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以证代考之利弊
——以全国高校计算机(安徽考区)水平考试系统为例

2019-02-22 10:52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学期考试

陈 景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宿州 234101)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考核方式的变革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以及该课程的在学生职业生涯中重要性和实用性,部分高职类院校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考核方式做出新的调整,即抛弃自主命题的笔试或上机考试改为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以证代考是指学生参加国定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或等级考试或水平能力测试等,以取得的证书代替课程期末考试。

以本校为例,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之后,报名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经国家权威机构以及安徽省教育考试院认可的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系统,即一级《计算机应用》(以下简称一级考试系统),用取得的一级合格证书来代替传统的教师自主命题的考核方式。本校自2014年开始,将上机考试改为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通过师生的共同能力,全校学生考试的一次取证率由第一年的83%,逐步实现到现在的95%以上。在学生层面,在成绩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积极性的和注意力的提高以及掌握某部分操作技能后开心的笑容。从教学层面,我们需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全面衡量一级考试系统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通过对2014年至今6年间,一级考试系统各个模块的仔细研究后,发现一级考试系统存在考核侧重点的转移,考核范围简单化片面化,技能考核部分失真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分析以证代考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端,进而提出一些整改建议。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以证代考的的先进性、优越性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理念,为更好适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的人才需求,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证书”制度。为此,我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采用以证代考的教学考核方式。通过多年来实践和研究发现,以证代考具有以下先进性和优越性。

(一)以证代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客观的说,一级考试的难度相对来说不大,只要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习,跟上老师的教学步骤,达到预定教学目标,都能够顺利通过考核,甚至是取得优秀成绩也不是很困难的事。鉴于高职学生懒于动手动脑,害怕困难,自卑,消极等一系列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绪,结合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强调高职教育“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强调操作技能掌握”为核心,开发的一级考试系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学生取得的合格证书是国家权威教育机构和社会技能鉴定中心认可的计算机等级水平证书,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拿到这个证书,可以为毕业后的就业提升竞争力,同时实现本校要求的学生毕业前至少取得两个证书的双证书毕业制度。

(二)以证代考,对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一级考试系统分为两部分,其中的客观题部分,是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的考核。该套考试系统每年会更新一些新的题目,比如新的IT 技术和软、硬件知识的考核。这样,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考核上弥补了传统的纸质或机试无法全面覆盖,无法及时考核更新的新计算机技术知识,考核内容由教师自主设置、各有偏差的缺陷。通过该考试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模拟系统中的客观题,结合教师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以考促学的方式达到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识记能力。

(三)以证代考,客观的衡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操作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传统的课程考核,是教师自主命题,受教师教学内容侧重点不一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衡量标准不一。采用以证代考后,有利于在同一评价尺度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各高职院校每一学年度,都会有十几至几十个班级,同一学期学习该门课程。其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人数也比较多,绝大多数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都承担了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这种以证代考的教学改革方式,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教法的交流,资源的高度共享,全院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以证代考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资格证考试,在考核方向上都有一定的倾向性和侧重点。本校采用的一级考试系统虽然抓住了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点的考核,但在应用技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证代考,考试内容具有局限性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要能够熟练的操作和使用计算机,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能够快速熟练的进行文本输入。第二,熟练的使用Windows 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的资源进行管理。第三,常用Office 办公系列软件Word,Excel 和Power Point 的熟练使用。第四,计算机网络、病毒及Internet 应用。

以上四个方面的考核中第一部分文字录入能力的考核,被完美的体现出来。其他的三个方面的考核,则过于简单和片面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里以第二个部分Windows 操作系统方面的考题设计最为显著,在这一部分仅考查了文件夹及文件的创建,复制,移动,删除及隐藏,基本上属于送分题系列。考查面过于简单狭窄;而关于控制面板中的诸多设置及管理,如程序,系统和安全,外观和个性化等等。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实用的常规操作和管理技能方面则没有涉及。

第三部分Microsoft Office 办公系列的三个软件,鉴于一部分菜单在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去除交叉冗余方面的考核,就整个考试题库对此三个软件的考察点分布来说,基本上做到了基础应用的全覆盖,但是单就某一个软件的应用考查显得的有些简单和片面。例如Word 操作题部分,其考察了字段,段落,边框,表格,艺术字,查找和替换,页面布局设置。尽管它们覆盖了文档编辑所涉及的基本应用的大部分功能,但是通过对整个题库的考查点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做出归纳总结,大致七八个技能层面。在这部分关于关于主菜单中的文件菜单,插入菜单,邮件菜单等菜单项的功能设置以及工作中比较实用性的操作技能,也没能有所涉及。Power Point 和Excel 的操作题部分,同样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所考查的操作技能更加简单和片面化。对于第四部分Internet 应用的考查,鉴于涉及到互联网的安全性,考试环境的安全型,稳定性和保密性等问题,把它放到客观题部分加以考核,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以证代考,易使教师的教学变为应试教学

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强调操作技能的实用性,覆盖面广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师自主命题的考核方式,不管教师课堂的教学教法多么优秀,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需要一定量的时间积累实现的,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拿到等级考试的合格证书,教师必然会以牺牲以往正常的教学内容,把教学的侧重点锁定在等级考试的考核大纲和考查内容上。毕竟用所授班级考试的通过率去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是一种相对客观的手段。合格率低也会显得教师很没面子。因此,基于以上多种因素,这种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的局限性,如果不加以整改,会慢慢使得教师教学流于应试教学,而忽略的对学生综合的计算机信息素养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反而失去了传统教学中的部分优势特点。

四、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证代考的整改措施

(一)增加教学学时,分期教学

任何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一定量的时间积累。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21世纪大学生最重要的通识性,兼应用性极强的公共基础课程,需要在教学学时上加以调整。即增加教学学时,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学期安排,把该课程放在大一下学期,这样就多了12 至16 个教学学时,弥补了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课程教学学时较少,教学内容只能侧重于一级等级考试范围的缺陷。二是由两学期学完该门课程,采用上半学期每周4 课时和下半学期每周2 课时的教学安排。采用上半学期课程考核以证代考的方式和下班学期由教师自主命题的两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实训部分,每个学期所占比重比较大。该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一般都是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这学期对新入学的大一学生来说是非常短暂的,因为要除去军训时间和几个国家法定假期,还有专业课教学实训会占用其他课程的正常教学时间,虽有补课但学生的出勤率会有所下降,会影响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如果在第一学期都能够顺利拿到合格证,说明他们认真学习了这门课程,考核通过。

在第二学期,针对一级考试系统考核的局限性和片面化,发挥传统教学所授的实用操作技能和覆盖面广的教学特点,对每个软件的应用采取查漏补缺式的细节过滤。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并掌握windows 操作系统和Office 办公系列软件强大的功能和广泛实用性。从而真正的达到教学大刚制定的目标,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软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结合互联网上的智慧教学平台,优化教学内容

“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普及,使得教师的教学教法有了非常大的变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超星智慧课堂、职教云空间及中国大学慕课等移动的课堂教学工具,把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扩展和再现。在课外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再学习或预习,尤其是一些操作技能,学生不可能看一遍就会,通过多次查看教师的操作视频或文本记录,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果。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及时的向老师寻求解答,避免在集体的面对面教学中,因为胆小害羞而不敢向老师提问的尴尬。

(三)素质教育内化于课堂教学之中。

计算机基础课程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为目的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也是其目标任务。教师若以考试为本,就限制了知识的扩展以及主观动手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势必要调整教学计划,修改教学大纲,编写适合素质教育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既包含资格考试的要求,又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编写采取基于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将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分解到不同的任务中。将考核方式由单一的等级考试的合格证书调整为: 出勤20%+本学期若干个课程案例作业提交20%+等级考试成绩60%的综合性考评方式。这种综合考评方式既避免了学生以考试为本的不良学习态度,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做到了把素质教育内化于课程教学的目的。

结 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需紧跟时代步伐,考核方式的变化反应的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变革。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以证代考更适合目前高职教学的实际,我们只有不断摸索,总结和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才能更好的将素质教育内化于考试之中,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素养。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学期考试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操作技能形成的心理学解析