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87-1葡萄设施一年两熟栽培技术*

2019-02-22 07:38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霜霉病悬浮剂树体

(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葡萄一年两收或多收栽培是指一年内收获两茬或两茬以上葡萄的栽培方式。在新疆北疆地区利用设施温室,将传统葡萄栽培一年一熟变为一年成熟采收两次,一熟果及早上市,二熟果延迟成熟,错季生产,可极大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1],挖掘葡萄增产潜力,有效提高葡萄设施栽培经济效益。

1 一年生苗木定植管理

1.1 苗木选择

选择根系发达、苗木健壮的87-1葡萄扦插苗或嫁接苗定植。

1.2 开沟施肥

按照行距挖定植沟,沟宽1.0m,沟深0.8m。挖沟时将上部耕作层的熟土放在一边,下部生土放在另一边,将腐熟有机肥10~15m3/667m2、尿素10 kg/667m2和三料过磷酸钙20kg667m2与熟土混合均匀后沟施,先填熟土后填生土,填至与地面齐平或略高于地面,浇透水。

1.3 栽植时间

3月中旬进行定植。

1.4 栽植方式

设施葡萄采用单臂倾斜龙干形“V”形叶幕,株行距0.75m ×2.00m。按行向起垄,垄高30 cm,垄宽60 cm。按照株距在垄中心线标出栽植点,挖直径40 cm,深50cm 的定植穴,将葡萄苗放入,使根系舒展四周,覆表土踏实,浇水。

1.5 栽后管理

定植后立即覆膜,待新梢萌发,再将葡萄苗从薄膜中解放出来。

1.6 抹芽和定梢

每株葡萄树留1个壮芽培养,其他芽从基部全部抹除。

1.7 引缚上架

葡萄新梢用麻绳沿与地面呈45°倾斜向上引缚。待新梢长度超过第一道铁丝100cm左右,铁丝以上新梢沿第一道铁丝方向水平引缚。

1.8 摘心与除副梢

葡萄新梢长到100cm左右摘心1次,以后每生长30 cm摘心1次。节间长度控制在8~10 cm。第一道铁丝以下副梢全部抹除,第一道铁丝以上副梢单叶绝后摘心。

1.9 浇水

采用滴灌方式,定植后每7~10d浇水1次,9月底以后严禁浇水,以促进枝条老化。11月中旬浇冬灌水。

1.10 施肥

萌芽展叶期,随水施入尿素5kg/667m2。7月追施磷钾复合肥10 kg/667 m2和磷酸二铵10 kg/667 m2。叶面喷布3‰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叶面肥2~3次。秋季修剪前,可根据树体长势酌量深施有机肥1次。

1.11 秋季修剪时间

9月份霜冻来临前,设施葡萄树体还可以再生长1~2个月,11月中下旬修剪即可。

2 一熟果管理

2.1 适时破眠

1月初,温室人工加温7~10 d,温室内夜间温度持续达到15℃维持3~5d,准备破眠催芽。用毛笔或小刷将50%单氰胺25倍溶液涂抹在芽眼上(顶端1~2 个芽不处理),处理后立即浇透水1次。随水施入尿素5kg/667m2、磷酸二氢钾5kg/667m2和硼砂3kg/667m2。

2.2 萌芽期管理

破眠剂点芽后,温室温度保持在15~25℃,夜间温度不得低于15℃。于10:00左右将棉被卷起,18:00前将棉被放下,让树体充分见光并保温。破眠剂点芽10~15d后,树体开始萌芽。

2.3 抹芽定梢

葡萄发芽后,在第一道铁丝附近,枝条拐弯处留一根枝条直立生长,作为翌年的结果枝。这根枝条当年不挂果,长到100 cm时摘心,倾斜生长,降低顶端优势,注意控制节间长度,顶端副梢留2片叶反复摘心。第一道铁丝以下新芽全部抹除,第一道铁丝上的保留早芽、饱满芽和主芽,抹除副芽、位置不当的芽及弱芽,若复芽中多芽萌发则留1个饱满芽。新梢长10~20 cm 时(花芽现蕾期)进行定梢,留有花序新梢4800个/667m2左右,以保证通风透光。

2.4 引缚、去卷须及摘老叶

当新梢长至30~50 cm 时,将新梢引缚到“V”形架面,新梢间距15~20cm;新梢上卷须全部摘除;果实上色初期可摘除果穗周边部分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5 摘心与副梢处理

结果枝在花序上留5~7片叶摘心,依枝条强弱定叶片数,果穗以下副梢全部抹除,果穗以上副梢留1~2 片叶绝后摘心。顶端留1~2 个副梢,3~5片叶反复摘心。

2.6 疏花疏果

每个结果枝留1穗果,花序展开8~10 cm开始修穗,留穗尖3.5~4.0cm,其余部分全程疏除。生理落果后进行定穗和整穗,疏除过小果穗、畸形果、病虫果和过密果。按照目标产量1500 kg/667m2,平均穗重350g,平均粒重3.5g,每穗350g左右,每穗留果100~110粒。果穗整理和疏粒后立即喷保护性或治疗性杀菌剂一次。

2.7 水肥管理

破眠剂点芽后,浇透水1次,随水施入尿素5 kg/667m2、磷酸二氢钾5 kg/667 m2和硼砂3 kg/667 m2。

萌芽期:随水施入硫酸镁2.5kg/667m2、硼砂3 kg/667m2、硫酸锌2 kg/667m2、硝酸铵钙1kg/667m2和腐殖酸水溶肥,促进新梢生长、新根发育和开花。每10d左右施1次,共2~3次,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叶面肥:新叶展开7~10片叶时,叶面喷布磷酸二氢钾,每7d喷1次。

花期:每7d浇水1次,开花前浇水,随水施入磷酸二氢钾1.0kg/667m2、硫酸镁2.5kg/667m2、硝酸铵钙2.0kg/667 m2和腐殖酸水溶肥。盛花期不宜浇水。叶面肥:花前喷施速效硼3‰和磷酸二氢钾3‰,每7d喷1次,共喷施2次。

果实膨大期:随水施入硫酸钾5kg/667m2、硝酸铵钙3kg/667m2和硫酸镁4kg/667m2,每7d施1次,共3~5次。叶面肥氨基酸复合肥每7d喷施1次,共3次。

着色期:于果实转色初期,随水施入硫酸钾15 kg/667m2和硝酸铵钙3kg/667m21次,促进果实上色和糖分的积累。

2.8 病虫防控

2.8.1 清园

时时清除葡萄园内修剪下来的枝条、病(残)叶、病果、烂草等易于病菌寄生的载体,及时焚烧或深埋,时刻保持园内清洁干净,清除病原,尽可能减少病原基数。

2.8.2 农业防治

早春(2~4月)是设施一年两熟(一次果)栽培中病害防治的关键期,此时期光照弱,雾霾重,光合作用弱,葡萄叶片薄,棚内湿度大,易造成各种病害的发生,所以此时期防控病害的关键策略是采用一切措施降低棚内湿度,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葡萄行间铺地布,以降低棚内湿度;(2)适时升温;(3)中午在温室温度控制范围内适量放风;(4)在棚内点燃麦草熏蒸。

整个葡萄生长期,遇雨及时盖棚,避免树体淋雨,可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2.8.3 化学防控技术

萌芽期:选择晴天全园喷3~5度石硫合剂进行消毒。要求全园彻底均匀喷布,包括铁丝、水泥柱及土壤。需要注意的是:此项工作必须在树体显绿萌芽前完成,若树体已经显绿,则需要降低石硫合剂的使用浓度。(注:在树体破眠之前若设施内湿度大,则需要用嘧霉胺烟熏剂或腐霉利烟熏剂定期熏棚)。

萌芽至花期:此时期是葡萄病害发生和防控的关键时期,主要针对葡萄灰霉病和霜霉病。在降低棚内湿度的同时,葡萄开花前1周左右,果园全面喷布1次25%的嘧菌酯悬浮剂1000 倍液+40%的嘧霉胺悬浮剂1000 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40%的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若灰霉病发生较重则另外加一次50%烟酰胺1500倍液防治灰霉病,树体喷布要细致,尤其花穗、嫩稍等。

花后至果实膨大期:葡萄落花后,主要针对霜霉病、灰霉病等,全园再喷布一次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40%的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40%的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此项工作结合修穗工作进行,一般在修穗工作后1d内完成。

葡萄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此时的重点防控对象为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等,防控霜霉病的药剂主要有霜脲锰锌、烯酰吗啉、霜脲氰等。防控白粉病的药剂主要有硫制剂或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氟硅唑等)。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选择喷药次数。

采收后:全园喷施防控霜霉病的保护剂铜制剂,主要是因为外界正值葡萄霜霉病的高发期,所以此时用药非常必要。

2.9 设施环境调控

2.9.1 温度调控

葡萄设施栽培的温度管理有4个关键时期:催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休眠期。

萌芽期:设施温室葡萄在10℃以上的温度下10 d左右即可开始萌芽。因此,新疆地区设施提早栽培1月中下旬后温室内最低温度要保持在10 ℃以上,白天保持在15~20 ℃,夜间不能低于12 ℃,地温保持在15 ℃。控制标准:第一周白天15~20 ℃,夜间5~10 ℃;第二周白天15~20 ℃,夜间7~10 ℃;第三周至萌芽,白天20~25℃,夜间10~15℃。从升温至萌芽一般控制25~30d。

新梢生长期:葡萄萌芽到开花需40~50 d。为避免温度过高引起新梢徒长、花器官发育受阻等,白天最高温度控制在25 ℃左右,夜间维持在15~18 ℃。

开花期:开花阶段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夜间在16~18℃,温度过高应及时打开通风口和通风窗以降低室温。这一阶段室外气温逐日升高,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通风降温,花期一般维持7~10d。通风降温时注意先放顶风,再放底风。

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20~22 ℃,不宜低于20 ℃。

果实着色成熟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8~32℃,温度超出此范围应及时放风降温;夜间温度保持在14~16℃,使昼夜温差在14 ℃以上。在新疆果实着色期的晴朗天气,温室白天极易出现32℃以上高温,因此要提前做好通风降温措施。5月10日左右,大棚膜可以揭除。

2.9.2 湿度调控

萌芽期:50%单氰胺25倍液点芽后浇透水1次,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土壤相对湿度80%左右。

新梢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进行小水灌溉,要求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土壤相对湿度60%~80%为宜。

花期:开花期要停止灌水,保证开花期湿度控制在60%~65%,土壤相对湿度60%~70%为宜。

果实膨大期:为促使幼果膨大,应补充灌溉,维持空气湿度在70%~80%;果实着色成熟期注意降低空气湿度,应控制在50%~60%;土壤相对湿度70%~80%。

着色成熟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50%~60%,土壤相对湿度60%左右。

2.9.3 光照调控

2.9.3.1 塑料膜选择标准

选用透光好的塑料薄膜,以选用透光率高、抗老化、无滴、防尘的聚氯乙烯(PVC)膜或乙烯-醋酸乙烯(EVA)膜为主。经常清除膜面尘土,保证棚膜的清洁与透亮。

2.9.3.2 铺设银灰色反光膜

铺设银灰色反光膜能有效改善温室内光照条件,使温室内光照分布均匀,植株生长一致,提高地温和气温,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可于温室内北、东、西三面墙上和地面上铺设反光膜,使照射到膜上的阳光反射到葡萄植株上,增加葡萄叶片的受光量。反光膜选用幅宽1m规格的专用聚脂镀铝膜(用透明胶布粘成2 m幅宽)架铺于温室内的弱光区。

2.9.3.3 墙面和立柱涂白

葡萄发芽后,用石灰将温室的后墙、侧墙和立柱进行涂白,可以增强光线的反射,明显改善温室内的光照条件,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光、增温和增强叶片光合效率的效果。

2.9.3.4 喷施光合促进剂

葡萄生长季节每隔7~10d,喷洒1次400~600倍光合促进剂,能明显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利于增产增收,同时使葡萄甜度提高,单粒质量重和干物质增加,利于保鲜。

2.9.4 CO2气体调控

施用时期:当温室葡萄新梢长到20cm左右时,即可施用,到揭除塑料棚膜时停止。在新疆设施温室葡萄上使用时期为2月中旬至4月底。葡萄多数品种在CO2浓度为100~800mg/L 的范围内,随着CO2浓度增大,光和效率增加。当温室内的CO2浓度超过850mg/L时,应适时通风。若棚内采用了固体气肥释放CO2的方法,在需要正常放风管理时,应注意切勿通“地风”,防止CO2散失。只有在肥料和水分均能充分满足果树正常生长需要的基础上,配合施用CO2气肥,才能使增产效果更加显著。

施用方法:温室内均匀取10~20 个/667m2点放置CO2发生器,以使CO2均匀释放,并将温室密闭2~3h后放风。使用方法是将发生器吊挂在棚架上,容器口略高于果树,装入适当比例的稀硫酸和碳酸盐,让其进行混合反应。或用成品吊带式二氧化碳发生剂,依说明施用即可。

施用时间:一般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天气条件下于早上日出1~2h后开始施用,每天至少保证连续施用2~4h以上,全天施用或单独上午施用,阴雨天不能施用。

2.10 适时采收

葡萄一熟果果皮呈紫红色,且具有白色果粉,浆果肉质开始软化时采收。由于成熟期不尽相同,可以分期采收,成熟一批采收一批,以减少损失提高果实品质。注意采收期不易过长,在新疆6月底前应全部采收完,否则影响树势恢复时间,进而影响二熟果的生产。

3 第一次结果采收后至第二次结果萌芽前的管理

断根施肥,在行间离根系30cm处切根挖沟,沟宽30cm,深40cm,施入腐熟有机肥8m3/667m2、磷酸二铵50kg/667m2、硫酸镁15kg/667m2、硝酸铵钙10 kg/667 m2、硝酸钾12 kg/667 m2和硼肥8 kg/667 m2。以上肥料均匀施入沟内后,回填土壤,浇透水1次。

4 二熟果管理

4.1 树体修剪

一熟果采收20 d以后即7月中旬左右,树势已经恢复,这时进行二熟果修剪。先将细弱新梢疏除,约占新梢总量的1/3。然后将留下的强壮新梢留5~7节剪截,并剪去所有副梢。留结果母枝2 800个/667m2左右。

4.2 适时破眠

此时新梢上的冬芽已进入休眠状态,剪口第一个芽用50%单氰胺25倍液涂抹催芽,每个结果母枝留一穗果。

4.3 催芽定梢

修剪点芽10d 后,枝条陆续发芽,一般每个结果母枝在剪口抽生2个新梢,萌芽整齐能见花序时,抹去无花枝和细弱枝。

4.4 摘心

花前或新梢长出10~11片叶时摘心。

4.5 疏花疏果

由于二熟果果穗较一熟果小,因此疏果工作可在花后坐果稳定后进行。疏除稀疏和过小的果穗,留优穗2 400个/667m2,以穗重300~330 g计,产量可达700~800 kg/667m2。将果穗修剪成圆锥形。

4.6 水肥管理

修剪涂芽后,立即随水施入尿素5kg/667m2、磷酸二氢钾5kg/667m2和硼砂3kg/667m2。

萌芽后:随水施入磷酸钾铵(少氮)5kg/667m2和硼砂2kg/667m2,每7d施1次,共3次。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形成足够的叶片制造养分,保证二熟果的产量和品质。

花期:开花期浇水,盛花期停止浇水施肥。叶面肥于花前施速效砂3‰和磷酸二氢钾3‰,每7d施1次,共2次。

果实膨大期:随水施入硫酸钾5kg/667m2、硝酸铵钙3kg/667m2和硫酸镁4kg/667m2。每7d施1次,共3~5次。叶面肥施国光氨基酸复合肥、芸苔素内酯和国光高纯钙。每7d施1次,共3~5次。

着色期:果实转色初期浇水1次,随水施入硫酸钾15kg/667m2和硝酸铵钙3kg/667m2,促进果实上色和糖分的积累。

二熟果采收施肥:在一熟果采收断根施肥的另一侧开沟施肥,沟宽30cm,深40 cm,施入有机肥5~8m3/667m2、磷酸二铵50kg/667m2、硫酸镁15 kg/667 m2、硝酸铵钙10 kg/667 m2、硝酸钾12 kg/667 m2和硼肥5kg/667m2。回填后浇透水1次。

4.7 病虫害防控

4.7.1 农业防治

晚秋(9~10月)是设施葡萄二次果栽培中病害防治的关键期,此时正值葡萄果实成熟期,棚内湿度大,易造成葡萄灰霉病的发生,所以此阶段防控病害的关键策略是降低棚内湿度,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1)葡萄全园铺地布,以降低棚内湿度;(2)适时升温;(3)中午在温室温度控制范围内适量放风;(4)在棚内点燃麦草熏蒸。另外整个生长期,遇雨及时盖棚,避免树体淋雨,可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4.7.2 化学防控技术

萌芽期:选择晴天全园喷3~5度石硫合剂进行消毒。要求全园彻底均匀喷布,包括铁丝、水泥柱及土壤。需要注意的是,此项工作必须在树体显绿萌芽前完成,若树体已经显绿,则需要降低石硫合剂的使用浓度。

萌芽至花期:此时是葡萄病害发生和防控的关键时期,在降低棚内湿度的同时,葡萄开花前1周左右,果园全面喷布一次25%的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主要针对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树体喷布要细致,尤其花穗、嫩稍等。

花后至果实膨大期:葡萄落花后,主要针对霜霉病和白粉病,全园再喷布1次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若有霜霉病、白粉病发生则更换为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的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此项工作结合修穗工作进行,一般在修穗工作后1d内完成。针对虫害蓟马可选用蚍虫林、功夫等药剂进行防控。

葡萄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此时重点防控对象为葡萄灰霉病、白粉病和霜霉病,防控灰霉病的药剂有嘧霉胺、腐霉利等;防控白粉病的药剂主要有硫制剂、三唑类药剂等;防控霜霉病的药剂主要有霜脲锰锌、烯酰吗啉,霜脲氰等。根据病害发生情况选择药剂和喷药次数。尤其在果实成熟期要严格控制设施内湿度,以免葡萄灰霉病的大发生。

采收后:重点是控制棚内空气湿度,采用化学药剂定期熏棚。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有嘧霉胺烟熏剂和腐霉利烟熏剂,每7~10d熏蒸1次。

4.8 温湿度调控

9月10日(霜冻来临前)左右,将大棚膜扣好,避免树体遭受霜冻危害,此时果实处于膨大期,晴天中午温度较高,应注意放风降温,白天温度不得超过32℃。适当遮光降温,温度过高,果实膨大停止。

果实着色期浇水前,温室栽培区域(包括温室内所有土地),全部用一定厚度(0.05~0.1mm)的塑料膜覆盖,塑料膜的裁剪:行距+20~30 cm 宽的长方形(若起垄栽培把垄高部分加上,即行距+垄高+20~30cm),延行向覆盖,在树体基部重叠覆盖,要求塑料膜不能有破损,目的就是严格阻止土壤水分向空气中蒸腾,极大程度的降低空气湿度,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利用薄膜的反光性,将光照由地面发射到果穗,促进果实着色。待葡萄果实全部采收后揭除覆盖塑料膜。

扣棚后,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逐渐减弱,至果实成熟采收,白天充分见光,晚上将保温棉被放下,注意夜间保温,夜间温度不得低于15℃。如果受外界冷空气影响,夜间温度过低,必须人工升温,否则树体将停止制造养分,影响果实品质。

4.9 适时采收

二熟果生育期较一熟果短,10月下旬,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到18%以上,如果温度控制得当,可以挂树保鲜,11月下旬采收也是可以实现的。

4.10 冬季修剪

果实采收后,逐渐降低温室温度,恢复树势,开沟施肥浇透水后,开始修剪。早春作为翌年的结果母枝,此时已经有1.5~1.8m 长,除顶端1~2节位木质化程度较低外,其它部分已经全部成熟木质化,剪除顶端木质化程度较低部分。将此结果母枝水平绑缚在第一道铁丝上,为来年生产做准备。

猜你喜欢
霜霉病悬浮剂树体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乔砧苹果密植园断根控水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