动竞赛制度进行合理变革

当前,奥林匹克运动领域的相关法规制度主要包括通用的国际法和相关国家的国内法,只有极少数国际体育组织对竞赛场地、设备及器材等科技产品的使用制定了一些法律条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育组织对科技产品的规范使用不够重视及法律的滞后性[10]。随着时代的更新发展与人类观念的不断进步,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已逐渐演变为在高科技高投入的支撑下、在广泛选材和科学训练下、在严谨计划和周密组织下所进行的具有强烈对抗性并具有观赏性的比赛活动。竞赛制度是支持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则和确保公平竞争的法律依据,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竞赛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涌现一些新的问题,因此竞赛制度也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外围环境的变化。例如,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运动员的装备、器材、衣服及鞋子等,包括可使用的与不可使用的品牌、颜色及材料等,以尽其所能保证各个国家运动员参赛条件的相对公平性。当前,由于技术异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国际奥委会技术委员会应充分利用技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对奥运会竞赛制度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变革,制定详尽的科学制度来规范体育竞赛中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缓解或消除技术异化的有效途径。

5 结语

总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广泛支持,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过度职业化与商业化而导致技术异化的产生,技术异化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陷入了公平竞争精神的破坏、兴奋剂泛滥等方面的困境,也使奥林匹克运动陷入了逻辑、哲学和道德困境,使其发展严重偏离了奥林匹克主义、宗旨和精神。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途径以消解技术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才能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兴奋剂异化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