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卡壳现象的特征与纠正

2019-02-20 05:28王灌军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卡壳数学计算小数

王灌军

(江苏省灌云县九年制实验学校 222200)

一、数学学习中学生回答问题卡壳的类型和特征

1.数学学习卡壳的类型

(1)个人卡壳:指个别学生遇到学习困难而陷入困境.这种“卡壳”或是由于计算能力不强,对运算中遇到的障碍缺乏正确判断,不能及时调整思路,导致走入解答的死胡同被“卡壳”.

(2)群体卡壳:这种卡壳,相对于个人卡壳来说,代表一部分学生感受或想法.它具有影响性,更有针对性.

案例: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刚开始学生对于书上作业可以说一挥而就,当遇到“伴你学”的一道题时——全班学生都卡壳了.

右图中的长方形是由22个大小相同的小长方形纸片拼成的,小纸片的宽为4cm.长方形中三块小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在教学中,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复习旧知,讲解例题,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的方式,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学生因父母的特殊性,在生活中找到数学计算,发现数学计算就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部分,再到该如何计算,从而蓄势到与教学内容自然相遇.

既然每个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思维“卡壳”现象,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化困难为力量,也就是要求孩子深度思维,这成了数学教学中重点工作.反思我们的教学:老师们都在辛苦地教,有没有思考地教?在六年级的小升初,不少教师的教学走入解题误区,成为知识和解读的贩买者,或是各种题型的搬运工,造成教师累,学生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教育的趋势是以能力立意,因此教学应以能力立意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就教学实施的一般程序来看,可以归结为三个词语:“悟道”、“深入”、“超越”.

二、数学学习卡壳的类型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中思维短路和回答问题卡壳具有以下的特征.

1.学生回答问题情不自禁的卡壳

卡壳是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不由自主产生的一种思维暂时停顿的现象,它具有一定的可视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卡壳.如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欲言又止、表情异样,嘴动但却听不见声音,还有的干脆抓耳挠腮,期期艾艾情况.如六年级有这样一道题:

学生对该算式首先想到的是先通分再计算,但在通分过程中发现公分母较大,计算较麻烦,就开始小声讨论,有的干脆双手托腮,陷入沉思;有的说是不是题目有问题?如果老师提问学生,那些思维不成熟的学生就会卡壳.不能准确和流畅地回答问题.

2.学生疑问性的卡壳

由于对有关问题理解不全和不准确,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但对自己的想法又不能确定,不敢大声说出来时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现象,因此卡壳带有疑问的色彩.

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大部分认为百分数就是分数.教师乘机提问:既然百分数就是分数,学它还有意义?干脆就不用学了,大部分学生陷入了沉思,而一部分学生则说:肯定有不同的地方,否则就没有学的必要啦.但不同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学习就出现卡壳.

学生学习思维的卡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学习困难,思维受阻而产生的,因而真实可信.

三、学生数学学习中卡壳的纠正

1.引导学生学会悟,建立数学思维模型

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问题是学习卡壳的主要原因.“小数的乘法”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尤其对于薄弱学校的学生难度就更大了,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自觉、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就显的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不让学生卡壳,可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计算,发现数学计算就是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部分,再到该如何计算,从而蓄势到与教学内容自然相遇.

2.让学生被动学习为为主动探究

数学学习是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性活动,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当学生在知道了数学和他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时,他也有了挑战数学的底气.当他们在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有关的数学时,就会密切关注,他们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在学习中,他们的认知冲突,激起他们强烈的思维活动,通过思维活动进行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产生实质性的互动.

对于遇到卡壳学生来说,问题适度为只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后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在《小数的乘法》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得出了结论,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紧接着有的学生就问如果买了0.5kg苹果,每千克2.5元,要付多少元呢?这就是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并且这本不是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全班学生都理解了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的基础上,我提出让孩子猜积是多少?又该如何列式,同时,又该给出什么样的理论支持.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结合小数乘整数来解释.可以防止学生学习卡壳.

3.学会挑战自我

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他们成绩不好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如何把他们的卡壳变为学习的动力,如何让优秀生学得更好,学困生能牢牢掌握基础知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呢?我采用了团队学习方式.团队学习是指教师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合作和交流,可以很好地防止学生学习的卡壳.

“卡壳”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如果应用得当,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学生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经历数学学习、交流学习和应用数学,把结果变成了过程,把知识变成了智慧.同时,教师在平时强调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在教材处理上做到教学内容和学生自然相遇,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内容富有挑战性,在加上每个学生有一颗关心爱护他人的心,那么“卡壳”现象或许会使数学学习变成一件开心的事情.

猜你喜欢
卡壳数学计算小数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小数加减“四不忘”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再起这种名字,我保证不打死你
当课堂遭遇“卡壳”时——浅谈小学教师处置课堂意外事件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